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9-16
医学专家指疫苗难挡蜱虫病
一个米粒大小的虫子,近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截至9月8日,河南省今年已发现557例病例,死亡18例。
今天,卫生部专家组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已经前往河南,为当地的蜱虫病患者进行诊断。
据悉,在河南引发的主要是无形体病,而北京多年前引发的则是莱姆病。
“相比国内来说,欧美一些国家更是‘重灾区’,比如意大利、瑞士、奥地利以及美国等。在北京,主要分布在怀柔,因为山较多,草丛树木也比较茂密,而这样的环境正是蜱虫所喜欢的。一般来说,蜱虫的攻击性很强,常往人体里钻,破坏人的脏器或免疫系统。”东直门医院的王福博士指出。
蜱虫·习性
不喜阳光爱阴暗 北京多在怀柔
说起蜱虫,可能很多人一脸茫然,但若是“草扒子”或“草别子”,有些人就了解了。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全世界已发现800余种,其中硬蜱科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虫不吸血的时候也就米粒大小,吸饱血后则会“撑”到指甲盖大小。蜱虫不太喜欢阳光,反而爱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高大的草丛里或者茂密的树丛里。如果山里种有茶树的话,它很喜欢躲在茶叶后面。
其实,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有蜱虫。“而相对国内,欧美一些国家更是‘重灾区’,比如意大利、瑞士、奥地利以及美国等。而北京则主要分布在怀柔,这与它的习性有关。因为怀柔属于山区,所以,树木草丛比较茂盛。其实,有时绿化太好,反而会成它们的栖息地。”王福博士开玩笑道。
蜱虫·危害
攻击性比较强 可损害多脏器
别看只有米粒大小,但蜱虫的攻击性却很强。“它并不像蚊子类的,咬了人就撤,它还会接着进攻,钻进人的体内。”王福博士介绍,“进入体内后,它就会攻击人的脏器,比如心脏,引起心肌炎,或损伤免疫系统,出现关节疼痛等,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就见过类似的症状。”
在被咬伤后,起病比较急,皮肤上可能出现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还可发现蜱虫。
如果是孩子被咬,那么就可能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
“另外,在被蜱虫吸血后数日还可能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王福博士指出。
若是进入到体内,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蜱虫·传播疾病
蜱虫病有疫苗 用处却不大
这次河南省的蜱虫引起的主要是无形体病,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而据本市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北京在多年前有过蜱虫咬人传播莱姆病的个别病例,近一二十年则没有病例报告。
不过,蜱虫传播的疾病并非无形体病的一种,被咬的人不会直接把病毒传播给别人,但是就像乙肝病毒一样,如果直接接触到病人的血液等体液则就有感染的可能。
“目前,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个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同时,美国还制作了疫苗,但虽然都是蜱虫,到了不同的地方还会变异,所以这个疫苗到了欧洲并不太灵光,很多人接种了却并没有多大效果。”王福博士说道。
蜱虫传播的其他疾病
森林脑炎 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毒在蜱虫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虫体内越冬。多发生在5~8月,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
新疆出血热 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病原体可在蜱虫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在我国流行于新疆,发病高峰期为4~5月
蜱媒回归热 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
Q热 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常在野生动物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其存在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 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小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也能传播,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
细菌性疾病 蜱虫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虫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
文/记者 王敬霞
[法制晚报]
相关报道
疾控中心:蜱虫疾病尚未确定病原体
最近河南等出现由于蜱虫叮咬使人发病甚至造成死亡病例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昨日指出,此次河南发生的蜱传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
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
近几年来,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的局部地区相继发现并且报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其中个别重症病例因多脏器的损伤而造成死亡。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将这类疾病统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叮咬可能是传播这类疾病的一个主要途径。
据了解,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李德新说,多种病原体可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包括无形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等。今年5月份,卫生部在河南、湖北进行监测的时候,监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但这次具体由何种病原体引起,目前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
正探查具体致病原因
“疾病控制部门正积极地探查此次疾病的具体致病原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综合这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探查的有关情况,目前发现该病还是主要以蜱虫传播为主。邓海华说,蜱传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前就有,只不过是这次传播了新的病原体。对于蜱传疾病,我国已有成熟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蜱虫的叮咬是降低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专家提醒,预防这类疾病的主要策略就是指导公众,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减少或者避免蜱的暴露。
可能纳入法定传染病
李德新称,有的蜱传疾病可能传播的是一种新病毒,目前还在认识过程中,需要做长期大量的监测工作,才会非常完整地认识它,或者在比较初步的认识以后,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它是否会纳入我国法定的管理范围。据新华社、法制晚报
[重庆晚报]
卫生部调查河南商城蜱虫中毒事件
一名患者在河南省信阳市的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进行治疗,该医院目前有7名患者在接受治疗
河南省商城县出现蜱虫叮咬致使人发病甚至造成死亡的情况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9月10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专程奔赴河南省商城县进行调查蜱虫中毒疾控、医疗救治等情况,同时为当地现有的蜱虫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据了解,卫生部此次派出的三位专家分别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中国疾控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办公室丁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他们抵达商城县后,立即与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工作会,听取汇报后,专家组分为两组分赴医院和疫控部门检查指导防控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商城县发生的由蜱虫传播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病原体明确还很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事实上,由蜱虫引起的这种病症具有典型的地域性,但目前国家还未划出易发病的具体区域。
王世文说:“之前我们认为病原体是原来有无形体,现在有可能有一种新的病毒的出现,病原在这个明确上很困难。”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可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包括无形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记者在解放军一五四医院感染病房内看到,还有几名患者正在接受救治。医院感染科主任崔宁告诉记者,今年该医院共接受这种病人共计137人,病人大多来自商城县,目前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共有7人。这些重症病人大多当初被误诊为感冒,到当地村卫所进行输液治疗以致耽搁了病情,发病七八天后才来到我们医院。
来自商城县丰集乡凉水井村村民雷成珍,55岁的她患病6天后来到一五四医院,至今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她说:“当时发烧很重,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好几天,最初以为是感冒,来医院的时候一直在发高烧,浑身发抖。”
据专家介绍,2006年我国首次发现无形体,是一种细菌,之后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对人无形体病进行监测、研究,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这项疾病防控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10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此次河南发生的蜱传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
近几年来,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的局部地区相继发现并且报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其中个别重症病例因为多脏器的损伤而造成死亡。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将这类疾病统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叮咬可能是传播这类疾病的一个主要途径。
“不排除是无形体感染,但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因为已从有的病人检测物中发现布尼亚病毒。”李德新说。
李德新介绍,2006年我国首次发现无形体,是一种细菌,之后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对人无形体病进行监测、研究,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这项疾病防控工作。
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发现,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没有无形体感染的证据,“这提醒我们除了无形体以外,可能还有别的病原体。”李德新说,为此中国疾控中心今年在河北、湖南加强了监测,主要目的是研究致病发展规律。
“疾病控制部门正积极地探查此次疾病的具体致病原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综合这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探查的有关情况,目前发现该病还是主要以蜱虫传播为主。
邓海华说,蜱传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前就有,只不过是这次传播了新的病原体。对于蜱传疾病,我国已有成熟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蜱虫的叮咬是降低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