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妇女将男童从7楼扔下
昨日(8月14日)早晨7时许,在湛江市霞山区一住宅小区内,一名4岁男童被一位年约50岁的女亲戚从7楼楼顶扔下,摔落在楼下一辆小车上,当场身亡。
据妇女向警方交代,她怀疑男童的家人想加害她,因此把小孩从7楼扔下。目前,警方暂时未发现该妇女有精神方面疾病;已对其刑事拘留。
父母在广州打工男童寄养姑妈家
“早上我出去买菜时,还好端端的;突然就这样没了……”昨日上午9时30分,事发地霞山农垦局大院商住楼A栋楼下,男童的姑妈哭泣着对邻居说,孩子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她家;现在,弟弟夫妇已接到消息往这边赶,她不知道如何向他们交代。
“‘
砰’的一声,出来看,发现小孩躺在地上。”一位A栋住户说,早晨7时左右,他刚起床,准备出门去上班,突然听到外面一声巨响,出门下楼查看,发现一个男童躺在楼下地上,已昏死过去;旁边一辆小车顶部凹陷变形,“大家估计小孩是先砸在小车顶部,然后又摔落地面上的”。120医生赶到现场抢救,证实男童身亡。
扔下男童后自己欲跳楼被救下
该住户说,众人起初怀疑是楼上哪户人家的小孩不慎从阳台或窗户掉下;后没过多久,发现楼顶还站着一个年约50岁左右的妇女,作势要跳楼。
男童姑妈说,该妇女也是她家一个亲戚,同样暂时住在她家;平时孩子多由这个妇女照看,她不知道孩子掉下来是否与其有关。
农垦局大院商住楼A栋是一座总高7层的楼房。记者从楼下往上看到,这名妇女背坐在7楼的阳台边缘上,一会侧身往后看,一会又莫名其妙地自个摇头。
警察对其进行劝说,妇女时而大声哭泣,时而又沉默不语。上午11时35分,这名妇女的女儿赶到,与其沟通。霞山区公安分局一名女副局长乘其分神之际,突然上前,抓住她的双脚,在旁消防员协助下,一起将妇女救下。
昨晚,霞山区公安分局一位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称,据初步讯问,该妇女交代,她怀疑男童的家人要对其进行加害,将小孩扔下楼。
[网易网-光明网]
新生男婴被弃太平间8天 靠屋漏雨水存活
2011年7月,江西省靖安县一个出生仅7天的男婴因手脚畸形被父亲遗弃,后被放在医院太平间8天8夜。在太平间期间,小家伙仅靠头顶屋檐漏出的雨水维持生命,直至被人发现获救。
日前,由江苏省常州市10位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爸爸”团队,向孩子小颜晨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决定承担孩子所有的治疗费,及孩子成长期间的各种费用。
网友发帖称一弃婴在太平间呆了8天8夜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一个脆弱的小生命竟然在太平间里度过了8天8夜!在没有任何人喂食的情况下,他不仅活了下来,还用自己的哭声引起了护士的注意,最终得救。”2011年7月,在天涯论坛、微博出现了一则热帖。
发帖人称,这个弃婴生于6月29日,7月6日下午被送进靖安县人民医院的太平间,至7月14日早上5点多被该医院的护士救出,这意味着出生仅7天的宝宝在太平间里呆了8天8夜。
值晚班护士发现男弃婴遗落在太平间
靖安县人民医院护士谭娟讲述了她所目击的事发经过,7月13日晚上值班时,她突然听到婴儿哭声,由于值勤室楼下是妇产科,她便没在意。第二天凌晨,她发现的小孩哭声越来越无力。于是,她和同事立即寻找婴儿哭声来源,结果,她发现哭声竟是从太平间里传出来的。
她与同事进入太平间后,在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个男弃婴。谭娟回忆称,孩子所躺的地方,正上面是一个房屋破漏处,那8天几乎天天下暴雨,宝宝能活下来肯定是靠雨水。
谭娟发现弃婴当天,医院立即向警方报案。警方了解到,宝宝在6月29日出生,名叫颜晨,出生体重为2.8公斤。父亲颜某,母亲崔某,家住靖安县罗湾乡。7月17日,经过当地警方的努力,弃婴父母赶到医院并将孩子抱回家。
常州一爱心市民为小颜晨不远千里送爱心
弃婴因手脚畸形被父亲遗弃,后被放在医院太平间8天8夜一事,经众多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011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外地出差回家的常州市民宋先生与妻子看到小颜晨的报道,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经过辗转打听,宋先生联系上了小颜晨的父母。去年9月,宋先生夫妇二人动身前往千里之外的江西靖安,并见到了生来就患有手脚畸形的小颜晨。去年10月,宋先生还把小颜晨一家三口接到常州。
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他与妻子看到小颜晨的遭遇后,心里很是酸楚,决定帮扶小颜晨一家。“我想小颜晨的父亲一定有难言之隐,要不,父亲也不可能舍得扔下亲生骨肉。”宋先生夫妇两人在与小颜晨一家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家境确实比较贫穷。
10位爱心爸爸接力呵护小颜晨
当常州好心市民宋先生帮扶江西弃婴小颜晨一事传开后,他身边的朋友和常州其他几名热心市民也加入了进来,他们10位爱心市民均争抢着当爱心爸爸。
为了早一点让小颜晨的手脚恢复正常,10位爱心爸爸经过商议,决定将小颜晨送到医疗技术更好的上海市一家骨科医院做手术。“医务人员经过诊断后,建议孩子长大一点再做外科手术。”宋先生说,只要小颜晨的手脚能恢复正常,花再多钱他们也愿意。
宋先生还告诉记者,给孩子做矫正手术,还是小事。关键是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才至关重要。宋先生说,以后他会进一步与其他9位爱心爸爸沟通,让小颜晨走出童年阴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残疾父亲生下残疾儿子后冲动弃婴
亲生父亲为何要狠心将出生仅1周的儿子扔掉?8月14日,记者联系上小颜晨的父亲颜某。
在颜某看来,自己之所以做出这种残忍的冲动之举,与自己童年落下的残疾身体不无关系。“在一次医疗事故中,我落下终身残疾。身边的伙伴对我的嘲笑,使得我性格更加内向。”
初中毕业后,颜某因家境贫穷,便选择南下打工。2011年7月初,妻子临盆时,颜某才从深圳赶回靖安老家。半路上,他接到父亲打来的一个电话,刚出生的儿子手脚发育不全。这个电话让初为人父的颜某绝望不已。
考虑到家境贫寒,一时冲动的颜某,瞒着妻子、父亲将出生仅7天的宝宝送到了靖安县人民医院太平间。
颜某说,他把亲生儿子遗弃在医院太平间,内心受到良心的强烈谴责,害怕见到不顾一切跟随他的妻子。当警方找到他后,他曾哭着说自己造孽,既害了自己,更害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常州10位好心人是真正的爱心爸爸”
10位常州爱心爸爸的爱心接力,则让颜某一家感恩不尽。
颜某说,小颜晨被他丢弃见诸报端后,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恨自己的冲动,给孩子、给全家造成极大的伤害。但让他更庆幸的是,他遇上了不少好人。
“常州的好心人宋先生得知小颜晨病情后,千方百计地联系上我,还鼓励我放下心头包袱,要我以后做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好爸爸。”颜某告诉记者,通过宋先生的号召,还有9位好心人加入帮扶小颜晨队列,这10位好心人是真正的爱心爸爸。等孩子做完手术后,他们一家会前往常州感谢10位爱心爸爸。
[新华网-江西电视]
相关报道
北京男童坠井续:男童已不幸身亡 遗体仍未打捞上来
坠井男童已不幸身亡
至今天中午遗体仍未打捞上来
无辜的孩子,一路走好
今天一早,朝阳区南皋村京旺建材城周边仍聚集着很多居民。他们都在惦念已经遇难的小强(化名),希望孩子能尽快被打捞上来,希望这个幼小的生命能一路走好。近40个小时过去了,搜救工作渐渐演变成打捞工作。截至今天上午8时,小强依然困在冰冷的井里。
前晚5时许,小强在建材城旁玩耍时,不慎落入井口42厘米宽、深度却达95米的空调井中。经过一天两夜的努力,消防员和急救人员始终未能找到孩子。昨天中午,孩子的衣物在井下被发现。昨晚5时,小强被确认不幸遇难,遗体悬浮在井中水面下的1.8米处。由于打捞难度极大,直至今天上午,搜救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依然无法把小强捞出来。
现场
男童遗体始终没能捞出来
昨天中午11时,空调井的开挖工作已经停止。通过井下探测仪,救援人员发现了孩子的玩具及衣物,但小强依然生死未卜。昨天中午12时许,警戒线控制范围继续扩大,事发现场外200余米的地方已经全部被封锁起来。空调井北侧北小河的两岸也都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围观者无法靠近现场。
昨天下午2时左右,一台挖掘机撤出施救现场,另一台挖掘机则在井口附近伸开了铁臂,一块大塑料布搭在挖掘机的铁臂之上,形成了一个大帐篷。搜救人员将绳索等工具固定在了铁臂上,大家围在井口研究各种可能行之有效的搜救办法。探测仪的每一次新动向都牵动着现场搜救人员的心。
也就在此时,一个消息让小强的亲属们悲喜交集:孩子找到了,就在井中水面下的1.8米处。
然而在晚5时许,小强最终被确认不幸身亡,搜救人员开始和小强的亲属商讨遗体打捞办法。
晚6时,搜救人员尝试用工具探入井下,将小强的遗体打捞上来,但各种方案均以失败告终。
晚7时许,天色渐暗,现场一台大型照明灯亮起,空调井周围亮如白昼。一位消防员爬上挖掘机的铁臂,向下输送绳索,其他消防员在下方接过绳索并开始固定绳扣。在绳子的末端,有一个铁扣环,过了几分钟,消防员试图潜入井下,将铁扣环固定在小强的脚上,然后尝试慢慢将他拉上来。
一个小时过去了,井边的消防员3次小心翼翼地拖拽绳索,手上的绳子抖动起来,像是拉住了重物。看到这个情景,附近围观居民不由得向前凑了几步,“这回有希望了,孩子就快上来了吧!”大家议论纷纷。但最终看到铁扣环上空无一物,不禁让人有些失望。这个打捞方案还是失败了。
晚11时,搜救人员确定了新的打捞方案“扩地切管”,挖掘面积进一步扩大,空调井管道将被部分切开。40分钟后,挖掘机开始作业,直至今天凌晨,打捞工作仍在继续。至此,搜救、打捞工作已经持续了近40个小时。
今天上午8时,救援现场传来消息,小强的遗体仍未被打捞上来。
记录
孩子妈妈哭肿了双眼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小强的家属进入事发现场并见到了小强的父母。此时孩子的母亲已经哭肿了双眼,她依偎在丈夫的肩膀上,口中喃喃地重复着一句话,“孩子没有了……”小强的父亲更是沉浸在痛苦中,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救援人员过来和他商议新的救援方案时,小强的父亲才会渐渐回过神来。
小强的舅舅说,搜救工作从事发当天下午的5点多就已经开始了,最开始是工程车辆进行挖掘,但是一夜过去孩子仍然没有消息,随后搜救人员还用工具试图将孩子拉上来,方法真是试了好多种,但是孩子都没能救上来。每更换一种搜救方案,搜救人员都会及时来和孩子的家人沟通。昨天下午5点多,小强被确认死亡以后,搜救人员准备用一种半月形的工具试图将孩子“夹”上来,当时搜救人员还反复叮嘱孩子的父母,遗体打捞上来以后,可能无法保证完好,提前要有思想准备,后来这个方案也没成功。
据小强的一位亲属介绍,小强父亲是安徽人,母亲是湖北人,两人是在北京认识的,在京打工七八年了,小强一出生,就成了全家人的宝贝,家人对他格外疼爱。小强的父亲是位油漆工,小强发生不幸的时候,他正在工地上干活儿。
“他还能不能看到有这么多人在救他啊!”小强的母亲哭着问亲人们。过了好久,她才慢慢控制住了情绪。她用颤抖的手掏出了手机,在屏幕上翻看着儿子生前的照片。小强的母亲说,孩子出事儿这天,刚满三周岁一个月零二十天,孩子一直都是由奶奶来照顾,本来9月份就该上幼儿园了。孩子的姥爷和姥姥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没敢告诉他们,年纪大了,怕他们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看着儿子的照片在眼前反复闪过,这位年轻的母亲难以控制情绪,再次痛哭起来。
追问
谁挪走了空调井盖
附近居民回忆说,京旺建材城目前正处于招商阶段,周边很多地方还在施工。夏日的夜晚,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建材城旁边的空地纳凉,这口空调井的井盖一直都是盖好的。但是事发前,这口井的盖子却被打开了,几位施工人员正在井边作业,没过几分钟,几名工人暂时离开,到旁边几十米远的地方继续作业,这时井盖没有盖上,小强就是这时掉进井里的。
小强的亲属说,他们已经得到有关部门证实,这口井的产权单位就是京旺建材城,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见到建材城的负责人,听说负责人正在接受警方询问。
空调井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为何会有近百米深?业内人士介绍,这种井主要是为地温空调设备服务的。深挖主要是为了接通地下水。因为地下水是恒温的,在炎热夏季,地下水温度要比地面温度低,可以用来辅助制冷,而在冬天则正好相反,可以用来制热。利用这种设备可以有效做到节能。但实际上因为设备与地下水有关,为了防止偷漏、污染等现象发生,审批是要经过严格手续的,此类设备在本市内多有使用。(记者景一鸣)
[新华网-北京晚报]
哈尔滨突发路面塌陷事故 一岁儿童首先被营救
中新网哈尔滨8月14日电(记者
王晓丹
杨静)今天下午,哈尔滨市南岗区辽阳街路段发生路面塌陷事故,3名人员被困,其中包括一名14个月的儿童。
今天下午16时左右,哈尔滨市南岗区辽阳街路段突然发生路面塌陷。据目击者介绍,塌陷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路面大树也因为塌陷折断。当时有三名人员落入塌陷坑中,其中一名是怀抱14个月大孩子的母亲。事故发生后半个小时,公安、消防、交警、医疗等各方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展开了紧急救援,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市长宋希斌也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为确保附近市民安全,目前哈尔滨辽阳路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煤气和水电临时切断,周围小区居民已经全部转移。参与救援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塌陷路面下方的各种管道和网线均已被折断,现场情况十分复杂,救援难度很大。
晚上9点左右,1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首先被营救出来,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其他被困人员的救援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完)
[中新网]
相关评论
谁该为“坠井男童”之死负责
3岁男童明明和母亲到京旺建材城门前空地玩,明明追着球跑,突然,皮球落入一口没井盖的井中,明明趴在井口看时掉了下去。此后,经过连续30小时的救援,明明被确认遇难,但由于遗体打捞难度极大,截至前晚12时,多种救援方式均告失败(据昨日《新京报》)。
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没了。如此惨剧让人不忍卒睹,对孩子的家人而言,这毫无疑问是致命一击。
谁该为明明之死负责?建材城管理方施工挪走井盖,却没留下人值守,也没有设立警示标志,毫无疑问,他们应负直接责任。建材城相关责任人现在已被公安部门控制,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追究和高额的人身赔偿。但愿,明明的悲剧能给更多施工管理单位以警示,让他们知道,哪怕是最小的安全细节,也可能是致命的,千万不要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然而,除施工方的责任之外,若更深一层追问,问题恐怕还不止这么简单。
为什么如此危险的地热井,建在一个开放的空地上,却毫无遮挡措施?对于地热井,主管部门目前的关注点主要是在资源的有序开发上,对于地热井带来的安全隐患,似乎并未引起重视。
这种地热井的工程设计是否存在重大安全缺陷。仅42厘米的井口宽度,长达百米的深度,若发生坠落事故,救援必然异常困难,但如此高危的公共设施,其安全性竟然全系于一块井盖上。地热井的工程设计,国家在相关标准上显然应更完善一些,例如要求在设计时多加几道保险,以防止幼童或宠物的坠落事故。
明明之死让人心痛,但心痛之外,针对如此重大的公共设施安全事故,还应有足够的反思,在考问每个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的同时,让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机制系紧安全之绳,才能防止下一个生命的“坠落”。
□新京报评论员 于平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