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18
发掘工作负责人称,曹休墓被盗掘严重,其墓室及甬道上方共有6个盗洞。张晓理 摄
考古人员展示曹休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 张晓理 摄
一枚铜印篆书白文“曹休”二字,成为墓主人身份的确认证据。 张晓理摄
南都讯记者杨晓红 曹魏名将曹休之墓出土。昨天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在洛阳召开的“邙山陵墓群考古新发现专家座谈会”上宣布:经过与会专家连续两天的现场考察,并对出土文物仔细研究、认真讨论,最终确认其中一座墓为三国名将曹魏征东大将军、长平侯、曹操族子曹休墓。
曹休墓也曾多次被盗
2009年初,国家东西运输的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同年4月,河南省考古队在连霍高速洛阳服务区东侧,发现一座大型墓葬,这就是后来被确认的曹休墓。
承担这一发掘项目的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负责发掘工作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称:从墓址现场看,曹休墓被盗掘严重,其墓室及甬道上方共有6个盗洞,从唐宋时期到近代,墓室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顶部坍塌,铺地砖也被揭去,仅后室还有少量残留。
不仅如此,由于该墓位于东汉帝陵陵园遗址内,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工作者一直以为这是东汉帝陵中的一座大型贵族陪葬墓,直到一枚铜印的出现。
史家珍说,前期发掘过程中,墓中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后来在墓后室北侧出土了一枚铜印,这枚铜印边长约两厘米,瓦钮,上有篆书白文“曹休”二字,显然这是一枚标明墓主身份的私人印章。此外,专家认为,该墓葬出土遗物的考古学年代及墓葬规格均与曹休身份相符,因此确认该墓为曹休墓。
在墓中还发现了两具人骨遗骸,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对之鉴定,初步判断其为一男一女,男性年龄在50岁至60岁之间,生前身高约171厘米,骨骼粗壮。女性年约40岁左右,生前保养较好,该墓为夫妻合葬墓。
类比曹操墓有异有同
参与洛阳专家论证会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教授介绍,曹休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朝,其一生同曹魏政权的发展密切相关,政治军事地位非常高,在三国政权中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曹休作为曹操族子和手下大将,其死亡日期同曹操仅相距8年,因此,曹休墓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不久前在安阳出土的曹操墓,主持曹操墓考古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也参加了这次洛阳论证会,他认为这两座古墓虽时代相近,同属曹氏,但还是有所区别。
潘伟斌认为,由于曹魏丧葬制度起源于曹操的薄葬思想,代表曹魏时期丧葬制度典型的曹休墓,两者之间有承继关系,共同点比较多,比如,曹操墓和曹休墓都是坐西向东,都偏南10度至20度;都是多室砖室墓,都有前后室和侧室;地表没有封土;长斜坡墓道,墓道上宽下窄,成阶梯状,逐级内收。
但两者之间也有诸多明显不同,潘伟斌举例,如曹休墓规格明显低于曹操墓,曹操墓比较规整,建造技术要求更高,墓室规模也明显大于曹休墓,曹操墓为四角攒尖顶,从墓底到墓顶有6.5米,足有三层楼高,曹休墓就没那么高;曹操墓距地表有15米深,曹休墓没有那么深。
另外,曹操墓4个侧室分别位于前、后室两旁,两边各有两个。而曹休墓4个侧室则集中于前室,南边并排两个,北边一个,东面一个;曹休墓是砖铺地,每块砖长约40厘米;曹操墓是大青石铺地,长度在90厘米到130厘米之间,大而规整。以及曹休墓随葬品要少得多、墓中器物多是典型魏晋时期器物,而非曹操墓部分出土器物仍保留了东汉时期特征等不同。
“曹操高陵代表了东汉末年丧葬特征,但对曹魏时期丧葬制度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曹魏丧葬制度完善于曹丕,但曹丕墓至今没有被发现,故曹休墓就是这一时期丧葬制度的典型代表”,潘伟斌认为,曹休墓的出土,对研究曹魏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所出土的随葬器物和墓葬形制,分别为东汉和曹魏时期墓葬提供了标尺。
链接
曹休深得曹操信任
被曹操誉为“此吾家千里驹也”的曹休,从荆州投奔曹操,为曹操器重,曾统领精锐虎豹骑做曹操的护卫工作,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
曹丕即位后,更是重用曹休,拜为征东大将军,曹休也不负众望,率领张辽等将领击败东吴大将吕范。随后,曹休官至扬州牧。至明帝时,曹休地位达到顶峰,进封长平侯,迁大司马。后攻打东吴时,曹休中周舫假降之计,兵败而归,回洛阳后,因愤懑导致痈发背而死。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