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20
我科学家发现自身免疫疾病防治新思路和潜在靶标
科技日报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唐先武)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一种被称为Rhbdd3的蛋白分子能够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细胞因子,从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发现为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机制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有效防治自身免疫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靶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等资助下,曹雪涛与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娟讲师等发现,Rhomboid蛋白家族成员Rhbdd3分子能显著抑制病原体触发的树突状细胞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释放,维持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免疫稳态,进而抑制机体炎症损伤及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借助于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田教授团队制备的Rhbdd3基因敲除小鼠,曹雪涛课题组发现,基因敲除老龄小鼠出现肠道、肺脏、肾脏等多器官炎性细胞浸润,血中自身抗体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更易发生炎症损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表明Rhbdd3是一个抑制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阻止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性分子。机制研究发现,Rhbdd3通过结合信号分子NEMO并促进其蛋白降解,控制了炎症性信号通路活化,抑制树突状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进而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对其具体细胞及分子发病机制缺乏深入了解而无法预防和医治,该研究揭示了Rhomboid蛋白家族分子在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的炎症损伤及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中科网-科技日报]
美开发自体免疫疾病新疗法 可诱导出致病炎症细胞
可在体内诱导出有效抑制致病炎症细胞
新华社华盛顿6月18日电 (记者林小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科学家18日说,他们开发出对自体免疫疾病的一种新疗法,可在动物体内诱导出有效抑制致病炎症细胞、而不会影响正常免疫反应的免疫调节细胞。如果这一技术能成功应用于人类,有可能帮助人类最终攻克自体免疫疾病。
人类有许多慢性病,像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免疫系统以某种方式“滥杀无辜”引起的,这种免疫系统伤害自身组织和器官的疾病被称为自体免疫疾病。目前,自体免疫疾病尚无法治愈,而现有的多数药物则无法区分正常免疫细胞和会发动自体攻击的免疫细胞,所以它们虽然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也消灭了抑制有害细菌和病毒所必需的正常免疫细胞,从长期看会让病人更脆弱。
研究负责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黏膜免疫研究室主任陈万军对新华社记者说,自体免疫疾病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发病机理是,患者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被破坏,导致患者体内充斥着大量炎症细胞和因子。所以理论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首先把这个已失去平衡、免疫反应过强的状态打破,然后再重新诱导免疫系统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即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让免疫细胞对自己的组织和器官耐受而不是破坏。“简单地说,基本原理就是‘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陈万军等人采取的新方案是,首先诱导实验鼠的自身免疫细胞凋亡,让这些细胞被体内一种叫做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吃掉”,之后巨噬细胞会产生一种重要的免疫调控抑制因子TGFβ。TGFβ在体内会形成一个免疫调控的微环境,在这种微环境下再注射一种蛋白多肽,去刺激新的未分化的“原始”或“处女”T细胞,这些T细胞在TGFβ占优势的微环境中,会分化成免疫调节T细胞,而不是破坏自身组织和器官的炎症细胞。
他说:“这些免疫调节细胞会进入相应的、有自身免疫病的组织和器官,防止和抑制破坏自身组织的免疫炎症细胞的产生或发挥功能,从而让疾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陈万军说,他们利用此技术对罹患多发性硬化症与I型糖尿病的小鼠进行治疗,让病鼠取得了长期缓解,接下来他们还将探索此技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与异体器官移植排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他说,如果动物实验成功,“我们将和临床医生合作把这个技术用在自体免疫疾病病人的治疗上。尽管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有信心最终会造福病人。我们不但要和美国医生合作,也希望有机会和中国医生合作”。
[中科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