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六大悬案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第一悬案——宇宙生命何处觅:在宇宙中寻找地球外生命的根据是什么?一般来说,有这样一方面的理由:

  第一,与生命产生相关的物质,如氨基酸、有机分子、甲烷......在陨石、慧星、太阳系以外的广阔空间都已有发现,尤其是宇宙空间有机分子的发现,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实际一些,而不是纯粹的猜想了。

  第二,适合生命产生的环境——像原始地球那样的行星,在银河系里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同样也是有许多许多的。

  第三,一旦出现生命之后,也会按生物进化的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最终 也会产生像地球上的人类一样的高等文明生物。人们对科学家的大胆计划正拭目以待。

    第二悬案——黑洞天体为何物:什么是黑洞?通俗地说,就是在宇宙中有那么一些点,在这些点上(例如一颗燃烧尽了的恒星)由于自身塌缩的重力作用而不断被除数压缩,它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变得无穷大,这样,围绕这些点的一定空间范围就形成了一个黑洞。黑洞的引力无比强大,任何东西靠近它的时候都会被它吞噬掉,就连光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厄运。

  黑洞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黑能否找到呢?根据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的理论,黑洞中的一切都消失了,但它所具有的强大引力依然存在。而引力是可以控测到的,这股强大的引力会使邻近的一是颗恒星发生摆动。

  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在银河系的一个星系中确实存在一个黑洞。这个所谓的黑洞在大麦哲伦星云系中,它是一个双得系统中的一颗亮度很微弱,另一颗则看不见,而又确实存在。根据计算,这个看不见的便是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8至12倍。这个黑洞已被命名为LMC-X。它到底是不是黑洞?也许还要有更直接的证据。

    第三悬案——引力辐射待探测:1916年,爱因斯坦最早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力是以波。可是,60多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在实验中测出引力波来。从50年代后半期起,物理学家魏伯开始构思检测来自宇宙天体的引力波的奇妙方法。1969年,魏伯宣布他发现了引力波,并成功地检测到了。消息一经传出,轰动了全世界。从70年代起,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引力波检测装置,然而遗憾得很,结果都否认了魏伯的结论。引力波问题仍然是一个悬而示决的科学奇案。为什么引力效应实在是微乎其微,它只有电磁效应的1040分之一,这就造成了检测技术的极大困难。

    在魏伯首次实验大约10年后,终生圾人间接地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接检测出引力波仍是实验物理学留下的最大课题之一。

    第四悬案——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在我们的太阳系里,除了目前已知的九大行星外,是否还存在第十颗行星呢?这个问题像幽灵似地在天文学家的心中盘旋着。找到它,这便是今天天文台的一项紧张任务。

    早在18世纪70年代,德国天文台的波德编写了举世闻名的“行星平均轨道数列”,如果将行星的平均轨道半径用天文单位来表示,发现计算值和实测值对一些行星来说是很接近的,但从海王星和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来着,发现相差很大。

  1977年,帕诺玛天文台的考瓦耳向全世界的天文台发了一个封电报,宣称他在10月18日发现了一颗低速移动的,光度为18等级的新天体。许多天文台根据考瓦耳的报告进行跟踪观察,并求出这颗新天体离开太阳的距离为13.7天文单位,它比土星遥远得多,但在天王星的内侧。

  问题是在冥王星外侧是否存在另一颗行星呢?

  如果用波德事实上律考虑在冥王星外侧存在新行星的话,那么在大型望远望的视野里是可以发现的。天文学家为了能圆满解释太阳系行星之迷,无疑将会在遥远的宇宙空间里继续搜索新的天体——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

    第五悬案——新无素发现极限:德国科学家通过重离子加速器,用人工方法制成第107和109号元素。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第110号或以后的元素,但却不能说无素发现到此结束了。既然没有到尽头,那么到底到哪里为止呢?

  宇宙间的物质千差万别,多得不可胜数,但形成这些物质的元素种类,却还不到100种。因为,在自然界形成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只有92种,最重的元素就是铀了,而在这以后的重元素都是在实验中人工制得的。科学家对此并不罢休,他们像控宝似的,在某些地方寻找超重元素,至今虽然未取得成功,但终于找到了通过加速器制造超重元素的途径。

  周期表是探求未知元素的指南,应用周期表可以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以便确定研究它们的方法。

    第六悬案——人类进化有缺环:还在上一个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研究了尼安德特人的头骨以后,认为是一个具有猿脸的头骨,但决不是人与猿之间的中间缺环。这就告诉我们,人与猿之间的亲缘关系,似乎还应该有一环。从19世纪末,这个缺环一直没有找到它的化石。

    1891年荷兰的军医杜布瓦在爪哇发现直立猿人(爪哇猿人)的骨骼,全世界都为之轰动起来。爪哇猿人的发现,证明这个缺环确实是存在的。20世纪20年代,又在我国的周口店先后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牙齿和头盖骨。

  可是,在本世纪中叶,日本的人类学家认为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尚不是真正的中间缺环,它更接近于人的一方。这样,刚发现了不久的中间一环,又被否定了。

  于是人类学家又不得不去寻找介于猿和人之间的新的一环以取代直立猿人。这就把南方古猿作为缺环提出来了。可是遗憾得很,南方古猿从脑的大小上看,它跟黑猩猩和大猩猩几乎差不多。所以,设想中的缺环还是没有找到。

  那么,在猿与人之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环呢?日本人类学家把它称为“类猿人”(注意:不是类人猿)。如果这一缺环确实是存在的话,那么,应该相信,类猿人将会被发现,或者正在发现之中。  

 

 

 

 

 在卢鹤绂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记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首届年

 

 

 

关于出版《探索——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首届年会论文集(乙种本)》的通知

 

 

 

《探索—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首届年会论文集(甲种本)》前言

 

 

 

《探索——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首届年会论文集(甲种本)》后记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3年9月7日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