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4-11
广电总局怒整抗日神剧:跟手撕鬼子说再见
抗日神剧一部接一部,剧情也从之前的手撕升级到前不久的大尺度,当然了,这些剧中还随处可见雷人台词,比如爷爷9岁被鬼子杀了,简直让人没法直视。
对于这样的情况,广电总局终于坐不住了,对于接下来的抗日电视剧,明确给出了四点要求 ,如下:
一是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省级卫视要按照中宣部和总局的统一部署,统筹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和播出工作。
二是中央电视台要发挥国家大台的作用,率先垂范,早着手、早准备,特别是跟进和抓好几部重点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安排。
三是全国省级卫视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重点电视台,要把握节奏,在宣传纪念期安排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抗战剧的播出。
四是要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
既然广电总局都发话了,估计接下来的抗日剧情会正常很多吧。PS:境外剧都没法正常看了...无奈啊....
[环球网]
抗战老兵:抗战极其残酷 最反感抗日神剧
黄殿军,93岁,东北抗联老兵;黄开仁,93岁,川军老兵;卢彩文,90岁,中国远征军老兵;李文仲,90岁,八路军老兵;张殿国,89岁,东北抗联老兵……
在年轻的时候,他们与日寇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现在,他们都老了,但他们却有同样忘不了的岁月,忘不了的人。他们的回忆汇聚在一起,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就是一座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血火丰碑。
清明时节,记者走访数位抗战老兵,翻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寻访那些早已远去的英魂。
走访抗战老兵: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
记住这段历史,记住父辈的付出,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国家、民族和先烈的不易
老兵说:
抗战极其残酷,哪里是什么“神剧”
黄殿军是东北抗联第二军唯一健在的老兵。老人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目光炯炯有神,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让人很容易就想象出老人当年的勃勃英气。每次说到抗联,说到当年打鬼子的情景时,他总要狠狠地骂了一句,他说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参军后没多久,就跟着杨靖宇司令打了一仗—攻打抚松三道庙岭,黄殿军说这是他记忆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当时部队里应外合,冲进日军兵营,举着机枪就扫。日本兵还在抵抗,他最后扔手榴弹才把剩下的日本兵炸死,“那据点仓库里头都是新枪,机枪就四十挺,杨司令打仗非常有战术。”时隔几十年,黄殿军老人每次讲述那次战斗经历都有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就是在那个庆祝胜利的晚上,是杨靖宇教了黄殿军抗联第一路军军歌,当时他学了三遍就会了,杨靖宇看他学得这么快就说:“孩子,做个好宣传员。”这句话,刻骨铭心。
1940年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的时候,黄殿军和战友们开始还不相信,因为日本人一直在造谣说“你们杨司令已经死了”,但没多久杨靖宇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抗联战士们都认为杨司令是打不死的,但这一次,他们在城里看到了杨靖宇的头颅被敌人挂了出来……回到藏身地,黄殿军和战友们抱在一起痛哭。
抗战老兵们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在他们的记忆中,日寇穷凶极恶,抗战艰苦卓绝,他们亲历了众多残酷的时刻:
黄开仁是四川省蒲江县人,跟随同是本县的李家钰将军出川抗战,担任他的译电员。1944年5月21日,河南省陕县秦家坡旗杆岭,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家钰,率军为大部队断后,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日本人的伏击,中弹身亡。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位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当时黄开仁就在李家钰身边,他还记得,李将军殉国前最后一刻,还在指挥还击。
老兵说:当年吃过的苦,后人难以想象
这些老兵,当年吃过的苦,遭受的磨难,是后辈难以想象的。
“当年真苦哇!”李文仲回忆说,“中国士兵装备比日军差,八路军士兵条件更加差,很多人没有枪,得从日本鬼子手里抢,抢到枪也没用,没有子弹啊……”
在黄殿军的记忆中,当年抗联战士们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战斗是天天打,夏天的仗还好打些,因为日军不敢到林子里去,他去多少,都能把他消灭光。钻树林子他也钻不过我们,俺们是在暗处,他在明处。冬天就不行了,冬天有雪蹓子,就不那么容易了。顶上是飞机,地下是部队,飞机一发现,日军从四面八方往这发兵,目的是打包围仗,俺们还就怕这个。一打包围仗就得老大损失了,你得往外冲啊,冲就得有牺牲。俺们就得整天走,黑天白天走,边走边打。走一段留下一挺轻机枪,在这堵击,敌人来了,机枪手打一顿枪把日军都打死后才撤回来。俺们趁这个空才能做点饭……”
黄殿军说,当年打仗吃饭是一大问题,夏天林子里随便找点什么就能充饥,可是到了冬天,大雪没膝盖,走路都不方便,更别说是找吃的了,战士们的脚印也常常暴露他们的行踪。有时候只能煮煮干硬的玉米粒,甚至煮没去皮的谷子吃;没住的地方,战士们砍下松枝睡在上面,睡十几分钟就被冻醒了,又赶紧起来烤火,战士们十有八九脚都有冻伤。老人伤心地说,由于环境的恶劣,伤病致死的战士比因战斗而死的战士还多。
张殿国是1945年1月1日参军时,从长春到舒兰走了一天一夜,从此开始了天天打日军的生活。与他当年一起从长春出发参军的共120人,经北战南征最后活着的只剩4个人……
“冬天时,整天穿着羊皮袄,那时候,雪到腰那么深,仗一停,大家抱着枪,在雪里刨个沟,躺到雪里就睡,听到枪一响,马上站起来就跑。”张殿国指着自己的手说,这手上的大骨节就是因为当年喝山里的水喝的。
老兵说:
军人就得要血性
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在四川省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内,有一个抗战老兵手印广场,采用腐蚀钢化玻璃的方式将手印呈现出来,目前已征集到4000余名抗战老兵的手模。建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老兵都已届古稀之年,因此在留存手印时力度不够,痕迹较浅;个别手印甚至还是赶到医院太平间里取的。但当年正是这样的一双双手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挡住了来势汹汹的侵华日军,力挽狂澜。
几乎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有穿越死亡的生死经历,都有对于中国民族侵略与反侵略史的深刻反思。
“腾冲城当年没有抵抗,200多个日本兵没费一枪一弹,就把腾冲给占了……”卢彩文回忆后,一声长叹。
卢彩文军校毕业后,曾在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从事情报工作,经常和战友们深入敌后搜集情报,甚至还冒着生命危险策反汉奸,多次出生入死,备尝艰险,“日本人是很残忍的。我有一位从事谍报工作的同事被日军俘虏后,日本人对他灌盐水,肚皮都涨起来了,最后七窍流血而死。”
军人,一定要有血性!
黄殿军和张殿国,身上都伤痕累累:黄殿军头顶上的刀疤是和敌人肉搏战时受的伤,眼角下的疤痕是弹片崩的;张殿军身上的伤,是在与日本人拼刺刀时留下的,他说:“那时候真是咬牙切齿地拼,因为国恨家仇一起融入在其中,日本人的武器好,但我们是拼勇敢,拼命!”
李文仲也说,那时候参加八路军,就没想着能回来,“咱们不是不怕死吗,什么都硬冲,真的是不怕死!”
如今,健在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他们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段历史,记住父辈的付出,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国家、民族和先烈的不易。采访中,李文仲自言自语的一句话,让人久久难忘:“我们那么拼命,是为了什么呀?你说,是为了什么呀?”
在采访中,卢彩文老人说:这段历史很有意义,为什么败,后来为什么又胜都很值得研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了解历史才能避免战争,才能保卫和平。我们中国,为什么当时会遭到那么大的苦难,还不是因为积贫积弱;我们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胜利,还不是因为热爱国家,团结一致,奋起反抗!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中国人,要自强!要团结!要爱国!”
[环球网-今日早报]
相关评论
抗战正剧太少神剧才会泛滥
经历了前几年各路抗战神剧热潮后,去年的抗战剧总算转入了一个平潮期,未再惊现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等离谱奇观,然而整个抗战剧的创作也陷入了一个瓶颈。除了《红高粱》这种传奇剧赚了个盆满钵满,并没有出现标杆性的佳作。今年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可以预感一大波抗战剧正在等待播出,那么抗战神剧会否卷土重来?近日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的一番讲话,为今年此类剧播出指明了风向。
田进的讲话分四点,简明扼要。首先强调:“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省级卫视要按照统一部署,统筹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和播出工作。”对制作行业透露的信息是,别急,抗战剧今年还是有大好机会的。其次“中央电视台要发挥国家大台的作用,率先垂范,早着手,早准备,特别是跟进和抓好几部重点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安排。”换句话说,只需在已生产的抗战剧中优选几部重点戏即可,不必上量。那么什么样的抗战剧将会得到厚爱?田进指出:“全国省级卫视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重点电视台,要把握节奏,在宣传纪念期安排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抗战剧的播出。”言外之意,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体合一的作品将是今年抗战剧的赢家。至于这个观赏性是怎么样一个尺度,田进把门槛说得再明白不过:“要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也就是说,手撕鬼子一类的抗战神剧将被挡在闸门之外,今年不会再出现。
这番讲话出自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对于各电视台的选片和工作部署来说是及时雨,对于早已腻烦了抗战神剧的观众来说也是利好消息。但对于抗战剧投资、制作和发行公司来说,却可能是个晴天霹雳,意味着一大波不符合标准的抗战剧将被打入冷宫。这番指令能早一些发布就好了,毕竟制作不像选片,关起门来一合计,几天就搞定。电视剧的创作从研发到剧本,再到制作和发行,起步就是一两年的周期。当然话说回来,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体合一的作品永不过时,只要制作方奔着这个方向走,也不至于被挡在门外。
前几年抗战神剧的涌现,原因之一是正剧站不住脚,拿不出《生死线》那样的高质量作品;其次是有些题材受限,让一大波迷失的热钱都躲进了相对安全的抗战剧领域,作品一多,出品方多想些歪招来搏出位,于是为了娱乐而娱乐的夸张手法层出不穷,这些其实本身也是创作盲目的一种体现。像去年热播的《红高粱》《二炮手》《大刀记》等抗战剧,虽未沦为抗战神剧,但在创作上依旧未摆脱桎梏。抗战剧正剧太少,一味追求娱乐依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有关部门对剧作也能够像对电视台工作部署会那样,提前指导疏通,留出一两年的时间给编剧重起炉灶,抗战神剧也不至于泛滥成灾。(曾念群)
[环球网-京华时报]
别让“抗战神剧”烫伤先烈英魂
据新华社消息,93岁的东北抗联老兵黄殿军、93岁的川军老兵黄开仁、90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卢彩文、90岁的八路军老兵李文仲和89岁的东北抗联老兵张殿国等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抗战极其残酷,极为反感抗日“神剧”。老兵们纷纷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了解历史才能避免战争,才能保卫和平。
近年来,抗战题材剧频频现身电视荧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缅怀英烈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抗战将士们的骁勇身姿和顽强斗志,也看到了日本侵略者和军国主义的强暴和残忍。并且,在每部抗战剧的结尾,我们都能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的奋起反击下节节败退直至消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抗战剧就是一部部中华儿女的奋战史诗,是一页页洒满了英烈们鲜血的不朽篇章。
然而,在大众媒介不断趋向市场化的今天,本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正视斗争历史、学习和传承战斗精神的抗日剧也逐渐沾染了一股股低俗之气,添加了各种夸张、媚俗、搞怪的注脚,也就是走向娱乐化。以笑代学,以偏概全,不断拨离历史指针,甚至败口味毁三观。如射箭拦子弹、徒手撕裂鬼子、手榴弹炸飞机, 鹰爪功、铁砂掌、太极神功等等,荒诞不经,完全脱离现实基础;还有搞怪台词:“我爷爷9岁的时候就被残忍地杀害了”、“八年抗战开始了”、“你是神雕侠侣的后裔”……台词奇葩恶搞,情节离奇玄怪。
这种神化的抗日剧与抗日题材的严肃性完全背向而驰,与媒体本该持有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谱着反曲。原来的诸如《亮剑》类的抗日经典剧也逐渐被新来的《抗日奇侠》、《箭在弦上》等“抗日神剧”所替代,并泛滥于观众的视野。这些电视剧往往高举着抗日的旗号,情节里却全是被主观搬演脱离现实的戏码,历史情节不客观,人物形象不真实,过度神化自我,过于弱化日本人的智商和战斗力,就只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赚得高额的收视率。这不仅折射出创作者的媚俗心态和扭曲的价值观,也凸显出了在金钱在收视率主导下的媒体行业混乱局面。
同时,这将很容易导致年轻群体,尤其是新生代群体对历史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理解。过多的神化只会使得他们产生自傲、自大的心理,不能领会抗战真正残酷的一面,不能真正认识历史真相,甚至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迷境,唯心不唯实。可以想见,在这些神剧的洗礼下,他们脑海中会形成何种的抗日图景,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
虽然传播领域有观点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把抗日历史用电视文学的手法再现出来,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用音像还原,重塑出了历史画面,生动形象,让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值得发扬;但是,添加过多的娱乐化成分将大大消解抗战历史的严肃性,架空了历史真实,娱乐搞怪之间让为那些为国献身的先烈们如何能够长眠。这方面,像呈现二战历史的《兄弟连》等剧就比较原生态。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让抗战剧成为唤起我们历史记忆和缅怀先烈的一个历史长镜头,一片净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正确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才能从中吸取教训,悟得经验,才能避免战争,保卫和平。不止是抗战老英雄们反感“抗日神剧”,相信,每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中国人都不希望我们的电视剧将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弄成搞笑的、怪诞的娱乐历史吧。
先烈们能用他们的血肉身躯挡住了敌人的炮火,换来了我们的和平,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在文化的疆场在历史的疆域为他们挡一挡被娱乐、被恶搞的枪口吗? (向浩)
[环球网-荆楚网]
是时候跟“抗日神剧”说再见了
“抗日神剧”一部接一部,剧情也从之前的手撕鬼子升级到前不久的大尺度,当然了,这些剧中还随处可见雷人台词,比如爷爷9岁被鬼子杀了,简直让人没法直视。对于这样的情况,广电总局终于坐不住了,近日下文明确要求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坑日神剧”不得发证。相信接下来的抗日剧情会逐步回归真实。(据4月9日 环球网)
说实话,中国对日的八年抗战,堪称民族血泪史。尽管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的代价是惨烈的,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造成了巨额财产损失。我们的抗日剧理应再现那一段民族灾难,催发我们的青年学子奋发有为,共建强大国家,避免类似民族悲剧重演。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抗日神剧”一部接着一部。有网友戏言,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也未能幸免。这种歪曲真实历史场景的剧情对青少年的毒害是巨大的。坑日战争的惨烈没有在剧情中有丝毫体现,如何让他们感受南京大屠杀的切肤之痛?
清明时节,记者走访数位抗战老兵,抗战老兵坦言,抗战极其残酷,哪里是什么“神剧”,显然是民族的“悲剧”。 “抗日神剧”编导真应该学学历史、尊重史实,在荧屏上忠实地再现当年的抗战史,才是对抗战老兵的尊重。不能为了赚取收视率,任意杜撰编造,导演了一幕幕荒诞不经的“抗日神剧”,侮辱了公众的智商,伤了老兵们的心。
“抗日神剧”为何如此泛滥?一名导演解释说:“不会犯错误,收视率还高,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为了创造更高的收视率,编导们穷尽想象,将剧情设计得越来越离谱,越来越神奇。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离奇情节居然通过审查了。不容讳言,“抗日神剧”泛滥成灾,审查部门难辞其咎。正是由于审查不严,才导致一部部“坑日神剧”扭曲着国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让历史的迷雾变得越来越浓厚。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我国政府将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一神圣的时期,是时候跟“抗日神剧”说再见了。审查部门必须严格把关,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省级卫视也必须做好创作生产和播出工作,共创一些优秀的抗日题材作品,让国人熟悉历史,勿忘国耻。
[新华网-强国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