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飞棍怪物传说是否存在 科学家全方位解密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8-28
它身体细长像一根棍子,大到上百米,小到几厘米,依靠几只翅膀在空中急速飞行,过去的7年时间里,世界各地的人都曾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拍下它的身影,但却从未有人用肉眼见过它,这就是“飞棍”,被披上神秘外衣的不明飞行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飞棍”照片现身,一场席卷全球的争论也随之展开,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在互联网上,人们争论的焦点只有一个:“飞棍”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为何从来没有实物现身?如果不存在,那照片和录像拍到的“飞棍”又如何解释?
现身 凭借录像带中拍摄到的影子,电视制片人伊斯加米拉宣布发现了新的物种———飞棍。作为佐证,他收集了许多关于飞棍的影像资料,但从未发现飞棍的实体。 1998年3月19日,美国独立电视制片人朱斯·伊斯加米拉来到了4年前拍摄到UFO的地方———新墨西哥州罗兹威尔东南方的一个小镇。为了和从前的录像做对比,他在曾经出现过UFO的地方拍摄了一段录像。回到工作室后,他察看这段片子时看到一个影子从前面的公路上掠过。 最初他觉得是虫子或飞鸟,但当他一帧一帧地播放录影时,却认为这是“从没看到过的东西”。伊斯加米拉的妻子给这个飞行物起名叫“棍子”(RODS),因为这和她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棍状微生物很相似。 此后,伊斯加米拉向公众宣布发现了新的物种,他说虽然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生物,但录像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同时,他开始向公众征集任何有关飞棍的资料。 在墨西哥的一个洞穴附近拍摄的画面被伊斯加米拉认为这是飞棍作为生物存在的最确凿证据。这个山谷深1500米,洞口直径50米,山洞的走向与地面垂直。山谷平时聚集了一些特技跳伞的爱好者,马克·李奇则专门负责拍摄那些运动员漂亮的特技动作。就是在那里,李奇意外地拍下了上百个飞棍。 伊斯加米拉说:录像表明该洞穴是飞棍的栖息地。在其中的一组画面里,可以看见飞棍在刻意避开跳伞者,避免与他们接触,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它说明了飞棍是有智力的。而且不会攻击人类,对人类可能不会产生威胁。此外伊斯加米拉还说,飞棍已经在美国28个州被发现,在加拿大、挪威、瑞典和墨西哥都有。 伊斯加米拉指出,目前已知的飞棍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像长着很多翅膀;第二种是“白棍”,它们没有那么多翅膀,但好像被一条白色带子绕着;此外就是矛状飞棍,它们十分细长,没有翅膀,但飞得很快。飞棍的颜色有黄、白、红棕色和深棕色。它的长度从几厘米到上百米都有。在马里兰州拍摄的一张图片中,飞棍的身体被一片云遮盖,但头和尾露出来了,因此其长度可能在450米到600米之间。 既然有人认为飞棍是一种生物,那为什么从未有人见过静止不动的飞棍实体或它的尸体呢? 对于这个问题,伊斯加米拉的解释是飞棍可能是比空气还轻的单细胞生物,当它们死后就会像氢气球一样飘到空气更加稀薄的高空。此外,飞棍还可能吃下同伴的尸体,以得到宝贵的生命物质。 极速 在目前已知的昆虫中,飞行最快的天蛾最高时速可达53.6公里,而根据录像推断的飞棍速度在每小时240公里以上,甚至可以超过地球上最快的飞行器。 伊斯加米拉还宣称,人是可以用肉眼看到飞棍的,他说:“如果你看到眼前飞快地闪过一个东西,虽然很多人会以为是虫子,而环顾四周什么都看不到,那么你就看到了一个飞棍。他们非常快,但是还是可以被看见。”伊斯加米拉还说,上世纪50年代,摄影师特福尔·康斯坦布尔用红外技术拍下了飞棍,此后也陆续有人在照片或录像中意外发现飞棍的身影。而早在1896年印第安纳州的克罗夫特维尔镇的人连续两天看到了空中飞行的9米长的“天空怪物”,它像蛇一样在空中飞行。这也可能是飞棍。作为研究UFO的爱好者,伊斯加米拉还举出了不少在古代人们看到蛇形飞行物的报道。伊斯加米拉还鼓励人们观测飞棍,而一旦人们“消除了对此的恐惧”,就能够看到更多真实的飞棍。 根据伊斯加米拉的猜测,飞棍的飞行速度最低也高达每小时240公里,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是能够达到这种极限速度的。因此有人认为飞棍是一种来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飞行器,它能在无人操纵的条件下自由规避前方障碍物。 而对于飞棍的飞行速度,伊斯加米拉称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从录像中判断,应该在240公里到1600公里每小时。他的证据是在一段来自挪威的录像中,摄像者站在900米高的海边悬崖上拍摄一名跳伞者,这时一个飞棍从左边出现,向摄像者飞来,其影像也越来越大,最后飞出屏幕右上方。由此伊斯加米拉认为飞棍在10帧内飞行了900米。 1990年,职业摄影师托姆在瑞典的桑德维尔拍摄到了一组画面,画面拍摄的是瑞典军队使用的一种坦克,它3秒钟可以开炮8次,在画面中弹壳还未着地,飞棍就已经从画面的一端飞到了另一端。据此朱斯推测出飞棍的运动速度至少在每小时160公里。在目前已知的昆虫中,飞行最快的是天蛾,最高时速可达53.6公里。而160公里,是天蛾速度的3倍。 质疑 在大多数拍摄到飞棍的画面中,由于影像模糊,又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因此无法说明飞棍与摄像机的距离远近。缺乏这一数据,对于飞棍令人咋舌的飞行速度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那么飞棍究竟是比空气还轻的单细胞生物,还是来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飞行器?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看看前面所有这些关于飞棍的所谓证据是否合理。 首先,飞棍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匪夷所思的速度,往往在短短几秒钟内从镜头中上百米的山谷或几公里的距离飞过。但据此得到的每小时上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速度合理吗? 由于拍摄到的大都是飞棍从画面这端出现,在那端消失,人们便称飞棍飞过了画面中拍到的远处那段距离。画面中人们看到的飞棍总是一晃而过,因而就称其高速飞过了长达几公里的距离。但人们考虑到远近的问题了吗? 在飞棍比炮弹还快的录像中,其前提是两者距摄像机的距离相等,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一点,因此如果飞棍仅仅是在镜头前几厘米处飞过呢?一个物体在镜头前5厘米和500厘米处以同样的速度飞过,那么画面中看到的其运行距离应该是有很大不同。 在拍摄地面物体运动的录像中,因为有可比较的参照物,如公路,人们就能推算出汽车运动的速度。而在大多数拍摄到飞棍飞行的画面中,由于缺乏清晰的影像,又是在空中飞行,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因此无法说明飞棍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究竟是多少。缺乏这一重要的数据,对于飞棍令人咋舌的飞行速度我们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同样,不知道距离镜头的远近,飞棍的大小我们也无从知晓。 飞棍具体是何物,其发现者伊斯加米拉说它是比空气还轻的单细胞生物,他同时还称飞棍的大小最短几厘米,最长上百米。我们在中学生物课上就已经知道,最大的单细胞生物也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也从未发现过像飞棍这般结构复杂、长有翅膀的单细胞生物。而要同时达到既是单细胞生物,比空气轻,又要有小到昆虫,大到飞机的体型,还能保持每小时几百英里的高速运动速度这几大条件,用所有已知生物和物理原理都无法解释。此外,既然有人称墨西哥的洞穴是飞棍的栖息地,那么为何从未有人试图在这个“有上百个飞棍飞进飞出”的洞里捕获一只,或者捡到一具尸体,成为轰动世界的发现? 首次发现飞棍后,伊斯加米拉还在1998年称,根据飞棍的独特外形,他已经开始利用波动膜学说制造飞棍的模型,以此来完全打消人们的怀疑。但是7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他也没能拿出任何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 辨伪 对于黄蜂等昆虫而言,相机曝光的极短时间足够它们扇动几次翅膀并飞行一段距离,于是被相机捕捉下来的影像也就是它们运动的一段轨迹。 要寻找飞棍的真身,我们还须回到“始作俑者”———相机身上。人们都知道眼见并不一定为实,那么经过照相机和摄像机光学处理之后的图像还会和真实的影像一样吗?飞棍的出现会不会和相机成像的特质有关? 我们从2003年美国一位摄影爱好者在郊外拍摄的画面中或许能得到解释。他察看用数码相机拍到的一组照片时,惊奇地发现到处都是黄褐色的飞棍。每一只都长着细长的躯干,长度和树叶相当,身体两侧还对称分布着5对翅状物。这些生物在阳光下四处飞舞,但是这名摄影爱好者并不记得见过这样的东西。但当他把所有拍到的照片看完,答案也揭晓了。在一张近距离拍摄的画面中,一只马蜂被定格在半空中,但它身后还留下刚刚飞过的轨迹,身体划出两道长长的直线,扇动的翅膀也留下了几条痕迹。 为什么飞动的马蜂会呈现出飞棍的外形呢?原因就在相机的特性上。事实上不管是相机拍下的照片还是摄像机录下画面中的一帧,都是在记录某一个时间段的影像。 比如说相机的快门速度也就是曝光时间被调到了1/45秒,就是指拍下的是1/45秒时间内所发生的一切。我们知道,专业摄影师为拍摄出美丽的城市夜景画面,会把曝光时间特意延长,如10秒,这样我们看到的就是行驶的车辆车灯在10秒时间内划出的绚丽线条。用普通的傻瓜相机其实也会得出类似的效果,拍过夜景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哪怕只是有轻微的抖动,黑暗背景中的光源也会划出长长的线条。这其实就是相机抖动的轨迹。 1/45秒的时间对我们太短,但是对于高速扑翅的黄蜂,这段时间足够让它扇动5次翅膀,并飞行一段距离。于是被相机所捕捉下来的影像也就是它运动的一段轨迹。这样说来,只要把相机曝光的时间调到足够短,飞棍的真身也会显现。当把曝光时间调到1/1000秒甚至更短时,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被定格在空中的黄蜂或飞蛾。 对于摄像机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大多数摄像机是以每秒25帧到30帧进行拍摄,而每帧图像又是以一定的快门速度拍摄的,最常用的是1/50或1/60秒。 也就是说,如果一部摄像机以每帧1/60秒的速度拍摄,那么在每一秒钟,摄像机拍摄了一个物体的25个1/60秒的瞬间,同时也有25个约1/40秒时间是没有拍摄的空格。如果拍摄对象是个点状物体,如下落的雨点,它在以高速运行时在录像上留下的轨迹应该是一段线条。如果是昆虫,记录的也自然就是在1/60秒时间内昆虫身体划出的直线或弧线,再加上翅膀扇动所留下的波浪状或多翅状轨迹。 反过来我们也能证明拍摄到的飞棍并非棍状带翅生物。如果飞棍是伊斯加米拉所描述的一个多翅膀实体,那么根据照片,它在1/60秒的曝光时间里几乎一动也没有动,否则就不可能留下这样的影像,而惟一能使它达到至少每小时160公里高速运动的方法则是严格以每秒钟25次的定格步进式飞行,同时必须遵守摄像机快门的开关时间,在摄像机快门打开的时候停止,在关闭的时候运动。 那么飞棍为什么还有伊斯加米拉所称的各种形态呢?答案自然便是飞行生物的种类不同,马蜂、飞蛾、蜻蜓翅膀形态和扇动频率各不相同,再加上曝光时间有长有短,留下的飞行轨迹自然会有很大区别。但它们的共性都是像一根带着附属物的棍子。由于飞行速度很快,在空中又难以辨别远近,便成了极速怪物。 对于伊斯加米拉所说的人类能用肉眼看到飞棍之说,那为什么在照相机出现之前从未有飞棍这一说法呢?飞快掠过人们视线的可能是小虫或飞鸟,由于其体积小,运动轨迹又极不规律,因此多数情况下等人们再去找就看不到了。又由于人眼对影像的感觉是连续的,所以也绝不可能会有人用肉眼看到昆虫在飞行时呈现棒状飞行物的姿态。 此外飞棍出现最多的是在录像中,此外少量照片中也有。摄像机长时间录像时捕捉到飞棍的机会要比相机多许多,此外相机正常拍照的曝光时间比摄像机短,因此飞棍多半是在1/60秒- 1/16秒的曝光区间内显现。而对于飞棍有智力之说,绝大多数运动中的昆虫不仅能避开障碍物,还能像蚊子一样灵活地躲避人们的扑打。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从没有静止的飞棍,或飞棍的尸体被发现,因为它们的真身不过是普通的昆虫或小鸟,一旦停下来,神秘的外衣也就不复存在。它就像大自然的海市蜃楼一样,是人类自己制造出的光学幻像。 结语 在自然界中,存在我们尚未发现或者无法解释的现象是必然的。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但任何猜想都需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求证,而不是把异想天开作为结论。 伊斯加米拉自称为“专业的,有信誉的”纪录片摄影师,不可能连摄像机拍摄原理都不懂,却还自圆其说地拿出所谓单细胞未知生物理论,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在自己的网站上,伊斯加米拉鼓励人们进行“空中钓鱼”,把拍到的飞棍录像寄给他,但对拍摄时的快门速度这样的关键性要求却只字不提。 对于所收集到的飞棍影像不给予任何甄别就公布在网上,称这是飞棍存在的又一大证据。抛开科学和严谨不说,这种做法背后的目的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同样在互联网上,飞棍作为奇闻轶事影响力也很大,不少中英文网站把自己当成展示这种神秘现象的先锋。不可否认的是初看奇特的飞棍极大地满足了每个人都有的好奇心,但问题是当疑惑可以用并不高深的科学理论解释时,再刻意保留其神秘的外衣就有动机不良的嫌疑了。 飞棍怪物之说的兴起无疑是众多神秘论形成的典型范例。这些神秘论的一大特点是,只要是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一时难以解释或无法解释的现象,就被冠以外星人或未知生命的杰作。比如不明飞行物UFO,指的是任何无法确定身份的飞行物体。它们可能是虫子、云彩、气球、飞机,却被很多人同外星飞碟画上等号。而随着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推波助澜,大脑袋绿皮肤的外星人也正式成为人类社会中理所应当存在的一员。这样的形象几乎与科学无关,不如说是纯粹为满足好奇心而制造。对于众多神秘论,态度严肃的科学家绝大多数都不予理睬,因为科学需要的是站得住脚的证据。这也是为什么当科学界还在为火星陨石中的棒状物是否是微生物化石存在争议时,神秘理论者却在宣布火星人下次会何时何地造访人类。 但是,证明了一些“飞棍”照片的主角只不过是昆虫,是否就可以说飞棍或者类似飞棍的生物不存在呢?那也未必。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不过是自然史中一眨眼的工夫,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或者迄今尚未发现的生物存在是正常的。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大胆的想象和猜测固然需要,但是在没有任何科学的确凿证据之前就把异想天开当作结论大肆宣扬是研究者的大忌,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飞棍或者类似飞棍的物体也许根本不存在;也许有,但尚未被发现。如果有一天,人们找到它的实体,或者用科学理论证明它的存在时,我们才能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飞棍。 撰文:本报记者 谢来
[新京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