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9-23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舰队一路北上,8月中旬直抵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清廷大震。英国人提出了赔偿烟价、军费、割让沿海岛屿的问题,可是由于严重的误译,道光皇帝居然以为英国人是因和林则徐他们的冲突而来“上访”的,于是答复说,赔偿和割让是不行的,你们先回南方去等着,我会替你们申冤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皇帝搞不清楚状况的几句话居然起了作用!9月,没有获得任何成果的英国舰队真的起锚南返了。
是英国人心眼实诚,满足于道光皇帝为他们申冤吗?当然不是。迫使英国舰队返航的是风。
“徐福东渡”可能就是借助季风
在风帆时代,风就是海上旅行的推动力。风向哪边吹决定着你能否到达想去的地方。好在海上的风也不是胡刮乱吹,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盛行一种风向随着季节变换的风——季风,可谓是古代航海者的最佳伴旅。它要是没来,海船就得在港里望眼欲穿地等着,而只要季风乍起,就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从中国沿海出发,夏季可以乘着西南季风向北去往日本或者朝鲜半岛,冬季又可以乘着东北季风回来。
早在史前时代,借助夏季西南季风,古代中国人驾驶原始的竹木筏,就足以经东海北上到达朝鲜半岛西海岸和日本。公元前5000年前浙江沿海的“河姆渡文化”的许多文化特征,如太阳鸟崇拜、水稻栽培、文化习俗等,都可以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全罗南道以及日本弥生文化遗址等地找到。秦始皇时期著名的海外求仙活动“徐福东渡”很可能就是借助夏季西南季风,由宁波慈溪起航,东出杭州湾,沿着这条航线北上,抵达日本九州岛附近。
季风方向决定了航行方向
唐朝时,日本的遣唐使多选择秋冬季节出发,帆船可以在东北季风吹动下顺风来到中国,夏季又可以在西南季风吹动下顺风返日本。当时著名的鉴真和尚尝试东渡日本传播佛学时,因为不懂季风规律,选择冬天起航,逆风而行,屡遭海难,有一次甚至流落到海南岛去了,直到第6次才东渡成功。
中国古代与南洋交往也比较频繁,往返季节则与日韩航线相反。每年10月,长江口以南开始吹东北季风,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的商船便挂起风帆,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穿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这一路经过的地方和国家都是中国人的贸易对象:等到来年的夏天,季风倒转方向,变成西南风,正好吹送中国商人返航。对商人而言,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美的事情吗?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也是利用季风进行的。每次船队无论起于南京宝船厂,还是始自太仓刘家港,都要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逗留许久,直至12月东北风起才扬帆南下。返航时则通常在春季,借助西南季风北上。为了等待风向转变,郑和船队往往要在海外等待不少日子,所以下西洋通常是两年一个来回。
可惜如同公共汽车一样的季风不仅会送来朋友,也会送来敌人。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对江苏、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大肆掠夺。其入侵的高峰一般在每年阴历清明节前后的三至五月间,原因是临近季节变换,可以乘着东北季风而来,抢完之后再乘着东南季风逃之夭夭。
季风左右了战争的进度
鸦片战争时的英国舰队尚未装备蒸汽动力,仍然是风帆战舰,仍需借助季风,所以这场战争的节奏也与季风的变化一致,夏季进攻,冬季停歇。
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就做出了“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但直到1840年6月,取道印度洋和新加坡而来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才到达广州海面,封锁珠江口。这不是英国人效率低下,而是宣战时为冬季,所以直到第二年夏季才乘着西南风扑向中国。
借着风势,英国舰队一路北上乘风破浪,行动迅猛,7月6日攻陷定海,8月11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开始与中国朝廷交涉。可是清朝君臣稀里糊涂地东拉西扯一番,时间就耽搁下来了。冬季将至,风向也将变为适于南返的东北风,后援不继,英国舰队继续呆下去是不利的,这才同意了道光皇帝退回南方、等候处理的答复,9月15日返航。
因为谈判谈不拢,道光皇帝也渐渐明白英国人的意思,1841年正式对英宣战。英国人没有立即发动进攻,直到1841年8月22日,才再次北犯。这也不是因为英国人很沉得住气,而是为了等西南季风。
不过英国人磨蹭的时间太长了,西南季风很快就过去了,导致这次进攻并不顺利。8月27日攻陷厦门,出台湾海峡之后,英国舰队被强劲的东北风吹散了,直至9月22日才全部在定海附近海面抛锚。10月1日攻陷定海,本拟不停顿地攻打镇江,又因风向不顺,拖延了时间,到10月8日才到了镇江附近的海面,然后攻陷镇海和宁波。接下来东北风越来越强,英军再次停下来屯兵待援,在宁波盘踞了半年之久,1842年5月才又一次发动进攻。
很可能是吸取了上次北上天津呆不了多久就得南下的教训,这次英军不再直接威胁皇帝,而是集中兵力截断京杭大运河。7月21日漕运枢纽镇江在一场血战中陷落了,帝国被截成了两半。英国人终于在季风转换之前,让中国政府感到了窒息,8月29日,清政府代表在英军一片“女王万岁”的狂呼声中,与英国全权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中英国人进攻时断时续,前后历经两年,就是因为季风变换。
季风在海上呼啸奔突,来去有序,威武而超然,商旅帆桅也在它的护送下,往来交通,逐波踏浪。它促成了文明的传播、贸易的繁荣,又吸引了海寇来袭,历史因此在风中转向。
蒋岷 据《百科新锐》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