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4-14
黄洁夫:中国器官移植“捐献无门”两年内望缓解
中新网长沙4月13日电 (记者 鲁毅)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13日在长沙表示,根据大多数移植医生的观点,如果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流程与技术规范能尽快建立,中国器官移植依赖死囚的现象“两年之内将有所缓解”。
13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讨论会”在长沙召开,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卫生部医管司领导及器官移植资质医院专家等出席会议,讨论国家人体器官捐献标准流程与获取技术规范。
会议透露,目前中国每年大概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但可成功移植器官约为1万例,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的比例约为30:1,器官来源严重短缺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中国器官移植长期以来以使用死囚器官作为器官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死刑判决逐年减少,中国器官移植“捐献无门”情况更为紧迫。
为解决这一短缺现象,中国卫生部与红十字会于2010年3月联合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目前已有实现700多例自愿捐献。黄洁夫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依赖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的建立,希望这个数字尽快变成2000,甚至10000,届时问题就可以解决。
针对器官短缺之下器官移植领域发生的器官非法获取买卖、器官移植不公等各类乱象,与会专家表示,即将建立的标准将努力杜绝这类现象发生。针对因为利益非法获取器官的情况,将吊销医生执照、取消医院的器官移植资格,触犯刑法的将按法律处置。
会议透露,中国器官移植坚决坚持自愿捐献原则与无偿捐献底线,但会考虑通过地方政府或红十字会给予供体家属适当人道主义关怀,并将努力使死囚捐献与自愿捐献原则接轨,让死囚器官必须经死囚本人同意方可捐献。
与会人员认为,这一标准的建立,将为解决中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中的各类诟病奠定很好的基础。黄洁夫表示,尽管目前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的科学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但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新网]
原卫生部长谈器官捐献:孔夫子肯定第一个支持
红网长沙4月13日讯(记者 易征洋 董雷 通讯员 王建新)今日上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专题讲座,阐述中国器官捐献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建设,畅谈移植医生的中国梦。
“每年100万终末期肾病接受透析的患者,30万患者死于终末期肝病。在130万中,约30万患者有移植指征,但目前只有1万人得到移植机会,供需比约为1:30。”黄洁夫介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器官捐献体系迫在眉睫,关系到器官移植事业的生死存亡。
“如果孔夫子还在的话,他肯定第一个支持公民自愿捐献”
黄洁夫介绍,我国器官移植技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步,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得到飞速发展。发展至今,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符合世界公认的器官来源。
目前,现在我国器官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DCD(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公民自愿捐献,二是亲属活体捐献,三是死囚捐献。在这三个渠道中,因为“少用、慎用”的原则,死囚捐献来源会越来越少。而亲属间的捐献,对于供体来说意味着很大的创伤,而且并不完全符合医学准则。因此,公民自愿捐献才是真正可发展的道路,它代表了未来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方向。
但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弃之不孝”,传统文化制约了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但黄洁夫并不这么认为。听说,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点不落后,其实孔夫子的意思并不是说“弃之不孝”,而是提倡“用之大孝”,用它去救人,就是大孝,“如果孔夫子还在的话,他肯定第一个支持公民自愿捐献。”
公民资源器官捐献正处在转型关键时期
“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器官捐献体系迫在眉睫,关系到器官移植事业的生死存亡。”黄洁夫说,为建立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登记、捐献体系,促进公民自愿捐献率的提高,避免陷入市场行为,中国卫生部与红十字会2010年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着手建立中国的器官捐献、获取和分配体系。三年来,DCD器官捐献试点,共完成了733例捐献。他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黄洁夫介绍,中国特色的器官捐献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独特的法律依据和组织框架;二是心死亡、脑死亡、心脑死亡三类死亡标准;三是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救助体系。
在他看来,公民自愿器官捐献将给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带来颠覆性的重生,目前正处转型的关键时期,“有了自己的器官捐献体系,中国就能扬眉吐气地在世界器官移植的舞台上发言,这是中国器官移植医生的梦。”
三类死亡标准是中国对世界器官捐献事业的最大贡献
DCD按英文直译是心跳(循环)死亡捐献,全世界都用这个概念。黄洁夫介绍,除了脑死亡捐献外,国外同样有心跳死亡的捐献,同时,近年来,心跳死亡的捐献已经逐步成为主体。
和中国文化一样,心脏死亡也是世界各国判断死亡的标准。呼吸机运用后,才有脑死亡的概念。黄洁夫说,现在已经发现单纯的脑死亡已经无法覆盖死亡的全部定义,应该是有脑死亡,也有心死亡,中国的创新就是加上了中国的心脑死亡标准。
在即将出台的中国捐献体系中,将包括心死亡、脑死亡、心脑死亡三类标准,被认为是中国对全球器官捐献体系的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器官捐献长远要走的路,也是世界器官捐献与发展的路,做好了的话,是中国对世界器官捐献和移植的重大贡献。
[新浪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