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3-08
一场面粉大改革进入倒计时。卫生部等部门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工艺提高无须再“增白”
据介绍,随着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和面粉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加工工艺能够满足面粉白度的需要,很多面粉加工企业已不再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增白剂”。我国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消费者普遍要求小麦粉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追求自然健康,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已无技术上的必要性,因此卫生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
另据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介绍,为加强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跟踪评估,补充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2010年共制定发布新的95项食品添加剂标准,即将公布7项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58项新指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
是否有害仍存巨大争议
面粉增白剂,有效成分过氧化苯甲酰(BPO),学名叫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它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增白剂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
英国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剂,80年代广州面粉商家率先引进这类面粉,“雪一样白”,立即成了受市场追捧的高档面粉。于是,1986年,商业部在新颁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不过,自90年代各国对待面粉增白剂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挪威较早地禁用增白剂;1997年,欧盟正式禁用;澳洲和新西兰也随后禁用。而美国对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的使用并不限量,加拿大规定面粉增白剂的使用量是我国的2.5倍,最大添加量为150毫克/公斤。
支持禁用方认为,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对面粉增白的机理是它在空气和酶的作用下水解,放出活性氧,从而氧化和破坏面粉中产生黄色的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的共轭双键,使面粉中的不饱和脂溶性色素变性,从而失去颜色。合理使用面粉增白剂,将使面粉及其制品外观更宜人,口感优良,不影响面粉的烘焙性能,提高了商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但过多的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有害,对面粉本身的品质有害。因为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到面粉中水解放出活性氧后,生成的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过多添加易对人体造成苯积累中毒。同时,过氧化苯甲酰氧化了胡萝卜素,不能再转变成维生素A,面粉本身固有的维生素A也被破坏。
而反对方则指出,所有国家提供的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面粉的β-胡萝卜素含量都是零,也就是面粉中就不含β-胡萝卜素,实际上是面粉的β-胡萝卜素含量极少,国外和我国都把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视为零。一些专家告诉公众面粉中的胡萝卜素被过氧化苯甲酰破坏掉了,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在欺骗公众。
一位食品加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增白面粉都有十几年历史了,大家吃了那么久都没事其实已经证明增白剂没问题。只不过,由于市场竞争,现在面粉越做越白,有的像瓷,添加过量是一个问题,造假更加可怕,有些甚至加入石灰粉、漂白粉。”
去年,江苏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被发现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达30%。
“禁白”将促进行业洗牌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大量面粉增白剂的销售信息,尝试联系了一家广东省内的销售商。据陈姓先生介绍,虽然市民对增白剂多有反感,但在选择时还是比较青睐买白馒头。“增白的面粉还是有一定市场的,食堂、工厂的需求量比较大。”可是禁令下来就不敢用了。从得到消息起公司就启动了低价清仓,但情况不好,预计一定的损失难以避免。
某面粉厂负责人透露,一般厂家所用的增白剂都经过了稀释,浓度只有28%—30%左右。目前市场上增白剂的价格为每吨两万元,按照标准添加后,平均到每袋面粉上约合七八分钱,“禁白”后对面粉价格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禁白”后,面粉加工企业为提高面粉的白度和精度,必须提高生产技术、加长生产线,这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做出精度较高的面粉,面粉的出粉率也会比往常降低,这些都影响了面粉加工的效益。
全面“禁白”还使得同行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一些大企业具有较好的设备和工艺,生产出来的面粉品质较高,而一些小的企业加工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面粉颜色较黄,从而可能影响到销量。
消费者以后吃得更踏实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消费者都对“禁白”持赞成态度。“面粉中不加增白剂,我们就能吃得踏实了。”在广州工作的王小姐酷爱面食,她还表示,不加增白剂的天然面粉会更有麦香味儿更好吃。
市民的消费观念变了,选择食品时更加注重健康,不少超市和商场也纷纷推出不含增白剂的“健康面粉”。周末,记者在沃尔玛超市见到不少面粉、面条都在外包装上注明了“不含增白剂”的字样。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照
[南方日报]
相关报道
食品安全一再失守 网民与代表共话“饮食难安”
据新华社电 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网民面对吃什么的问题时经常表示“鸭梨”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牵动着网民的心,也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网民“可惜爱很伤神”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履职,同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一再发生,“中国人的胃几经摧残,先是苏丹红、三聚氰胺,到存续多年的地沟油、滥用添加剂,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胃!”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束晓梅说,在平日的诊治工作中,发现不少儿童性早熟的病例,例如2岁女童来月经、1岁8个月的幼儿乳房发育等等。尽管这是极端事例,但有多种迹象表明,这些病症与食品有重要关联。
“近来网上热议的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为南方水稻产区从心理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林市委书记金湘军为此建议,从国家层面指导防范影响农产品安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并出台规范的全国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认为,我国食品监管环节多、链条长,容易产生监管死角,暗藏食品安全隐患。要建立食品及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能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要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逐步建立食品的溯源制度。
网民“岚舍岚分”说,民以食为天,希望食品安全能给大家多一点信心。相关监管工作不“给力”,消费者的任何期待都将是“浮云”。网民“无忌道言”建议:食品安全涉及到人民健康,在这领域中制假售假行为,不能单作行政处罚,触犯法律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南方都市报]
相关评论
监管者知耻,法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就有望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前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食品安全问题连称惭愧。王岐山表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这是个大事,大家都讲民生,政府要抓民生,要突出民生、保障民生,食品安全可是个最基本的问题。
“食品安全可是个最基本的问题”,但就是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们却连连失守。然而尽管如此,公众也很难听到官员一句真诚的道歉。在既定的官方话语体系中,监管者几乎都是以无辜者的面目出现,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在指向无良的奸商,几乎所有的善后,都会成为监管者展示政绩的机会。于是,当王岐山面对人大代表,连称“惭愧”、“不好意思”时,便具有轰动效应。
王岐山认为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实在实在”,而从他自己一番“实实在在”的话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愧疚感并不是在作秀。“那天总理去河南回来跟我说,到农民家里去,老太太捧出来一捧花生,说总理你吃,你放心地吃吧,这是我们自己家吃的,我们自个种的。”王岐山说,这种事情已经不新鲜了,他到北京郊区去,郊区农民自己吃的菜也是单种的。在大国的总理、副总理面前,当农民只有以“我们自个种的”才能确认食品的安全性时,所有的浮华岂非都意味着浮云?对于有责任感有廉耻心的人来说,这一幕显然有巨大的打击力,激发出强烈的愧疚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知耻者近乎勇”,这是圣人之言。知耻意味着起码的羞恶之心和基本的责任感被唤醒,如果监管者都能这般知耻,都对目前的食品安全乱象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公众又何愁看不到食品安全的希望?
食品安全究竟是不是个困难重重的问题?王岐山讲话中提到的一个两会“花絮”值得玩味。王岐山说,他当北京市市长时,每年全国两会的时候陪着书记检查,从食堂检查到卧室和洗手间,一直检查到源头。“你们吃的饭菜从哪来、在哪加工、怎么运输到了食堂,都要弄清,这是我们两会的保障,必修课。”他开玩笑地对台下的代表说,聪明点的代表宁可在这儿多吃点饭,在其他饭馆可没有这样的水平了。保障两会的食品安全,这样的“必修课”能够万无一失,无非因为思想重视和监管严密而已,也不可能有哪位监管者敢拿政治和法律责任来冒险,在这样一种监管格局里,两会的食品安全当然是有保证的。这样一种监管格局,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是否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王岐山自己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对记者表示,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这些保障都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呢,能不能做到?这些问题应该去研究”。分管副总理提出的这一问题,也许真的需要相关部门去认真思考了。
今年以来,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明显有加大之势。既要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成本,又要有力制约监管者,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两翼齐飞。可喜的是,随着刑法修正案的出台,规定食品安全犯罪情节严重者可处死刑,又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渎职的刑事责任,可以说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问题上,法律体系已堪称完备。剩下来的事情,首先要有法必依,尤其要借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关注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活刑法修正案中的“渎职”条款,杜绝过去那种“食品安全没人查没人管、不造成重大后果没人管、不死人没人管、媒体不关注没人管”的恶劣现象;其次,不能指望有了“重典”意义的死刑威慑就万事大吉,毕竟那已经是最坏的结果,在这一结果之前已经有了惨重的代价,须知再严厉的处罚也代替不了持之以恒的日常监管。
监管者知耻,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执行有力,就很难再有管不好的事情,食品安全当也不会例外。
[南方都市报]
相关链接
卫生部正式公告撤销“面粉增白剂” 2010年全国有23人因食品添加违法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