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12-17
中新网保定12月17日电 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17日透露,自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捣毁各类制假售假窝点147个,打掉各类犯罪团伙2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27人,涉案价值1亿3千万元。
据介绍,由公安部牵头开展的7场“亮剑”专项行动战役,涉及贵州、浙江、福建等20余个省市。该行动中,保定市公安局加强与工商、质监、药检等部门的协同作战,研究制定针对性方案,利用宣传发动群众、网上作战等措施,加大对重点区域、行业的掌控,形成高压震慑。
今年3月,保定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成功侦破刘某、胡某销售假冒名牌汽车玻璃案,刑拘犯罪嫌疑人3名,端掉生产、制造窝点11个,查扣各种品牌汽车玻璃16万余张,涉及商标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40余个品牌。
今年9月,保定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指导新市区公安分局破获了孔某等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食用调和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经查,自2009年起孔某同其妻子史某非法生产伪劣食用调和油,销售至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获利20余万元。同时,指导徐水县公安局破获了王某等人涉嫌生产、销售假冒白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并查明其假冒郎酒、泸州系列、杏花村、国窖、二锅头等注册商标,涉案价值约700万元的犯罪事实。
[中新网]
相关报道
“食品‘假洋货’风行”是一面多棱镜
食品方面的“假洋货”大行其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国内食品信任危机愈演愈烈,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推崇“洋食品”。
日前,石狮市食安办、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取缔了一个将国产食品更换“洋包装”的黑窝点,现场查获“变装”的食品7000多件。国产食品为何偏偏喜欢穿上“洋装”,“穿洋装”的背后又反映了消费者及生产者什么样的心态?
根据《新京报》“京报调查”显示,52.5%的受访者认为,国产食品穿上洋装忽悠消费者,这是生产企业的营销手段,他们抓住消费者“崇洋媚外”心理。事实上,中国消费者何止对食品“崇洋媚外”,对衣服家具等消费品何尝不抱有此种消费心理呢?
今年3月份,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报道,很多国产的衣服品牌,明明是纯国产,非要说原装进口;明明才注册几年,非说有悠久历史。编个谎话,费点周折,弄个洋身世,几百块钱的商品身价立刻涨到成千上万元。有意思的是,诸如被曝光的“卡尔丹顿”等品牌负责人面对记者质疑时不屑一顾,“有哪个牌子不是噱头呢?”话糙理不糙,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如果大众对洋品牌不那么过度推崇,假洋货也不会到处流行。面对调查,41.6%的受访者也承认正是因为“有盲目的消费需求,自然就有市场迎合行为。”
中国消费者为何多有“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必须承认,逐渐富起来的中国消费者在消费心理上也逐渐地“浮”了起来,他们越来越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了,最简单的证明办法就是要穿得与众不同。国货人人都穿得起,唯有昂贵的“洋品牌”才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价。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消费洋品牌,消费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依然体现不出档次,知道LV知道爱马仕的人不见得知道“卡尔丹顿”、“吉诺·里兹”,身着洋品牌中的“小众”才能真正体现自己身份的尊贵。
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存在着“身份的焦虑”,中国消费者才为“假洋货”买了单,在这方面,“达芬奇家具”所掀起的风波是一个典型例子。“达芬奇家具”贵得令人咋舌,有网友笑称“坐一坐达芬奇的椅子,你的屁股顿时也变得高贵起来。”那些希望“以消费得起达芬奇家具”来证明自己“非富即贵”身份的消费者们突然发现“达芬奇家具”也是“假洋货”后,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当然,食品方面的“假洋货”大行其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国内食品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在消费者心目中,“中国制造”的食品已经无法和起码的“安全”画上等号,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推崇“洋食品”。即便是你不富有,消费“洋食品”似乎也成为必须的选择。“洋奶粉”彻底打败了“国产奶粉”就是最好的证明,消费“洋奶粉”的并不全是富人,正是因为国产奶粉越来越让消费者难以放心,普通消费者也开始对洋奶粉趋之若鹜。正因如此,调查中59.3%的受访者认为“国产食品的形象值得忧虑,国货要崛起。”
包括食品在内的“假洋货”在国内处处风行,这其实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万象,但无论何种原因,“假洋货”、“洋品牌”牟取暴利,不良商家混淆视听出卖诚信必须受到惩处。56.1%的受访者认为,“假洋货”涉嫌欺骗消费者,要依法处理。
□陈方(媒体人)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