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7-03
当年二月河写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帝王系列,《雍正皇帝》后来拍成了电视剧《雍正王朝》,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剧,我前后看了不下十遍,对剧中情节稔熟于心,很有启发。
在现代中外史家眼中,在位不过13年的雍正皇帝,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角色。美国历史学家家史景迁有云:“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地分析问题并有魄力的作出应对。”而中国的清史专家萧一山则认为:“世宗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倘使厥年克永,可为吾国政治变换一种积极性质,扫除数百年来颟顸无为之消极思想,社会亦不至停滞而不进矣。无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颇不易得社会之谅解,遂致有暴崩之传说。”何以至此?我们不妨来看个究竟。
雍正,原名胤禛,生于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原本是康熙帝第四子,可以说跟皇位无缘。然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对太子不满的康熙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雍亲王。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的信赖。就是靠了这些低调而不动声色的经营,所以,当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出人意料地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权力巩固之后,他就着手反腐,他就着手清理吏治,强力反腐。首先,雍正元年(1723年),他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随即雍正帝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雍正帝重视吏治。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重,雍正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总理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首先在中央进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进行。清查不力的官员,则予以调查处理。如雍正元年正月,在批示山东巡抚黄炳调查山东仓谷案的奏折中,雍正帝就已痛快淋漓地表明了态度。对前任山东巡抚李树德等人,雍正帝认为处置时丝毫不用顾忌情面,正所谓“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作个穷人,方符朕意”。
1723年雍正开始摊丁入亩(人口税并入土地税)、废除贱籍,这两项能够赢得底层支持,当然大地主大官僚群体反对,雍正采取的方式就是重用田文镜等酷吏,运用高压手段迫使官绅屈服。
1724年雍正开始火耗归公抑制官僚贪腐。许多酷吏都是廉吏,这些冷酷手段其杀伤力巨大,从而形成震慑力量。这些酷吏的措施也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这一霹雳手段的效果明显,财政好转,康熙朝末年存银为800多万两,到了雍正朝末年存银达到2000多万两。因此,《清史稿·食货志》有云:“雍正初,整理财政,收入颇增”之说。
为了他这些“改革”顺利推行,雍正认为必须“统一思想”,因而他在思想禁锢方面,也有大手笔。雍正有云:“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合。”虽然他也讲了“宽”,但归根结底是要“严”。雍正即位之初就在养心殿西暖阁写了一副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就是他君权至上思想的表露,这才是他真正的思想。也因此,他对思想管制情有独钟,而文字狱,自然就成了达成这一目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而制造文字狱则是他对反对派极端报复的首选手段。雍正皇帝在位(1723—1735年)时间虽短,有案可查的文字狱就有近20起。其即位初期,几起文字狱都是统治集团部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出现的;雍正后期,几起文字狱转向镇压汉族知识分子反清思想和民族气节。雍正即位之初,借“朋党”的罪名,屡兴大狱,整治那些曾争夺皇位的宿敌,如皇八子、皇九子等,跋扈的权臣,如年羹尧、隆科多,以及结成科甲朋党的汉族官员。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湖南士子曾静、张熙策动陕甘总督岳钟琪谋反而引发一场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此后的文字狱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一是文字狱被有意识地用作压制汉族知识分子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重要手段;二是告讦蜂起,多数文字狱都是自下而上的举发。
还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五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民户。
为了完成这些“改革措施”,雍正也是满拼的。这点,可以从他朱批奏折的数量看出来。奏折是清代特有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一种机密文书,皇帝亲自朱笔批示后发回呈奏者执行。这是一套严密的行政指令传达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前后,当时总共才有137名亲信官员有此资格,所奏内容十分局限,因而没有形成严格的奏折制度。雍正朝,扩大范围,有资格写奏折的官员达1200以上,所奏之事无所不具。雍正在位期间共处置各种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年达147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的批语,竟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内容还要多。他在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字数达1000多万字。他几乎每天都劳作到深夜,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一年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休息,可谓日理万机。他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雍正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编成《雍正朱批谕旨》,装订的线装本足有半米厚,收录奏折7000余件,这是一代勤勉之王勤于政务的真实记录。这充分说明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对雍正帝而言,批阅奏折似乎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如他所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朱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劳烦别人代笔,也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献计献策。
当然,雍正的这些“改革”,也得罪了不少利益集团。首先是争权的皇族
任何朝代都存在着争夺皇位的势力,皇子们为了自己的政权目的,必需得污化对手,而康熙作为一代圣君,居然未明确皇位继承人,这使得雍正继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其是否算是继位也在史学界争吵了百年之久,但随着《清宫秘档》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多学者已经认同了雍正是正当的继位,只是雍正继承皇位后对自己手足的污辱与残杀,令人质疑他的残暴的原因是不是“为了除掉真正的皇位继承人”。但可以相信的是,相比较拥护雍正的皇族们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与反对派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人们完全可以理解雍正的凶残是封建政治斗争的结果。
其次是八旗贵族为代表的政治、军事集团。
最后是士绅集团
[新浪网-金斧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