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2-16
“一父两母”技术引伦理争议 反对者:影响人类进化
通过对胚胎细胞基因修改:“一父两母”(三父母体外受精)技术正饱受英国社会各界的争议。
本月3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允许拥有3个父母的婴儿出生进行决定性表决,结果以382票赞成,128票反对获得通过。英国将在明年初诞生第一位这样的婴儿,也就是“一父两母”婴儿。
BBC报道称,深受遗传性疾病困扰的家庭和一些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计划,强调此举每年将使数百个家族受益;同时,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一些科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这项科研成果将不同基因进行“恣意”的组合配对,将可能导致“发育或生理障碍”,容易得癌症;从伦理和社会层面说,一个拥有3个父母的孩子“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反对者还认为该技术若合法化将影响人类进化。
“一父两母”技术引伦理争议 反对者:影响人类进化
争议:“一父两母”引伦理等多重疑虑
由于“一父两母”试管新生儿同时携带卵子捐献者的少部分基因,除了伦理道德争议,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遗传基因的修改是否将导致出现设计婴儿现象,人为地选择孩子的身高、体重、外貌和智力。
近年,英国一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助孕的诊所失误率大幅上升,致使很多不孕不育夫妇的求子梦碎。据了解,在英国,宗教界人士对“一父两母”技术表示了激烈的不满和反对,认为该技术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一些科学家基于科学层面提出担忧,称该技术的生理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英国人类受孕与胚胎学管理局的评审报告也认为,在最终应用临床前最好还是先进行几次实验,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放弃这项技术的理由。
同时,“一父两母”技术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部分支持该技术的网友认为不存在伦理问题,只是替换与留存的关系,“一父两母”技术将会最大限度避免先天性缺陷婴儿的诞生;反对该技术的网友则从不同角度阐释其存在的不合理性,认为“一父两母”技术破坏了人类进化的遗传基因结构,合法但不应该强力推广。网友“@燕东皓月”感叹:“科学发达,无奇不有!”
英国政府部门首席医务官萨莉-戴维斯解释:因为线粒体基因中没有决定个体构成的基础基因;所以,婴儿的外貌、智力、人格等基本特征还是遗传自父母双方,加入第二个“母亲”的线粒体,只是用于换掉那块故障的“电池组”,确保新生儿免于罹患线粒体疾病。
释疑:“一父两母”基因技术到底是啥?
前不久,英国人类受精和胚胎管理局发布了一项科研报告,称若采用一种微创形式的试管婴儿技术,能降低新生儿生理缺陷的风险。
通俗地说,就是将一个卵子中有缺陷的线粒体取出,替换成另一名女子的线粒体。根据科学家的介绍,这样可以帮助避免“线粒体遗传疾病,包括肌无力、肠道功能紊乱等”。
据介绍,“一父两母”技术有两种实施方法,第一种是把母亲和女性捐赠者的卵子同时与父亲的精子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然后从母亲的受精卵中取出细胞核,植入被取出细胞核的女性捐赠者的受精卵中,就形成了健康的受精卵。第二种是从母亲的卵子中取出细胞核,植入一个拥有健康线粒体但细胞核被取出的女性捐赠者的卵子里,这样形成的卵子再和父亲的精子结合,就形成了健康的受精卵。
其实,试管婴儿技术并不是新鲜事,1978年7月25日,人类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于就在英国曼切斯特的奥德姆总医院诞生。光明科技了解到,该技术下一步若获得英国上议院的投票表决通过,将率先在英国得到合法地位。那么,这项延伸自传统试管授精的技术,是否能够让胚胎中基因结构更加完善,避免出现先天缺陷防止遗传疾病?是否如反对者而言,将会对人类进化有重大影响?还须验证。
探究:替换线粒体对人类进化有何影响?
线粒体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中,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细胞动力工厂,有人形容它为机体的供电电池组。这个电池组独立于细胞核之外,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组———线粒体DNA,一旦线粒体内存在基因突变等缺陷,就很有可能引发癫痫、中风、耳聋等综合征。
科学家们已经在线粒体中发现大约700种突变,已知有200多种疾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受这些突变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器官,包括心脏、骨骼肌和大脑,综合征通常也首先表现在这些部位上。糖尿病、癌症、帕金森氏症和早老性痴呆症也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线粒体疾病目前没有治愈方法。
一位患有线粒体疾病的女性表面上看起来仍是健康的,其病情直到生育下一代时才被发现,其卵子中的线粒体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也会传给下一代。尽管父亲的精子也含有线粒体,但其含量会在卵子受精后降低,因此线粒体疾病只能通过母体传递。
为避免生育患有先天疾病的孩子,线粒体发生严重基因突变的女性只能领养小孩或依赖卵子捐赠者进行体外受精,又或者对胚胎或胎儿进行线粒体疾病检测———不过此类检测技术并不是非常准确。
专家:“一父两母”技术不存在伦理问题
有关“一父两母”技术的争议,如何消除伦理道德问题和公众疑虑?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授黄尚志对媒体记者表示,“一父两母”技术其实是帮助一些个体进行生育的手段,实际也是一种无奈的方法。
黄尚志表示,“一父两母”的叫法并不严谨,该技术在科学上的称呼是“胞浆置换”,“其实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把女性捐赠者的基因遗传给了下一代,而应该只是携带了女性捐赠者的线粒体DNA基因,以维持线粒体代谢”。
“这项技术是科技进步对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华大基因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朱岩梅认为,伦理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反过来,生产关系的变化也会推动生产力。“这些新技术应用之后,又会给医学界带来新的认识,如果仅是因为传统观念、伦理道德而不能够接受它,就会阻碍新技术的发展。”(光明网记者 吴劲珉 综合报道)
[光明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