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23
文/熊培云 资深媒体人
2010年4月,我去广东惠州参加一个网络问政的会议。会议结束那天,我去了当地的西湖边,寻找陈炯明的墓。出乎意料的是,问了当地很多人,都不知道陈炯明何许人也。这多少让人有些沮丧。当然,更沮丧的是,在我年少时学过的历史课本中,陈炯明不过是个离经叛道的军阀———他“炮轰总统府”,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
然而,当我有朝一日有机会梳理这段历史,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同样,就在当晚我与广东朋友们坐而论史时,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如果陈炯明当年的主张得以实现,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历史不能假设,每次假设都让人痛断肝肠。这一切,真应了一句——— 读书人一生长叹。
写在纸上的历史鲜有对失败者的宽宏大量,甚至最起码的公正。有关陈炯明与孙中山的这种“主张上的冲突”,在后来国民党修撰的历史里,反对孙中山变成了“反党”,继而升格为“叛国”。与此相关的史实是,1924—1925年间,孙中山接受了苏俄在金钱与军事上的援助,改组并“苏化”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开始与“西式民主”的建国方略背道而驰。面对接受了苏俄训练、有着苏俄装备与苏俄督率的“国民革命军”,陈炯明的“联治军”也显得不堪一击。联省自治或地方自治颓势渐成,中国历史在那儿走向另一个拐角。
上世纪初的中国,在各种社会思潮中,最炫目的莫过于自治———“不自治,毋宁死”。1922年7月1日,大总统黎元洪甚至还下过一道指令,要求各地尊重地方自治,指出“地方自治,原为立宪国家根本要图。……将来制定宪法,所有中央与各省权限,必能审中外之情形,救偏畸之弊害。”在联省自治的浪潮中,最为瞩目者,即是湖南的自治。
胡适先生曾经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在20世纪初,旧中国的许多才子佳人,便是抱着这样的个人理想与时代理想———争地方的自治,就是争国家的独立。而这些人里面,包括年轻时的毛泽东。
1920年10月10日,也就是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发表《反对统一》一文,指出“中国的事,不是统一能够办得好的,到现在算是大明白了”。在他看来,中国虽大,但是太没有基础,太没有下层的组织。在沙渚上建筑层楼,不待建成,便要倾倒了。中国二十四朝,算是二十四个建在沙渚上的楼,个个要倾倒,就是因为个个没基础。4000年的中国只是一个空架子,多少政治家的经营,多少学者的论究,都只在一个空架子上面描写。此外,毛泽东还从有机体的角度解释中国的政治,“有小的细胞才有大的有机体,有分子的个体才有团体”。为了建立“一个将来的真中国,其手段便要打破现在的假中国,要实现各省自决自治。”
显然,年轻时候的毛泽东曾经受到胡适的影响,至少部分接受了胡适的观点。所以他引证胡适的观点说:“胡适之先生有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主张,我现在主张二十年不谈中央政治,各省人用全力注意到自己的省,采省门罗主义,各省关上各省的大门,大门以外,一概不理。”
1921年11日,湖南省宪法获压倒性通过,确立了中国历史首开纪录的地方自治宪法。接下来是在1922年3月底到6月底完成省议会选举。考虑到2000多万选民直选的困难,在9月的省长选举采取了县议员决选,毕竟县议员只有2700余名。最后,赵恒惕以1581票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首位“民选省长”。
时运不济的是,湖南夹在南北之间,而孙中山一心武力北伐,遂视湖南为北伐的拦路虎,动员各方力量,终使赵恒惕兵败。至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在广州誓师北伐,刚接手湖南的唐生智也在长沙宣布废除湖南省宪法,解散省议会,湖南的六年自治,终于昙花落。
关于那场持续三个月的议会选举,我读到不少负面的描写。据说,长沙的各选举场有公开贴出招贴,写明“一张票吃点心,二张票吃饭,四张票吃酒,十张票与洋一元”的价格,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拉票。有的地点,投票还没有开始,票箱里已经有了八千多张选票。至于地方各县的选票也基本上都被乡绅掌握,哪派要票就得从掌握选票的乡绅手中去买,价格从一两毛到一两块不等。等到正式投票时,更有为选票大打出手的;抢夺票箱、砸烂票箱的恶性事件也屡有发生,在安化县甚至还发生了团防局武装夺取选票的事情。以至于省会各公团提出要求重新选举。
这些场面难免给人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它们与现今中国农村的海选多么似曾相识!那贴在电线杆上的600元一张的选票,那提着票箱走家串户收选票的人……不同的是,当年是民选省长的混乱,而现在是民选村长的混乱。
时至今日,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热衷于描绘中国人初试民主时的混乱与失措,从民国到台湾,再到内地乡村,并断定中国的民情不适合民主,却从不真心实意地培育民主,培育民情,并乐见其成。这些人,只看到时代在交媾,却看不到时代在孕育。以那肤浅的秩序之名,民主也因此变成了一件“有伤风化”的事了。
而历史也总是热衷于给中国人开玩笑。从民选省长到民选村长,走过又一个世纪的中国,而今迈步从头越。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