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1-10
潜心探究14载,贝斯特一直在深深思索古罗马人如何在斗兽场进行表演的课题。
“帝国象征”历经1500年沧桑
科洛西姆(Colosseum,意大利语“庞然大物”)圆形竞技场,俗称“古罗马斗兽场”,始建于公元1世纪,这座椭圆形的建筑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建筑形式独特气势宏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地下室是指古罗马斗兽场地下的废墟,进口位于该露天体育场东侧。
但是,1500年来,这座宏伟的建筑却被大火、地震所毁坏,加上多年未受到保护和修缮,衰败到破烂不堪的程度。尽管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表明有基督徒在古罗马斗兽场曾因信仰而殉道过,1749年罗马教廷还是以此为由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
6世纪举行了最后几场角斗表演后,斗兽场便慢慢毁于几次强震,于是这里成了罗马人的采石场。接下来几个世纪,人们往地下室填埋泥土和碎石,当菜园子种菜,储存干草以及倾倒动物粪便。在斗兽场上面,巨大拱形通道成了鞋匠、铁匠、牧师、制胶匠和钱商的庇护场。12世纪时,军阀弗兰吉佩尼甚至修筑碉堡。那时,《地方志》和《朝圣指南》均将斗兽场摇摇欲坠的环形墙视为太阳神殿,巫师趁夜晚去召唤恶魔。
16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教皇西斯五世建罗马时,曾想将斗兽场改建为毛线厂,表演区地板上建车间,上面几层则建成生活区。但因耗资巨大,在他1590年去世后就被放弃了。随后几年斗兽场废墟长满了植物,成了植物学家必到之地。1643年,博物学家开始编制其植物群的详细目录,共列出337个物种。
1813年和1874年,考古发掘试图到达被12多米厚泥土掩埋的地下室却受阻于地下水泛滥。20世纪30年代,墨索里尼颂扬古罗马搞“罗马美化工程”时才清净了掩埋的泥土。
地下迷宫匠心独运美轮美奂
德国考古研究所的亨齐·尤尔根·贝斯特,专攻历史建筑的建筑师并对希腊和罗马考古造诣颇深,是研究地下迷宫的首席权威专家,也许称他为“法医工程师”最合适不过了。
1996年,贝斯特率领德国和意大利考古学家组成的团队首次开始勘查地下室,他对其结构的复杂性及庞大规模感到困惑:“我明白了为什么地下室此前从没有全面分析过,因为其复杂性太令人恐惧了。”
地下室大部分位于舞台的正下方。隐藏的部分两层高,76.2米(250英尺)长,44.2米(145英尺)宽。15条走廊中的1条通往斗兽场东边的鲁德斯·马格努斯的角斗士训练场和兵营。
14年来,贝斯特一直在破译地下室,试图早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通过勘查地下室的骨架遗迹,他发现地下室曾经配置过一套复杂机械系统。为复原这套系统,他反复论证了其创造性、精度以及在斗兽场所起的核心作用。
贝斯特和他的同事耗时整整4年,用卷尺、铅垂线、不可计数的纸张和铅笔绘制出整个地下室的技术图纸。贝斯特说,“今天,我们很可能会使用激光扫描仪完成这项作业,但如果真的这么做,我们会错过更好地领会传统手工绘图的精髓。当你缓慢而凝神绘图时,你太专注于你亲眼所见以至于会深深印入脑海中。渐渐地,当时的印象便会下意识地浮现在你的眼前。”
贝斯特将地下室划分为4个主要建造阶段以及无数次小修小改。建筑师对斗兽场的设计做了一些变动,采取全新的方法搭建舞台。其它的变化纯属意外;公元217年斗兽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大块的石灰滑落到地下室。
贝斯特经过对相关史料进行探究,终于还原出其工程建造的构思。例如,他发现一些墙壁里成对的垂直通道可能是笼子专用通道或者是地下迷宫和表演区与其它包厢的通道;垂直通道附近墙壁出现的独特半圆形缺口是为升降笼子和平台用的大绞车旋转杆留出空间。
为了测试他的想法,贝斯特制作了3个成比例模型。他说,“我们的测量精确,这些模型帮助我们了解了升降机的实际工作原理。”通过这些巧妙的设置,地宫能形成一个紧凑的、功能强大的机械系统的网状结构,而且,绞车带动的升降机能够迅速将野兽、布景和设备输送到表演区。在高峰期时,地下室曾配备过60台绞车,每台绞车高达两层楼,由4名男子转动。其中40台绞车从表演区下面吊升动物笼子,其余20台用于更换布景。
贝斯特还确认了表演区外围28个小舞台,均为布景专用,由钢索、坡道、绞车及配重组成的系统控制;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到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微缩战船在1~1.5米深水中再现海战的场景。
贝斯特说,地下室本身与一艘巨大的帆船相类似。地下待命区有“无数绳索、滑轮、木材及金属机制装置都挤在狭窄空间里,这一切需要不断训练和演练才能让一场表演运行顺畅。不用时又可以拆卸且整齐地收藏。”全部的智慧是为了取悦观众,并确保表演成功。
地下室在斗兽表演中匠心独运,让野兽和角斗士变化莫测地出场亮相。贝斯特说,“地下室为表演组织者创造惊喜设置悬念。表演区的角斗士不知道下一头狮子会从哪里出现,或者出来2头或3头狮子而不是1头。”这种不确定性能产生很好的喜剧效果。
地下室可制造出美轮美奂的幻觉。罗马诗人马歇尔写道:“岩石慢慢裂开一道缝,观众看得惊呆时,一棵金苹果树似的小树从缝中蔓延出来。”
血腥角斗再现古罗马神话
地板下面是黑暗且闷热的地下室。贝斯特说,“夏天像锅炉房一样热,冬季寒冷又潮湿。全年充斥着烟味、挤在狭窄走廊工人的汗臭味以及野兽的恶臭味。噪声震耳欲聋,吱吱作响的机械装置、人们的大喊大叫、动物的咆哮、器官及触角碰撞声或击鼓助威声,当然还有头顶上角斗的喧嚣以及观众的怒吼声。”
上面是通风的露天体育场。5万罗马观众按社会等级分层就座,最上层露天看台是奴隶和妇女,表演区地板周围则是元老院议员和灶神星女祭司等修女。还有1个贵宾包厢留给组织并赞助表演的策划。通常皇帝本人就是策划,他坐在露天体育场北面曲线中心的皇帝包厢里,观众可以看清楚他的一举一动。
角斗表演开始前,会举行盛大的游行。主要项目当然是斗兽,常常历时上午半天:各地的动物出现在表演区,有时是接受检阅,更经常的是被宰杀。有时是动物间互相残杀,有时是动物与身穿盔甲手持长矛训练有素的角斗士的较量。
临近中午,罪犯、野蛮人、战俘及“遭谴责”的人会被处决。处决完事后大戏开场:角斗士上台。即将登场的角斗士先进行热身,策划发出开始角斗口令后,表演开始。角斗士来自不同的社会等级,有自己的角斗风格和固定对手。参赛者须遵守裁判制定的规则,如果一方竖起左食指承认失败,他的命运便会在观众的喊叫声中由策划裁决。
对观众来说,斗兽场是帝国的一个缩影,各种表演就是古罗马神话的再现:被杀的野兽象征着罗马征服野蛮、辽阔的平原以及征服自然本身;处决戏剧化地表现了无情正义的力量消灭了帝国的敌人;角斗士则体现出罗马人的刚毅品质,无论是胜利者还是战败者均带着“斯多葛式的从容”等待致命一击的来临。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家玛丽·比尔德称,“我们知道这很恐怖,但人们目睹着神话逼真地再现在眼前,感到极度震人心魄。此刻,剧场、表演、幻想与现实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树人)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