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19
读史才能不让教育工作忘本
文/智效民
1958年的“大跃进”,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大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最近,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让我想起培根的那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由此可见,要想实现这一《纲要》,完成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那就应该把“读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有“忘本”的可能。
既然如此,那么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最近重读宋云彬的日记《冷眼红尘》(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看到关于“大跃进”的两则轶事:一是有人在郑州参观时,讲解员指着陈列的七个大鸡蛋对大家说,这是一只母鸡在一天内下的,现在“大跃进”,这只母鸡每天要下14个蛋!二是有人去天津农村参观,回来后对宋云彬说,那里一亩试验田的粮食产量可以达到10万斤以上!(528页)
宋云彬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和文史馆馆长等职务。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他还参与《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并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任教。如果有人对他的私人记录心存疑问的话,那么看看当年的报刊,类似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比比皆是。
比如在1958年9月上旬出版的《学习》杂志上,有一篇《卫星人民公社观花记》的文章,就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学习》杂志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主办的一份半月刊,在《红旗》杂志(《求是》的前身)创刊之前,它是国内最主要的理论宣传刊物之一。文章开门见山说:“最近我参加了北京市委组织的参观团,到河南信阳专区参观人民公社。在短短的一周中,我们到了河南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信阳县属的鸡公山人民公社。这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来这里取宝的人从全国各地象潮水般地涌来,这是人们向往人民公社,向往共产主义的象征。”
紧接着作者兴奋地表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昨天还是农民,今天变成了炼钢炼铁的能手;昨天还是文盲,今天变成了能文能武的农业专家,当我们走进第四基层公社的工业城时,你会不相信你自己是在农村,这里有炼钢工厂,有滚珠轴承厂,有水泥厂,有人造棉厂,有化肥厂,有细菌肥料厂,还有他们自己发明创造的农业机械和太阳能灶,以及缝纫工厂、沼气池等。”
随后,作者还描述了他在农田里看到(他真的看到了?)的人间“奇迹”:
这里真是百花齐放,异花满园。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南瓜嫁接的红薯,上面生长南瓜,地下生长红薯;也看到了辣椒嫁接薄荷,长出了又凉又辣的辣椒;他们还从桑树上试接了棉花,杨槐上试接了大豆,槐草上试接了稻秧,这些已经都接活了。另外,还有麦茬种的芝麻,预计亩产一千五百斤,结子的红薯,以及其他品种的红薯,预计每棵能产二百斤。这些奇迹,是一群破除了迷信的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们开动脑筋的结果,他们在党的关怀和鼓舞下,迅速地成长为农业专家,他们并不因此而骄傲,而是非常谦虚地向所有去参观的人们请教,力争前进再前进……
1958年的“大跃进”以及由此引发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它不仅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物,还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严重饥荒。近年来,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图书出版,都弥漫着一种厚古薄今的风气。比如最近热播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相比之下,关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许多事情,包括土改、镇反、肃反、三反、五反、反右和“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却很少有人提及。于是我担心,长此下去,《纲要》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如何才能完成?
网民言评:
严复引用一句话,把这个问题全说清楚了,就是:“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