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2-12
“中国第一家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新闻传媒,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社,刊发消息时间是1937年12月22日。由于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国新闻传媒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比西方国家传媒晚了整整七天。”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告诉记者。
今天上午,经盛鸿的《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发。
“当时,中国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不仅因为自身的变动与迁移,而且因为日军当局有预谋、有计划地对被占领的南京实施严密新闻封锁,从而遭遇到更加严重的困难”,经盛鸿说。
他指着自己历时数年编纂出版的书说:“从1937年9月至12月初,日本当局通过外交途径,多次通告各国驻中国使节,要求他们从南京撤走一切外交人员与外侨,包括西方记者。原驻南京的记者多先后撤离前往武汉、上海、香港等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首先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下令禁止一切中外人员进出南京,这种封锁持续了一个多月。”
经盛鸿表示:“对西方记者和中国记者,日军当局在整个1938年,几乎始终严格禁止他们进入南京采访。同时,日军当局对南京当地的新闻传媒进行了彻底扫荡,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京城内没有一家报社能够正常出版,没有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能够正常工作,南京城外也没有一家中国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关于南京的任何消息。”
“尽管如此,中国新闻记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对南京保卫战、侵华日军南京暴行,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刊发了义正词严的评论。中央社记者在1937年12月22日刊登的文章,很可能是托名中央社香港分社,实际上是由潜入地下工作的中央社上海分社秘密发送的”。
“中国新闻传媒以强劲势头后来居上,报道数量迅速超过西方传媒,而且感情强烈,大量报道了许多从南京九死一生逃出的中国难民亲身经历,同时发表了多篇义正词严的社评,这是中国传媒报道不同于西方传媒的地方”,经盛鸿说。
专家认为,针对于传媒的研究,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空白,将有力回击企图掩盖真相的日本右翼,对今后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朱晓颖)
[中新网]
相关报道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
新华网南京12月12日电(记者蔡玉高 蒋芳)“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12日开工。据了解,延长后的名单墙上将增刻1655个遇难者名单。
位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康教授设计完成,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1995年初立时,刻有名单3000个,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2007年纪念馆新馆开放后,名单墙上的名单增至8600多个。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说,名单墙原长43米,高3.5米,此次扩建将延伸26.5米,新增遇难者名单1655个。这样,名单墙上的名单将达到10324个。
朱成山表示,遇难者名单搜集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多重原因,这项工作较为困难。目前搜集到的1万多个遇难者名单主要来自战后初期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幸存者口述证言、出版的各种史料及遇难者家属所提供。
记者12日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截至11月底,纪念馆今年接待观众已达543万人次,其中外国观众41.8万人次。
据了解,自1985年建成开放以来,纪念馆接待观众超过2900万人次,包括235.7万人次的外国观众。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城内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30万人以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