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8-22
谁助长了超级细菌?
■ 企业不愿研发
过去,大型制药企业在抗生素研发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是,进入21世纪后,大多数制药企业都已不再搞研发,因为抗生素的研发投入巨大、持续数年,但新产品出来后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跟不上细菌的更新换代。此外,细菌感染往往是一次性的,患者用药时间短,企业获利的空间小。
■ 医院用药过度
我国目前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处方集》等,各医院还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生素的使用作出了明确规范,然而实际执行和管理却不理想。因为药品是医院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抗生素又是其中“大头”,此外,由于同类仿制药众多,药商互相竞争促销,也造成了个别医院为逐利而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容易在医院产生。
■ 农业领域滥用
据报道,美国70%的抗生素最终用于农业,给牛、羊、鸡等动物吃抗生素避免生病影响产量,而这套所谓现代食品工业的方法,竟然被许多国家学了去,造成抗生素在农业领域的滥用,使得农场成为了培养“超级细菌”的试管,并最终通过水和泥土等环境回到人类身上。
[新民晚报]
不足为奇:超级病菌是个“新人”
超人,超导,超女……又一个明星话题,占据了百姓的茶余饭后——超级病菌。
它强大的耐药性,让现时绝大部分抗生素无计可施;它名字中的“新德里”,让印度人为自己的“医疗旅游”叫屈;它在媒体间的急速传播,多少让人体会到了“全球暴发”前的惶恐。
是这样吗?
高度关注:来势汹汹的NDM-1
据8月11日出版的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介绍,超级病菌“NDM-1”流入英国,由于许多发病者曾在印度旅游或就医,因而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携带NDM-1的细菌起源于印度。
今年6月,一名巴基斯坦裔比利时男子因为感染了“超级病菌”在比利时不治身亡。这名男子在巴基斯坦旅行时遭遇车祸腿部受伤,先是在巴基斯坦接受治疗,后来被送回比利时被发现感染了“超级病菌”。虽然医院给这名患者使用了药效强劲的克里斯汀等抗生素,但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这是首例“超级病菌”死亡病例。
目前,研究人员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确认病例逾百人,在英国确认了37名患者。据报道,类似的NDM-1感染也出现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英国卫生部近日已就NDM-1防范发出警告。
据称,这种病菌的耐药性非常强大,现有的抗生素对它不起作用,甚至有专家认为,10年内难以研制出对抗药物。一时间,关于其是否会大爆发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人将其比作非典、甲流,更有人将其归入未来百年人类面临的“7大灾难”。
由来已久:耐药菌太多了
NDM-1已在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柏氏菌等细菌中发现,能通过人际传播或者共用物品传播,感染者的症状包括小便疼痛、伤口感染、肺炎和发烧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NDM-1?超级病菌真的就那么不可一世?
“NDM-1,本身并不是细菌,而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基因,也可被称作一种酶,能让细菌产生耐药性。”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告诉记者,目前在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这种酶。
“其实,耐药菌太多了……”赵敏提醒记者,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都会产生耐药性。之所以这次NDM-1如此受关注,是因为NDM-1的耐药范围极广,几乎没有药物能够对付这种病菌。据新华网报道,除替加环素和黏菌素以外,这种超级病菌对其他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
本质上,具有NDM-1的所谓“超级病菌”只是耐药细菌家族中的新晋成员,大名鼎鼎的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由来已久了。当年被偶然发现的青霉素,正是用来对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诱发产生了MRSA,使得青霉素失去了对该菌的效果。
1959年,科学家用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氯西林)杀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仅仅两年,就出现了耐甲氯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MRSA已经成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首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说,研究发现NDM-1基因位于一个140KB的质粒上。质粒是细菌可移动的遗传原件,可在细菌之间传递。NDM-1质粒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它说明,细菌耐药性的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专家建议: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NDM-1会全球大暴发吗?赵敏认为不太可能。NDM-1的本质是使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其本身不能引起新的传染病发生。
首先,非典、甲流等呼吸道疾病一般都是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而这些传染病大都由病毒引起的,而所谓超级病菌只是一种带有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不可能像呼吸道传染病那样引起广泛传播。然而,某些人身体可能携带这些耐药病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耐药细菌的传播成为可能,但即便是真的接触到这些细菌,人也不一定就会发病,感染往往容易发生在抵抗力低下的、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赵敏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同样都是大肠杆菌,有的人吃下去后可能不发病,而有的人则会出现腹泻。”
徐建国说:“如果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感染了这种细菌,会导致某些疾病治疗困难,病情恶化。”
因此,赵敏建议广大读者不要盲目恐慌,不要因为听说了“超级病菌”就觉得是世界末日,但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当然是必要的。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的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何剑峰则建议,如果大家近期到印度旅游,要注意勤洗手、清洁公用物品等;不乱吃路边小吃;食物要煮熟,防止病从口入。
罪魁祸首:抗生素滥用
是谁造就了这么可怕的物质?答案,其实是人类自己。
“适者生存,外界压力催生了细菌的耐药性。”赵敏说,细菌会不断变化适应新环境,通过基因整合、转换等突变方式,逃避或抵抗药物的作用。比如,有的抗生素可穿过细菌的细胞壁进入菌体内部,产生耐药性后,抗生素就进不到细菌体内,甚至有的细菌还能分解抗生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耐药机制。
“谈到原因,就又回到了不能滥用抗生素的话题。”赵敏的话,再次将我国普遍存在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推到前台。“抗生素的滥用,催生了耐药菌的不断产生。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因为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会有新的耐药细菌不断出现,甚至是无抗生素可用。
据新华网报道,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只占到所有药品的10%。但在我国控制得较好的大医院,至少占三成,民营医院、基层小医院甚至高达50%以上。抗生素的滥用已是我国医疗界的一个“毒瘤”,仅以感冒为例,至少50%以上的抗生素都是滥用。
2009年初的数据就显示,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2005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达800亿元之巨;在20万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
■ 延伸阅读
印度:“医疗旅游”圣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NDM-1的研究结果被公布后不久,印度人就坐不住了。对于“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这一命名,印度表示抗议。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医疗旅游”。
印度是世界上著名的“医疗旅游”圣地之一。近年来,印度的医疗旅游蓬勃发展,统计数字显示,仅2005年医疗游客人数就高达50万。据估计,到2012年医疗旅游将为印度带来22亿的收入。
印度是所有医疗旅行目的地中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国家,这里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和高尖端的医疗技术,印度大部分私立医院的条件不比欧美大城市医院差,甚至还有所超越。印度最闻明的医疗服务有心脏手术和矫形。此次被发现的超级病菌的携带者中就有去印度整容的经历。
[科技日报]
专家:“超级细菌”难治易防不可怕
综合新华社8月18日电 最近,一种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
多国专家就此指出,这次出现的“超级细菌”虽然难以治疗,但比较容易防控,如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它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而这次事件的教训是,应该坚决制止滥用抗生素。
“超级细菌”之所以引起全球关注,是因为本月11日发表在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的一篇论文。而论文作者之一、加的夫大学的马克·托尔曼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说:“这些细菌虽然抗药性超强,但它们的致病性却并不一定强。”比如,人体内都有大肠杆菌,还有约40%的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一个健康人来说这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即使这些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携带了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
目前,对“超级细菌”起作用的抗生素有两种,一种是多黏菌素,另一种是替加环素。但英国卫生防护局抗药性监测实验室负责人戴维·利弗莫尔告诉新华社记者,多黏菌素具有毒副作用,而替加环素只能用于治疗部分种类的细菌感染,因此它们都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还有一些人士指出,替加环素由美国惠氏公司生产,该公司是《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所刊登论文的资助方之一。印度卫生部认为,得出“超级细菌”源自印度的相关研究存在利益背景。不过,惠氏公司反驳说,该公司“未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及报告撰写过程中发挥任何作用”,“没有影响独立调查人员发起的研究”。
不少专家强调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是,“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抗生素的滥用是分不开的。这次出现的“超级细菌”便是如此,南亚地区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就很普遍,病菌的抗药性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滥用抗生素。
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已经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成立了“抗NDM-1药物研究联合攻关小组”,并召开了由相关学科科研骨干参加的“抗超级细菌(NDM-1)药物研究工作布置会”。据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上海药物研究所将集中力量投入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联合攻关,重点开展“超级细菌靶标确证及感染机制研究”“抗超级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抗超级细菌化合物的设计与筛选”和 “大规模化合物样品的合成”的研究。
[深圳特区报]
药学专家详解超级细菌前因后果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本报记者 金恒
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级细菌(Superbug)”,对当前所有临床应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新型“超级细菌”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由此,一场“超级细菌”的风波席卷全球。昨天,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透露,该所已启动抗“超级细菌”的药物研究。
“超级细菌”到底是啥模样?它是否会全球蔓延,给人类带来噩梦?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专家委员会主任汪复教授,请她从学术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解读“超级细菌”。
危害严重,病死率高
“‘超级细菌’的危害很严重。”作为我国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治的权威,汪复忧心忡忡地表示,“这意味着目前‘无药可治’,让我想到了抗生素发明前的时代。”1939年,白求恩大夫因为细菌感染而死,2年后,青霉素才开始在临床应用。
所谓“超级细菌”,其实是一种叫做“NDM-1(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的耐药基因。它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结合后,成为可复制、传播,超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耐药谱广泛,危害性体现在一是感染后病死率高,二是在一定范围内、主要是医院内传播,很可能在某个重症监护病房爆发流行,那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汪教授介绍说,“在医学上,并没有‘超级细菌’的说法,‘超级细菌’就是泛指耐药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
“超级细菌”不陌生
耐药性不是一个新问题,1941年青霉素临床应用,1942年就发现了耐药的葡萄球菌,“时至今日,葡萄球菌的适应性仍然很强。”耐药性的严重性,在 21世纪以后逐渐显现,并受到各国重视,尤其是最近五六年,“2000年的时候,美国传染病学会、感染控制学会发出呼吁,说明细菌耐药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我们的身边,“超级细菌”家族比比皆是,汪教授举例说:“ESKAPE”的6个字母,分别代表了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肠杆菌,这些细菌就具有超强耐药性。
由汪复领衔参与的《2009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的细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称为“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也很普遍。
细菌耐药性无法避免
“细菌耐药性无法避免,这是必然的现象和规律。”汪教授表示,以前的细菌可能只对一两种药有抗药性,通过“细菌药敏试验”,总能找出几种药物来对付它。
细菌的种类千差万别,不同细菌的耐药性都是有强有弱。“当年红霉素推出后,不到6个月,链球菌就产生了耐药性,号称超级抗菌素的万古霉素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到了1997年,日本也有报道说产生了针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细菌。”
近80年来,人类和细菌打着一场拉锯战,从青霉素到头孢菌素再到碳青霉烯类,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步增强,然而21世纪以来,抗生素新品的研发脚步缓慢,已跟不上细菌的变异步伐。
尽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试图超越抗生素的办法,如噬菌体杀菌、细菌素杀菌和益生菌等方法,但是,抗生素仍然是当前对抗细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其他方法暂时只能作为辅助,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让抗生素为健康服务的时间更长一些,降低抗药性的出现速度。”
滥用抗生素加快变异
普通细菌怎么会成为泛耐药细菌呢?汪教授通俗地举了个例子说,细菌在不断分裂繁殖的过程,就像工厂的大规模生产,产品成千上亿,其中就会产生部分基因变异的“次品”。当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杀死了敏感细菌,剩下的“次品”就成为耐药细菌,然后再在体内繁殖,成为耐药超强的细菌。滥用抗生素,就会加快耐药细菌的产生,让它们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超级细菌”形成的第一步就是基因变异后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可以使得药物失去效力,第二步是将提升抗药性的基因片段转入其他更具感染力的细菌体内。此次《柳叶刀》上发表“超级细菌”的文章价值,就是发现了一种泛耐药的金属酶。
汪教授认为,医院是最容易产生“超级细菌”的地方,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内,因为那里的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和力度都很大,而且容易在病房内传播。因此,医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人家属自觉配合探访规定显得尤其重要。病人在痊愈出院后,也不代表就处于无菌状态,有研究表明,最长的病人可以带菌4年。
无药可治但可防可控
专家认为,虽然“超级细菌”有可能传入我国,但是传播范围有限,只要采取良好的监控和疾病控制程序可以阻止其传播。
汪教授介绍说,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对于阻断“超级细菌”的传播尤为重要,“空气、病房、医疗用具和吸氧管道等都要消毒,床铺、床头柜、门把手、地板也不能忽视,要特别注意医生护士的手卫生,查过一个病人,就要用消毒水擦手,最好是洗手,有条件的地方应对泛耐药菌患者隔离。”另外,“超级细菌”欺软怕硬,自身的免疫力就是抵抗“超级细菌”的一道防线。
据了解,由于临床应用的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目前有人就开始转向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老药,如粘菌素、替加环素,汪教授表示:“但是这类老药毒性较大,只能作为某些个案使用。当前我们掌握的数据不多,不清楚多少剂量才是安全的、合适的。临床试验也不多,无法推荐可靠的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有专家乐观地认为,人类肯定会找到对付“超级细菌”的新药物,这只是时间问题。
[新民晚报]
相关报道
法国发现第二例“超级细菌”病例
【新华社巴黎8月19日电】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所19日说,法国一家医院日前在一名患者身上发现了具有超强抗药基因的细菌菌株,这是法国发现的第二例“超级细菌”病例。
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的专家帕特里斯·诺德曼当天对媒体说,患者为女性,曾在印度住院进行手术治疗。8月中旬返回法国后,她被检查出泌尿系统感染。医生还发现,她所感染的这种名为“柠檬酸杆菌”的消化道细菌含有超级抗药的NDM-1基因,而且这种细菌的菌株与之前发现的首例携带“超级细菌”的病例并不相同,不过患者目前情况稳定。
此前,法国一家医院曾在一名受伤者皮肤样本中发现一些细菌菌株含有NDM-1基因,但这些菌株的抗药性不太强。
[深圳商报]
加拿大发现第三例“超级细菌”感染者
中新社多伦多8月21日电 (记者 赖海隆)加拿大安大略省卫生部门官员21日证实,一名最近去过印度的病人被证实感染了“超级细菌”。
据知,这是该省发现首例“超级细菌”感染者,也是加拿大发现的第三例“超级细菌”感染者。前两例患者分别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尔伯塔省被发现。
安大略省卫生部门发言人乔安妮·伍德沃德·弗雷泽说,基于保密规则而不能透露正在布兰普顿一家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病人的名字和年龄,但她证实该病人最近曾前往印度,并接受了该国的医疗护理。
弗雷泽表示,“超级细菌”目前尚未对该省公众健康构成风险,唯一已知的风险因素是,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过医疗护理。
卫生官员此前曾表示,出国旅行归来的人并不需要去看家庭医生进行筛查测试,但如果发现自己伤口感染、发烧,排尿时出血或疼痛,应及时求医。
据知,源于南亚、几乎能打败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目前主要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地蔓延,并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上周,一位比利时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这种“超级细菌”后身亡。
本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在这些细菌中,发现了一种基因,只要细菌体内拥有这个基因,并通过它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就会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2009年,英国就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感染者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研究人员由此推测,这类“超级细菌”可能源自南亚,后来被前往此地的欧美游客传播开来。这种基因也因此被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NDM-1)。
[新华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