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阿房宫其实未建成 何来项羽付之一炬?(图)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3-26

 

科技时代_阿房宫其实未建成 何来项羽付之一炬?(图)
阿房宫遗址

科技时代_阿房宫其实未建成 何来项羽付之一炬?(图)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下了这段历史:“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李毓芳教授来到了阿房宫遗址现场。尽管阿房宫的建筑早已无影无踪,但中国国家文物局,依然要保护这片遗址。为了取得详细的考古数据,李毓芳即将在这里展开全面的考古勘探,去寻找埋藏在土层中那座宫殿的踪迹。

  经过测量,台地的地上部分有十米之高,东西长将近一千两百米,南北宽四百多米。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遗址现存面积将近50万平方米。要想弄清遗址当初的规模,就必须破开土层,直接探察到秦时期的地面。考古队员开始用探杆去寻找它原始的边界。不久探铲遇到了坚硬的土层,随之提取上来的是些极其细密的黄土,李毓芳知道这是一种经过人工夯筑的土质。

  采访:因为秦代的宫殿建筑都建筑在一个夯土台基上面,所以这个出现夯土,就在这个台子上这个夯土出现,这也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李毓芳凭借着探杆提取上来的土样,在无法看到的地下,探察到了这个夯土台最初的面积和高度。

  采访:就是东西长一千二百七十米,南北宽四百二十六米,高度在秦代地面以上十二米以上。

  和人们想象中那个大气磅礴的阿房宫相对照,李毓芳觉得,它的地基,似乎不应该只有这区区半个平方公里。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李毓芳看到这样一句话:“先作前殿阿房。”

  采访:前殿在朝宫里的概念,如果打个比较通俗的比喻,把朝宫比成故宫的话,前殿就是现在故宫里的太和殿。就是在整个朝宫里的一个核心建筑。也是这个朝宫的最主要的建筑。

  原来这个遗址,只是当年阿房宫前殿座落的地方。

  考古发掘开始向纵深推进。李毓芳决定开挖探方,破开土层去寻找宫殿建筑的证据。

  采访:根据这个夯土台子上,夯土的高高低低宽宽窄窄,就是各种迹象能够做出来阿房宫前殿上面的宫殿群的布局和结构。

  一天,当探坑挖到三米多深时,考古人员小王感到手中的探铲遇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他开始警觉起来,小心挖下去,土层中露出了一片瓦砾。

  采访:但是这个瓦片的堆积层不是秦代的堆积层,而是东汉以后,比较晚的瓦片了。

  东汉是继秦代之后的王朝,人们期望着在它的堆积层下能见到秦代的物证。

  如果没有找到秦代的砖瓦残件,就无法证明这里有过那个时期的建筑物。然而,此时困扰李毓芳的还不只是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也始终没有出现。那就是大火焚烧的痕迹。

  采访:一开始没注意到火烧没烧的问题,因为我在我脑子里头我就想,应该在这个台子上找宫殿建筑、找宫殿布局,弄清楚有多少座宫殿

  至今遗址中还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李毓芳开始感到了一丝不安。会不会是勘探过的区域碰巧错过了宫殿被烧的部分,为此她改变了发掘方案。

  这次,李毓芳首先加大了探眼的密度。

  采访:从我们钻探了那么密的窟窿,一平方米五个探眼,梅花布点。

  并且扩大了勘探范围,生怕疏漏掉重要的证据。

  除了农民的房子、水泥地以外都钻探了,钻探了三十五万平方米,就是除了房子以外钻探的,面积全部都钻探完了,

  就在考古队为找不到秦代堆积层和过火痕迹伤脑筋时,李毓芳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在上个世纪中期,遗址上曾掀起过一场“平整土地”的运动。李毓芳立刻走访附近的村庄,她找到了两位当年的生产队长。从老人那里得知,当年因为阿房宫前殿遗址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遗址范围内的土地没有进行过清理和平整,底下的埋藏不可能遭到破坏。

  但是目前这么细致和大面积的发掘,依然没能发现秦代建筑的堆积层和过火痕迹,这让李毓芳不得不想到,会不会这里不是阿房宫的所在地。

  但《史记》中分明清楚地标记着阿房宫的位置。

  采访:我们从渭河以南,到秦岭以北,所经过调查了解的,所有的夯土台基,秦代的夯土台基,只有我们现在做工作的这个夯土台基是最大的。

  在《水经注•河水》中她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书中讲到的“池水”是指西周时期就有的彪池之水,按照书中的描述,彪池的位置应该在秦阿房宫西边,池水向北从镐京城东流过。那么,只要找到彪池,就能根据它定位出阿房宫的准确坐标了。

  事不宜迟,李毓芳在台地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展开了调查,终于她找到了彪池。

  采访:经过我们调查了解,从彪池往北流的时候,它的西面就是镐京,而它的东面是秦阿房宫,它的东面就是我们现在做考古工作的,阿房宫前殿的土台子。

  这天,在探沟的侧壁,她的探铲接触到了一片坚硬的夯土,她发现这是一堵东西向的夯土墙。

  土墙是建在台子的北沿上,中间宽,两端窄,墙体最宽处有15米,窄的地方也有6米多,全长近千米。

  采访:那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那这15米宽,这么宽的墙,它南面的建筑必须是阿房宫前殿的上边的建筑的核心建筑,也就是应该秦始办公的办公楼的具体地点它应该在这儿。

    这道埋藏在地下的夯土墙,终于让人们有了新的希望。

  经过调查,阿房宫前殿的地基上,曾经东西北三面都有围墙。

  但围墙中建筑物的残骸哪里去了?如果说阿房宫被大火焚毁,那必定留下来的火烧的痕迹又到哪里去了?当考古发掘认定阿房宫遗址中确实没有这样火烧的物证,她该如何理解那段历史?

  采访:应该是说项羽烧阿房宫,这个说法可能不符合事实。可能跟我们的考古发现是相违背。

  在整个阿房宫的遗址被细细梳理过一番后,依然没能找到火烧的物证时,李毓芳不得不向那段历史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查遍各家史籍,其中最早记载那场大火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但李毓芳认为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司马迁,不应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

  采访:秦始皇本纪上讲的,项羽遂屠咸阳烧秦宫室,掠其子女,收其珍宝浮财,诸侯共分之,这个也就是说项羽给咸阳实行了三光政策,没有提阿房宫。

  采访:然后在项羽本纪里头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在这里司马迁还是没有提烧阿房宫。

  如果项羽也将阿房宫一同毁掉,司马迁在记录这段历史时,不会只字不提阿房宫。

  采访: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秦始皇修阿房宫只有一百年,所以他完全可以到这儿来看,有没有火烧过的痕迹。

  那么,究竟是谁让人们深信阿房宫毁于大火的?仔细翻阅历史,只有在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项羽、大火和阿房宫才被紧紧捆在了一起。但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距离秦朝灭亡整整过去了一千多年,他怎能见到阿房宫被大火焚烧的真实场面。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提项羽烧秦咸阳宫,对阿房宫烧没烧却只字不提,其中一定有原由。

  李毓芳认为从自己考古发现的事实看来,这个原由或许就是项羽当年根本没有点燃阿房宫,这也是阿房宫遗址没有发现火烧痕迹的唯一解释。

  采访:通过我们科学的考古工作,钻探、试掘、发掘,经过了两年多,所以现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是跟《史记》是相一致的,所以我认为项羽没有烧阿房宫前殿,这是肯定的。

阿房宫其实未建成何来项羽付之一炬?(图)(2)
考古现场

  李毓芳在经过细致、缜密的考古勘探后,以充分的考古证据澄清了人们的误解,证明,阿房宫前殿没有被大火焚烧。那么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去寻找埋藏在地下的这座宫殿的踪迹。

  这一天,人们在遗址北面曾经发现夯土墙的地方,象往常一样清理着探方。探方的底部又露出了瓦砾,李毓芳按照常规小心翼翼地起出一块瓦片。

  阳光下瓦片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这让她砰然心动。

  采访:有好多的秦代的瓦片堆积,少数是汉代瓦片,这时候心里头就有点踏实了,我就想不管怎么说,在夯土台基上面有建筑,出现了北墙的建筑,北墙顶部的建筑倒塌下来了,北墙上的护瓦塌下来了,那就说明在夯土台基上面,我觉得以后会出现宫殿的建筑。

  从2002年开始发掘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看到遗址中出现的这些秦代瓦片,考古人员知道2200多年来深藏不露的阿房宫终于现出了一丝端倪。

  不久,考古人员小颜发现了一块特殊的瓦片。

  李毓芳立刻把它带出了探坑,这块瓦片上刻印着北司两个字。

  这时,考古人员小王,又发现了一块非同寻常的瓦片。他立刻将瓦片递给了上面的李毓芳。经过仔细辨认,李毓芳认出刻在上面的是“大匠乙”三个字。这三个字表明,这片瓦是一位叫乙的秦国工匠烧制的。

  李毓芳认为,既然考古发掘已经证明,阿房宫前殿没有被大火焚烧,那么2200多年的岁月,有可能蚕食掉它地上的部分,但地下依然可以保存着大量的物证。然而事情并没有想想象的那样顺利。

  采访:没有秦代的瓦当出土,也没有像一般宫殿必备的壁柱出始,名主出始,还有廊道、塞水、胶靴排水道这些东西等等都没发现,所以我们在这个台子上都密探掘和发掘都进行完了以后,就是说没有发现宫殿建筑的蛛丝马迹。

  除了少得可怜的一点秦代瓦片,这座巨大的台地竟然只是一个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夯土堆。

  为了尽快找到建筑物残骸的踪迹,考古人员依然坚守在工地。只要地下的土层有异常现象,李毓芳都要开辟探方查个究竟。在台地的北沿,随着土层的变化,李毓芳意识到夯土台的侧壁可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

  采访:就发现了在夯土台基的北边沿,为了加强夯土台基的稳固性,它有收分台面的结构。

  为了查看清楚这个结构的细节,考古人员顺着夯土台的北沿挖出了一个100米长的探方,把夯土台的边缘打开了一个剖面。经过清理人们发现,夯土台的侧壁不是一个简单的斜坡,而是分切成几节台阶逐渐升上去的。随即人们又勘察了台地其他几面斜坡。

  中部是两层收分台面,在东部和西部就是三层收分台面,

  联想到在发现围墙的时候,台子的南面就是和其他三面不一样,没有夯土墙。如今,又没有进行必要的收分处理,李毓芳对地基的南面做了更细致的发掘。

  采访:是成为坡状的几层路土,就是自南向北逐渐往坡上的路土。

  为什么夯土台其他三面是正常的收分结构,而惟独南面却是一个坡道,这个坡道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阿房宫其实未建成何来项羽付之一炬?(图)(2)
考古现场

  我们分析这个路土,是因为这个土是从南面运来的,往夯土台基的北边运土,这个土运到北边以后,再往后退着往南打夯的,

  如果为了运输黄土,夯筑地基,理应修建一条坡道。甚至宫殿在建筑过程中这条坡道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当宫殿建筑完成后,还留着坡道做什么哪?

  阿房宫的前殿要是建完了,前面必须会处理得干干净净,就像跟现在的建筑一样,建成完了一座楼以后,他前面绿化,要弄得干干净净的,可是这个路土还存在,

  如果阿房宫前殿已经建完投入使用,没有道理再留下一条运土坡道。这条不应该出现的坡道,让李毓芳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采访:所以就是说几层路土都没有处理完,这时候我想,我说是不是宫殿没建完。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载项羽杀进咸阳城后焚毁了阿房宫。考古发掘也证明阿房宫前殿遗址中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

  采访:除了这个阿房宫的前殿的建成的台基,它的台基建成了以后,北墙打完了,东墙西墙也有了,这样的话,就是说在墙里面没有任何秦代的建筑。

  为了印证考古发掘得出的结果,李毓芳认为有必要再次翻开久远的历史。

  当初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宫的时间是公元前212年,但在公元前209年,他就突然病死在了出巡的途中。在这之前,阿房宫和秦始皇陵是同时并行的两大工程,为了尽快安葬秦始皇,秦二世不得不决定停止阿房宫的工程,抢建秦始皇陵。这一年,距离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宫仅仅不到两年。

  李毓芳找出了那些有着标记的秦代瓦片,这是阿房宫前殿遗址中出土的唯一物证。

  采访:这些陶文的内容主要首先一个就是秦代的,管负责中央机构建筑的机构的名称,还有工匠的名字,比如说大将昌、大将伊,大将就是建筑机构的名称。

  瓦片上留下的印记,证明着乙曾经在阿房宫前殿的工地上烧制砖瓦,但为什么诺大的一个遗址中仅能找出这么几块瓦片。

  采访张中立:秦始皇和阿房宫是一块来做的,这两个工程互相之间是残酷暴行,互相有冲突。主要力量可以调,尤其是在秦始皇岭人数最多的时候七十二万人,所以这个时期阿房宫那儿要保持七十多万人那是不可能的。

  公元前209年的4月,秦二世始登上了帝位,《史记》中记载秦二世在抢修完秦始皇陵安葬了父亲后,曾下达旨意:“复作阿房宫”。

  从秦始皇计划修建阿房宫那天算起,阿房宫前殿的工程总共历时不到四年。由于秦始皇的突然死亡,工程还被暂停了一段时间。这座秦始皇心目中的巨型宫殿,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施工全靠人力的年代,短短的四年间究竟能完成多少工程量。

  考古人员测量出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面积为54万平方米,但这是一个高出地面12余米的夯土台,仅仅夯筑这个宫殿的台基,就需要用六百五十万立方米的黄土。在当地的老人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采访:村民,就是北边也取了土,南面也取了土,取回来以后,上蒸锅里蒸的,拿磨子磨,那个土像这么大一坨坨的。

  将一个54万平方米的台面夯筑到12米高,四年时间并不算宽余,何况这其中还没有计算出在取土的过程中花费的巨大人工。

  采访:张中立:六百多万立方,这个工程量是很大的,单单这个耗上几年时间也讲得过去。

  在最后下结论前,李毓芳还是十分谨慎,她从地基的中部采集了一些夯土土样。显微镜下,不仅没有出现大块的碳灰颗粒,甚至连植物细胞的踪迹也少得可怜,土样检测的结果再次佐证了考古发现的结论。

  《史记》中分明也有着这样的记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另名,名之。”。

  采访:这时候我心里头踏实,因为根据我们考古队的工作的实际,就是说通过我们真正的科学的发掘,科学的考古工作,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说在阿房宫前殿上除了三面墙以外,没有任何宫殿建筑,在这时候我可以下结论,阿房宫前殿根本就没有建成。

  这块土地在失去阿房宫后依旧让人肃然起敬,因为这里始终承载着那个伟大的梦想。

    [新浪]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