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7-03
白天盗墓很常见,连皇陵都炸了
国家级保护文物邙山陵墓群消失三分之二 随便一处空地盗洞五六十个,探洞数百
晨报特派记者 李晓明 洛阳报道
核心提示
洛阳,古中原文化盛极之地,十三王朝建都之所,历朝以来,王子皇孙,达官贵人,连同他们的尸骨和财富长眠于此,让洛阳“几无卧牛之地”。
盗墓,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行当,一种文明的自毁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历代盗墓者将文明掘成碎片,“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当古都洛阳遭遇疯狂盗墓,一场场涤荡文明的悲剧无可避免。
晨报记者历时一周,在洛阳深入调查。现状令人触目惊心:炸药开顶、化墓为田、腹底藏棺、荒草丛生……在洛阳连日所见,尽是文物惨遭破坏之状,令人痛心。古都洛阳在近乎“全民盗墓”的疯狂盗掘下,早已千疮百孔,十墓九空。更为可怕的是,盗墓在当地几乎处于失控状态,相关监管部门基本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盗墓谜局?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内幕? “洛阳盗墓风云晨报调查”系列报道将陆续为读者拨开迷雾。
地点:洛阳市郊3公里处
整整一个小时,盗墓贼对过往车辆视而不见
小李村边的一片空旷地。一辆摩托车载着两名男子飞驰而来,后座上的人扛着一副长长的工具。两人下车,来到空旷地中间,用工具向地下挖掘,一边挖一边翻看掘上来的泥土,挖掘良久,一名男子拿出手机打电话,通话结束后两人上车离开。整个过程持续近1小时,路边间或有车经过,但他们视而不见。
“他们都是盗墓贼,这块地不知道已被多少人挖过多少遍了。”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块地在去年秋天被一家企业征用,说要建一个物流园区,但到目前仍没开工,于是成了盗墓贼的乐土。“从去年到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来挖,晚上挖白天也挖,反正没人管。”
这块近500亩的空地上,场中间垒起了一个个黄土堆。“每一个土堆就代表着一个盗洞。”记者走近细看,土堆的中央果然都是洞,大小、深浅不一,有的洞口已结了一层蜘蛛网。从洞里翻上来的土堆中,还不时能找到瓦砾残片和碎骨残片。
“土垒起来的是盗洞,周边小的是探洞,都是用洛阳铲挖出来的。”记者的脚下,密密麻麻全是小洞,直径约6厘米,纵横有序。整个空地上盗洞有五六十个,探洞数百个,用“千疮百孔”形容一点不为过。
地点:邙山上
每个皇陵都有盗洞,现在用定向爆破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耸立着一个个圆锥形的土堆,当地人告诉记者,“那些都是皇陵。”“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历朝的皇子皇孙生前尽管向往苏杭天堂般的生活,死后仍执着葬于风水宝地邙山。
记者攀上一处皇陵,在陵墓顶端赫然发现一个直径超过80厘米的大洞,原本比较平坦的皇陵表面也开始向这个洞口凹陷。“这个洞是炸药炸出来的。”洛阳刑警老李一眼就看出名堂:“你看洞口边还残留着火药的痕迹。”据他介绍,现在盗墓的手段越发高明,以前主要靠挖,但是费时间,尤其是遇到保护措施很好的皇陵,后来便开始用火药炸。
“爆破需要专业的技术,不然一容易伤人,二容易伤墓。”老李透露,盗墓贼炸皇陵,首先要勘查好墓室的位置,选好爆破点。然后再用竹子或洛阳铲将火药一层层地送进去,垂直定向爆破。“呯”地一声爆炸,一个盗洞就形成了,然后人再钻进去盗墓,上面的人还要用鼓风机给墓里面的人送氧。
在邙山上记者实地调查了四五座皇陵,发现每座皇陵上至少有1-2个盗洞,绝大多数盗洞依然裸露着,没人去填平。“盗洞造成皇陵土层破坏,容易塌陷。下雨的时候,雨水倒灌进去,里面还有文物的话,基本上是一种毁灭。”
地点:送庄乡庄稼地里
秋天玉米杆半人高时,盗墓进入黄金季节
成片的小麦早已收割,只余下满地的秸秆,金灿灿很耀眼。“看,你脚下有个探洞。”走在小麦地里,老李突然冒出的话让记者冷不丁地吓了一大跳,低头一看,在小麦杆子旁边,果然隐藏着一个探洞,圆柱形的黄色泥土证实又是洛阳铲的杰作。在这个探洞附近,又陆续发现了其他几个探洞。“这附近肯定有个盗洞。”老李一边说一边在麦田里探寻,多年的刑侦经验让他坚信前方一定还有新的发现。记者跟着他在麦田里循着探洞的痕迹搜寻,走了二十多米后果然发现了一个大的探洞。这个探洞一眼看不到底,用卷尺绑了手电放进去,竟然有十米深,而且从土层的新旧来看,显然是近期才挖的。“等到玉米杆子长起来的时候,盗墓就进入活跃期了。”在田里劳作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小麦刚收,田里空荡荡的没个遮拦,探洞只是盗墓贼前期勘察时打下的。接下来地里要种玉米,等到秋天玉米杆子长到半人高的时候,盗墓贼就会进到天然的青纱帐里挖墓了,因此秋天也是盗墓的黄金季节。“只要不是在自己田里挖,看到也不说;发现在挖自己的田,对方会赔个百来元钱,然后把洞填上就行了。”村民说。
地点:平乐镇妯娌村
“大冢”已十墓九空,被村里人当做停尸房
一座座圆锥形土堆伫立在麦田里,孤零零的很是醒目。当地人把它们叫做“大冢”,盗墓行话称其为“封土堆”。
记者看到,这些大冢四周几乎全部都有大洞,一些洞口还被用砖头或者沙袋堵住,透过缝隙,可以看到某些大冢里藏有棺材。记者从一个较大的洞口钻进一个大冢,进入大概有七八米深,在洞内发现,整个大冢四面都有一个洞口,通向中央。洞里结满了蛛网,地上多是麦秆残渣。
在另一个大冢里面,记者进入后发现空间更为宽阔,洞穴一角赫然摆放着八口棺木,七大一小,另一边则堆满了一地的农药瓶子。除了横向的几个洞口通向外界外,洞里面还有一个垂直向下的洞口,深近5米。
大冢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大冢里大多葬着皇亲国戚,但是位置醒目,历朝都是盗墓者的明靶子,被盗不计其数,基本“十墓九空”。战争时期,日本人将这些大冢改造成了堡垒,所以有几个出口。现在,村里人将它们当成了停尸房,里面放的棺材,基本上是夭折或者横死之后,还不能入祖坟的人。至于大冢里向下挖出的洞,就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
国家级保护文物 邙山陵墓群只剩1/3
这样一片千疮百孔的墓穴群,竟然是国家级保护文物!
记者了解到,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就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保护区域覆盖到洛阳市、孟津县境内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洛阳市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
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到2007年结束,原先有的960多座封土墓,仅剩下330多座,三分之二都消失了。2007年之后,文物部门再复查发现,古墓正在以每年七八座的速度消失,“工业生产、百姓生活、自然破坏都是原因。”比如老百姓为了耕地,将大冢一点点地“蚕食”,仅朱家仓村一村,原有的100多个墓冢骤减至10多个。
破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不力。一名知情者向记者反映,国家级保护文物每年都有专项维护资金,但基本没见有什么保护措施,连每个陵墓的主人都没法查明。“几年前在大冢上种了些树,维持水土,种了也没人管,几年下来大半都死了,上面仍是光秃秃的,杂草丛生。”
盗墓工具洛阳铲 满大街有卖还可定制
生产破坏只是伤其肌肤,而盗墓破坏却是毁其根本。在洛阳的当代盗墓史中,处处可见洛阳铲的身影,这个原本为考古发掘而制的专业工具,却成了盗墓贼手中攫取文物的作案工具。
洛阳附近的小李村,据传大名鼎鼎的洛阳铲是该村一名叫李鸭子的村民发明的。走进村口,一眼就看到“老葛探铲”的招牌,旁边还有一家“孙记洛阳铲”,都附了电话号码。探铲就是洛阳铲,走进店铺,大小形状不一的铲刀和拉杆堆满屋子。老葛说,8寸探铲25元,12寸90元,15寸120元,更大的上百元不等,50厘米的木拉杆15元,钢筋螺丝杆每米20元,“如果你搞批发还能便宜。”
除了大小尺寸俱全,更方便的是还可以定制。老葛称,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制成特制的洛阳铲,“一切都是为了挖掘方便。”他告诉记者,在洛阳,盗墓基本上是半公开的行当,洛阳铲也属于公开售卖工具,在洛阳盗墓界,流传着口号“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来这里买洛阳铲的可不是什么文物工作者,很多都是干盗墓这行的。
“散户、支锅、老广”串走私文物链
成百上千件珍贵文物由这根链条流向海外 江湖大佬宋氏兄弟私藏文物秒杀洛阳博物馆
晨报特派记者 李晓明 洛阳报道
洛阳盗墓现象日渐猖獗,地下文物破坏严重,几乎“十墓九空”。那么,在整个盗墓行当里,地下文物的盗掘、鉴定、出售、流通又经历着怎样的环节?
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洛阳盗墓市场基本形成了一个由“散户、支锅、大佬、老广”等角色形成的地下文物流通链条,成百上千件珍贵文物通过这个链条流向海外。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洛阳盗墓江湖中的“终极大佬”为宋氏兄弟,他们几乎控制了大半个洛阳的地下文物市场。至于宋氏兄弟所掌握的盗掘文物,“其质量和数量远超洛阳博物馆所藏。 ”
散户:不会盗墓的农民不是好农民
●从25岁-50岁的农民都干过盗墓
盗墓的最底层,是洛阳城郊的农民,他们被称为“散户”,也是直接盗掘古墓的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洛阳农民老牛就开始在这个行当干,直到前两年50岁时“退休”。“主要是子女都长大了,知道老爸干这个不光彩。”老牛告诉记者,最开始干这个也是被生活所迫,种田没几个钱,而盗墓既轻松又来钱。至于一年能挣多少,他不肯透露,只说“比种田强得多。”
让老牛走上盗墓行当的,更因当地的风气。
“基本上,村里的农民从25岁到50岁,都干过盗墓这个活。”老牛告诉记者,盗墓在当地很盛行,“要致富,挖古墓”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且盗墓的门槛很低,三五个人一伙,“就是个力气活,跟着老手去,挖两回就上路了。”
老牛说,盗墓最关键的是要会看土,洛阳铲打进去,从带出来的泥土分辨下面是否有墓。一般土质均匀的说明没有,出现断层的则可能有墓。另外,土灰的颜色还能区分是哪个朝代的墓。“一般白灰是汉墓,草木灰则是唐墓。”
老牛所挖的,大多是唐墓。“唐墓坐北朝南,呈菜刀状,刀柄就是墓道,刀身就是墓室,很好挖,一口墓大概几个小时就可挖出来,进去把东西取出来就行。”他们钟情唐墓的原因,在于基本都能有收获。“汉墓的陪葬多是金银珠宝,早就被人盗完了,唐墓陪葬除了钱财外,还有陶瓷,以前的盗墓贼只拿走财宝,瓷器是看不上的。”老牛介绍,唐墓陪葬的陶瓷分为红陶、白陶和三彩。红陶最便宜,在外能卖几千元,白陶卖几万元,唐三彩则根据大小价值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不等。一套完整的唐墓陪葬,是十大件:两骆驼两马,两文官两仕女,再加两个镇墓兽,价值在数百万元。“最开始我们都是单干,挖到东西自己分,然后找人卖掉;后来墓少了难挖了,就是别人出钱我们出力,挖到东西分成,挖不到东西自认倒霉,白出了力白费了时间。”
支锅:要懂风水、地理、考古之术
●被称之为“民间文物专家”,专业知识甚至超过专家
出钱请农民散户去挖墓的人,洛阳盗墓行中称之为“支锅”。他们一般颇具实力,一些财大气粗的“支锅”手下还养有马仔,负责照看场子。
老鬼,一个身份在“支锅”和散户之间切换的人,他在洛阳盗墓界已经混迹20多年,他的信条是“地下文物都是祖宗留下的,谁有能力把它取出来就是谁的。”他告诉记者,“支锅”并不好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风水、地理、考古之学,可以称之为“民间的文物专家”,有时候他们的专业知识甚至超过真正的专家。老鬼得意地告诉记者,有次一文物专家在电视上断言“西汉前无黄铜”,他马上给其写了封信,还附了照片,证明专家所言为谬。“专家都没有看到过,所以出现错误,我亲眼看到过,当然知道有。”
老鬼说,“支锅”首先要勘察地形,判断地下是否有文物,一旦确定,就请人来挖。这相当于工程“立项”,而“支锅”就是项目经理。挖出东西后,一般有两种分配方式,一是“支锅”要货,散户拿钱,比如挖出来大概10万元的货,“支锅”拿8万元给散户分,这些货他再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另一种是分货,挖出来的东西参与者内部分配,“支锅”拿两份。
并不是所有的“支锅”都能够发财,“支锅”支到破产的也有。“现在挖到东西的几率小了,你出钱挖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啥都没挖到,那还不破产?”另外,“支锅”还要负责挖墓之外的风险,比如应付巡查、处理事故等。
老鬼说,在盗墓中,经常会发生爆破死伤事件,还有塌方、中毒等,这类事故一般是赔钱私了,家属再谎称车祸死亡之类。若是家属选择报案、起诉,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
洛阳警方在侦查中发现,依托宋氏兄弟建立起的洛阳盗墓、文物走私体系,可以分作四个层次(见图表):
散户
盗墓的最底层,以洛阳郊区、孟津、偃师等地的农民为主,是直接盗掘古墓的人,风险最大、收益最小
支锅
出钱请农民散户去挖墓的人,以“识文物、懂交易”的倒卖文物惯犯为主,他们有相对固定的下线,手下还养有马仔,负责照看场子
大佬
宋氏兄弟,他们是整个链条中的核心人物,控制整个盗墓及文物倒卖链条的关键环节。他们除了坐拥雄厚财力为第二层人员提供活动经费,更重要的是能够疏通文物通道,在盗墓及文物倒卖文物活动中确保安全,基本控制了洛阳的地下文物市场
老广
能沟通海外买家的文物贩子,以广东籍文物贩子居多。其主要将第三层级手中的文物变现——正是这一层级的人员,打开了致使中国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通道
大佬:宋氏兄弟独霸洛阳文物市场
●4兄弟:老大老二盗墓行大佬;老二老四跻身警界,任要职
“支锅”再往上,就是洛阳盗墓江湖中的大佬级人物。宋氏兄弟则被公认为洛阳盗墓界的“终极大佬”,基本控制了洛阳的地下文物市场。
洛阳宋氏共有4兄弟,坊间称之为“两红两黑”。老大宋彦彬和老三宋彦庆投身盗墓行,成长为业内大佬级人物,手下马仔无数;老二和老四则跻身洛阳警界,在公安系统担任要职。
混迹洛阳盗墓界,给大佬当过马仔的小刀告诉记者,洛阳当代盗墓江湖分为两个时段,以1990年为界,之前是以王茂堂(音)、王天九(音)“二王”为大,之后宋氏兄弟快速崛起,尤其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宋老三的崛起最为神速。小刀介绍,宋老三为人狡猾,且行事狠辣,他手下有一帮马仔,负责在各个村庄探听情报,只要听说哪里挖出了文物,就马上带着马仔去上门低价收购,威胁恐吓之下,对方只得就范。
宋老三的霸道,有一事可佐证。当时洛阳盗墓界也有一大腕级人物汤建强,最初跟着“二王”混,“二王”倒台后自成一家,“至少可以排在前五的位置。”这样一位人物,有次已经跟人谈好了价钱,正要将一批盗掘文物装车时,宋老三带着人马杀了过来,强行“抢锅”,当时他又没带够钱,逼着汤建强先行“垫付”了20多万元。汤建强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宋老三带着货扬长而去。后来,汤建强只得投靠了宋老大,才换来相安无事。
小刀告诉记者,宋氏兄弟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基本上黑白两道通吃,号称没有摆不平的事。
老广:直通海外
●广东的文物贩子 “接力”,将文物运到香港,香港是世界第三大文物交易市场,且文物买卖合法
那么,独霸洛阳盗墓江湖的宋氏兄弟,手中究竟掌管了多少地下文物?知情者称,宋氏兄弟手中的文物,“其质量和数量远超过洛阳博物馆所藏。”
一名国内文物鉴定人士曾经见识过宋氏兄弟设在广东的地下文物仓库,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当时我看到有两匹85厘米高五彩加蓝釉马、两匹90厘米高三彩骆驼、两头唐三彩狮子、一把三彩鸡头壶,还有一些其他文物,我一看就认定是正宗的唐代文物,价值不菲。”
此后,他又到了洛阳,在老城附近的一栋民宅里,见到了宋氏兄弟存在此的两百多件汉唐文物,他惊呼:“这座民宅简直就是一个精品文物世界。”其中有80厘米高的挂蓝坐鼓女俑、五彩蓝釉大马等几十件文物,且均为国家一级以上文物。特别是一匹1.2米高抬蹄大披鬃三彩马在国内极为罕见,堪称国宝。该文物鉴定人士感叹:“我研究收藏了一辈子文物也没亲眼见过如此精品。以我的眼力,如果这一屋子货卖出去,少说也得五千万元以上。”
在洛阳期间,这名鉴定人士还特意去参观了洛阳博物馆和古墓博物馆,他直言“洛阳市博物馆里收藏的文物与宋家在广州私存的文物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品位都是无法相比的。”
小刀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他亲眼所见的事,一次朋友过来,宋老三随手就拿了件五六十厘米高的三彩马送给别人,结果不小心打碎了,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又取了一件送人。
宋氏兄弟从洛阳搜刮而来的地下文物,找能够沟通海外买家的文物贩子,以广东籍文物贩子居多,称为“老广”。正是有了“老广”,打开了致使中国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通道。
在洛阳,宋氏兄弟名下有一个颇具影响的纵横文化城,知情者称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文物倒卖平台。知情者还称,他们在郑州机场有内线,可以将盗掘文物运出。此后,广东的文物贩子“接力”,将文物运到香港,香港是世界第三大文物交易市场,且文物买卖合法,到达这里后,地下盗掘文物就可以堂而皇之出售。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