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02
充氧微粒让呼吸停止的兔子存活15分钟
中国科技网讯 据自然网站6月2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给气管被阻塞的兔子注射充氧微粒,可绕过其肺部直接为血液供氧,使其在无呼吸状态下存活15分钟,并保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这项技术对于预防心脏骤停和因缺氧引起的脑损伤甚至脑瘫等具有一定潜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当日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科研人员表示,早在19世纪末,医生就曾试图通过氧气灌肠的方式治疗血氧过低和紫绀等,但这种方法有可能因为游离氧聚集大量的气泡而形成潜在的致命性肺栓塞。虽然注射液态氧能避免这种情况,但这一过程所需的低温亦对人体有害。
研究小组此次使用的微粒胶囊则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微粒胶囊内包含一层层由脂质生物分子组成的小球,每个小球周围都环绕着小气泡的氧气。气态氧被密封在胶囊内并悬浮在脂质乳剂中,因此不会形成较大的气泡。
微粒在被注入血液后,会与循环的红血球混合在一起。经过数秒的接触,氧气便会扩散至细胞内部,当微粒到达肺部时,绝大部分的氧气都已转移至红血球中。这有别于目前使用的形式多样的人造血液,它们虽能够携带氧气在人体中流动,但最终仍需要肺部对其进行接收。
研究人员称,微粒胶囊很容易制造,成本也很低廉,即使在脂质部件面临声波降解时,它们也能有效地自我组装。此外,脂质泡沫也十分安全,随着氧气的离开,壳体会弯曲折叠并折断脂质,使人体可重新吸收这些脂类。经检验,注射微粒的兔子并未表现出由缺氧导致的心脏或肝脏损伤,也未出现肺栓塞的迹象。
虽然未来的技术改进有望使注射微粒的生命体存活时间延长至30分钟,但微粒的非循环特性也决定了科研人员需要不停注入新的微粒,以维持血液中的含氧量。因此这一技术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不适用于外科手术补氧或作为长期的生命保障工具。(记者张巍巍)
总编辑圈点:
虽然无法在人体内自循环,虽然只能为机体缺氧患者赢得15分钟的时间,但把科学家发明的这种微粒胶囊称作“生命胶囊”毫不过分。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缺氧的极限仅在10分钟上下。这无疑为医学领域点亮新的希望之光。然而,在将“生命胶囊”大规模投入应用前,不妨对英雄身旁的配角也多些考验:作为乳剂的脂类对人体安全吗?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几何?虽然只是拯救生命过程中的细枝末节,但也足以改变整场拯救的性质。
《科技日报》(2012-06-29 一版)
相关报道
专家: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
据新华社讯 (记者吕诺)“糖尿病临床治愈已初现曙光,但根治糖尿病仍是梦想。”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医师张波近日针对各类虚假“治愈”广告等提醒糖尿病患者:应正规治疗,勿信虚假宣传或广告,以免经济受损、延误病情。
“拿宣传甚广的‘糖尿病疫苗’来说,广告词宣称‘基于胰岛疫苗疗法精华制成的口服液能够让胰腺产生一种类似疫苗的抗体,长期为胰岛β细胞保驾护航’,最终能达到改变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服药的历史。”张波举例道,这是打着高科技旗号移花接木的经典骗术。真正的疫苗概念,仅仅是针对1型糖尿病高危个体,而且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有效性还有待在应用中检验,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则根本无效。
他说,干细胞移植仅处于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临床实践;闭环泵在国内仅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展临床研究,需多领域专家的共同协作;口服胰岛素制剂仅少数进入临床研究,其优势无法观察体验,但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手术治疗糖尿病虽获国际糖尿病联盟承认,但有严格的分型、体质指数等适应症。
张波说,不法分子会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行骗敛财。如何指导公众既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最新成果,同时又避免上当受骗,是摆在医学界、新闻界、企业界、法律界和行政监管部门面前的严肃课题。而患者自身也需明白一个道理: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