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发现之旅:骆宾王生死之谜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9-18

   

科技时代_发现之旅:骆宾王生死之谜
骆宾王画像

  公元684年唐高宗刚刚去世不久,武则天废掉了自己的儿子中宗,另立温顺的儿子李旦为帝,同时大开杀戒,清除李唐宗室元老,打算废唐自立

  这年九月,开国元勋徐勣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叛。徐勣又被赐姓李。

  在徐敬业起义的队伍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在大唐上下几乎无人不晓。这个人就是初唐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骆祥发,骆宾王的同宗后人,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一直致力于骆宾王研究。采访骆祥发:(骆宾王)当时的文章有很高的声誉,政治上 很不得志,这个人很有用世之心,很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因为他性格比较耿直,敢想敢说,因此带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质,往往同许多人搞不好关系,受到官场的排挤,所以他做小官几次被罢官,但他用世之心始终不减。

  所以等到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私下找他,马上就去了

  面对大唐的现状,骆宾王内心波澜起伏。

  他拿起笔,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檄文。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采访骆祥发:把内心的悲愤情感在讨武檄文中抒发出来,才高为下,政治上的不得志的总爆发。 短时间内集中十万军队,这篇檄文起了很大作用,很有号召力。所以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是非常辉煌的,正因为他这篇檄文传下来,王勃的《滕王阁序》与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应当是双璧。

  黑场字幕 公元六八四年农历十一月 起义军与朝廷军队决战于扬州下阿溪全军溃败

  这天晚上,骆宾王与徐敬业等人连夜奔赴润州,准备入海逃往高丽,徐敬业怎么也未料到,黑暗中一把尖刀伸向了他。

  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带头反叛, 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掉,把人头献给了朝廷。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述了这个场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官方对骆宾王的下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骆宾王被诛杀,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却说骆宾王逃跑了。难道在这不同的记载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围绕着骆宾王扬州兵败后的行踪,史学界众说纷纭,而这一谜团也成为千古未解之谜。

  作为骆宾王的义乌同宗后人,骆祥发一直对骆宾王的下落之谜十分关注。他试图从骆宾王的生平入手去破解这个谜团。

  然而有关骆宾王的生平记载很少,史籍只是对他扬州兵败后的最后时刻有寥寥数语的记录。

  骆祥发只好从骆宾王流传下来的诗文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骆宾王交友很广,在与他交往的人中既有普通百姓,又有宋之问这样的诗人。宋之问因为排行第五,又被称为宋五之问。

  但是,骆祥发并没有从诗文中找到丝毫线索,就在这时他从唐朝的一位小说家身上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张鷟, 唐朝小说家,他在《朝野佥载》中明确写到:骆宾王兵败后投江水而死。

  张鷟是与骆宾王同时代的人,这个说法也许比较可信,或者至少比官方的记载来得可靠。因为《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书都晚于张鷟的《朝野佥载》。

  据史料记载,王那相叛变是在徐敬业一行停舟山畔的时候,叛变的人包括他的部下。因为事情来得突然,徐敬业一遭暗算,其他的随行者在混乱中纷纷跳水逃生,这些人中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杀死,有的逃跑了。

  采访:骆祥发 张鷟这个人是一个笔记小说家,他喜欢写那种,听到的稀奇古怪的新闻,他都记录下来。那么他可能听到那天晚上失败,逃亡的路上,那天王那相叛变的时候,可能骆宾王已经跳水了,那么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就把它记下来了。

  张鷟的记载恰好和《资治通鉴.考异》的有关记载相互印证。《资治通鉴》中这样写到:“伪将王那相斩之(指徐敬业)来降,余党赴水死”,说明当时在慌乱的场景中,的确有很多人选择了跳水逃生。

  骆祥发判断,骆宾王跳水而死的说法,很可能就来自当时的脱逃者之口。

  一代诗人就这样消失在滔滔的江水中,结束了曾经辉煌的生命,张鷟不禁感慨万千这让他想起了骆宾王曾经写下的著名歌行《帝京篇》。

  采访 骆祥发 帝京篇是骆宾王在诗歌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骆宾王(这个作品)当时被称为绝唱,在长安一带,因为帝京篇是绝唱,那么在初唐声望很高。

  写这首长篇歌行时,刚刚从大漠边塞从军回来,虽然这已是他第三次回到长安城,四年一别,他还是震惊于长安的繁华。

  亲眼目睹了大漠将士的出生入死,他无法平静于达官贵人夜夜笙歌的奢华生活,在《帝京篇》中他入木三分的描写了这种浮华。

  采访骆祥发 这个写了以后骆宾王笔锋一转,“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意思是,警告这些统治者你们不要忘乎所以,风浪一起来的话,很快可能就完了。他给他们敲警钟,结果张鷟说他自己讲到了自己。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这两句诗本来是骆宾王用来警告王公贵族的,张鷟认为它却成了骆宾王的谶语。

  虽然骆宾王投江而死的传闻更多的带有小说家的浪漫猜想,但是张鷟提供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骆宾王有可能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选择了投江。

  采访骆祥发: 因为他说投江而死,投江而死不一定是死,也可能逃生了,再加上骆宾王十岁之前住在义乌老家,那个地方叫骆家塘,他村子门口就是一口大塘,边上是义乌江,那么他小的时候肯定游泳,水性肯定懂,所以那天晚上他跳水而死,有点水性,又靠在山边,逃出的可能性是很大。

  骆祥发的推断很快在唐朝另一个人的记述中得到了印证。

  郗云卿是中宗复位后奉诏搜访骆宾王诗文的朝廷官员,他与骆宾王同时代,但比骆宾王稍晚。他在奉命所辑的《骆宾王文集》原序中,明确提出骆宾王逃遁了。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张鷟和郗云卿既然都是和骆宾王同时代的人,为什么会说法不同呢?到底谁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呢?骆宾王到底是死还是逃亡了呢?

  公元705年,扬州事件落下了帷幕,刚刚复位的中宗却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采访骆祥发: 当然中宗复位是依靠利用武则天身边的人,宰相张柬之带领羽林军进去,进了宫里面去,强迫武则天退位,那么才恢复中宗帝位。所以他一登位以后,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武则天是自己的母亲,总不好去彻底否定她,所以她这个面子还是要考虑。另外一方面许多人是拥护他的,没有这许多人拥护,他是恢复不了帝位,所以这样的话,这方面他要照顾,所以他一登基以后,一复位以后,他就下诏(把)徐敬业的祖父李勣的坟墓,重新给他恢复。那么派郗云卿去搜求骆宾王诗文,表面他没有宣布骆宾王平反,实际上这是一种平反。

  郗运卿穿过街巷,去寻找当年的扬州事件的参与者。他不知道经过武则天的镇压,他们还有多少人能够活下来,他担心即便他们真的幸存下来,是不是敢于开口让他了解到扬州事件的真相?

  采访:骆祥发 3号 中宗复位是公元705年,那么他被他皇后韦氏毒死是在公元710年。所以他在位时间只有五年时间。那么他命令郗云卿搜求骆宾王诗文也在这个过程里。推理的话,应当他复位以后,郗云卿去搜求(诗文),所以真正离开扬州兵败这个时间,二十二、三年吧。

  二十多年的时光流转,扬州事件的亲历者可能还活在人世,中宗对待扬州事件的态度,让郗云卿有可能启开历史的尘封之门。

  采访骆祥发: 所以他接触了这许多人当中,很多都是同骆宾王同时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扬州兵败以后,许多人都是目击者,甚至是亲历者,他得到了骆宾王逃亡的信息。

  就在这时候,骆祥发突然发现了郗云卿在搜访骆宾王诗文过程中,一个意外的插曲。他发现,郗云卿最初也认同了官方“伏诛”的说法,但是后来又改变了看法。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骆宾王到底是不是逃亡了呢?

  骆祥发在宋代藏书家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里找到了答案。

  陈振孙在书中讲到,郗云卿所辑的《骆宾王文集》,原来有两个版本的序言,最早的一个版本郗云卿认为骆宾王是被官方诛杀的,后来的一个版本则说骆宾王逃跑了。这两个不同的序言,前一个简短,后来的就长了,而且有详细的叙述。

  采访骆祥发:在我看来,郗云卿提出来这个观点,他原来是那个观点,现在改变了这个观点,中间这个改变肯定会有些根据。因为他是做这个工作的,所以他改变这个观点应当可信。

  这样一个意外的发现,让骆祥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郗云卿否定官方“伏诛”的说法和当时流传的“投江水而死”的传闻,一定是他在搜访骆宾王诗文过程中,得到了可靠的线索,从而明确提出骆宾王逃亡的观点。

  周智,作为浙江於潜一脉骆姓的外甥和女婿,他和骆祥发一样陶醉于骆宾王的生死之谜。周先生试着从骆宾王的为人、性格入手,他发现骆宾王兵败后逃遁并非没有可能。

  采访周智: 扬州兵败以后,他为什么能逃得出来,就是因为他秉性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再则他的朋友也不少。

  骆宾王出生的地点,据《义乌县志》记载,是在县东一里的骆家塘,他从小就擅长赋诗作文。七岁时的一次小露锋芒让其祖父和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采访骆祥发 传说有一次,祖父的一个老朋友来了,他同老朋友说,我这个孙子怎么聪明,那个朋友开始以为祖父好像是对自己的孙子过分的喜爱表露出来,不太相信,所以饭吃好以后,两个人,祖父带这个朋友去到外面走走,骆宾王也跟去了。这个朋友走到骆家塘那个塘边上,看到许多白鹅在那里戏水,那个朋友他说他祖父不是讲他很聪明吗,所以他想考考他,就捂着他耳朵,说你能不能够根据前面白鹅戏水的情景写一首诗,骆宾王举目看了一下,很快用清脆的童音朗诵出来。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七岁时作的咏鹅诗,传遍了乡野,他因此而被誉为江南神童。

  采访骆祥发:过了大概几年以后,十岁左右吧,他父亲在山东博昌这个地方做了县令,他随同母亲到博昌去了。

  咏鹅之后不久,骆宾王随母亲到了父亲任职的山东。在那里他接受了齐鲁学风的熏陶,刻苦从师,广交好友,从江南神童成长为齐鲁的才子。

  采访骆祥发:旧唐书说他“落魄五行,好与博徒游”这个话实际是对骆宾王的一种贬低,这里面也反映了个问题,说明骆宾王交朋友他三教九流都有。

  采访周智(扬州兵败后)一则他凭他自己的机智,同时朋友们的帮助,所以他能够安全出逃。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王那相叛变的一瞬,在慌乱的场景中,骆宾王和许多人一样情急中选择了跳水,凭借从小练出的好水性和三教九流的朋友帮助,他逃出了官方的追杀。如果这种推测是正确的,为什么在官方的记载中却说骆宾王被杀了呢?从记载先后来说,《旧唐书》的记载显然在郗云卿之后,为什么朝廷没有采用郗云卿的观点呢?

  采访骆祥发: 即使朝廷里面真的知道骆宾王没有被杀,那么朝廷里面也为了政治需要,也可能说明骆宾王被杀。因为骆宾王当时的那篇檄文是全国轰动,响应的人很多。那么你们看,武则天她说,这个骆宾王已经杀掉了,这样的话,可消除政治影响。所以《旧唐书》说骆宾王被杀,《资治通鉴》里也说骆宾王被杀,这个都是按照当时的记录整理出来的,也不一定可信。

  骆祥发的推测在孟棨的《本事诗》中找到了依据。孟棨指出,当时民间也曾流传骆宾王脱逃的传说。

  采访骆祥发:当时(王那相)一共杀了二十五个人,二十五颗人头大概带到洛阳去投降报功,王那相自己说骆宾王也在里面。根据推测,这个也有一种其他可能性。因为当时骆宾王影响那么大,骂武则天骂得那么厉害,如果说你来投降的时候,骆宾王的人头在里面,那这个功劳是很大。他得到的奖励更多。所以即使骆宾王没有真正被杀,也可能当时王那相谎报说骆宾王已经被杀了。

  看来,骆宾王兵败被杀的记载很大程度上是统治者政治宣传的需要,骆宾王很可能逃亡了。但是在那样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经过武则天的残酷镇压,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一个名震大唐的文坛巨星,又有可能逃往何处?终老何地呢?

  公元705年,诗人宋之问忽然在灵隐寺遇到一个口吐珠玑的老僧,那充盈在诗句间的灵性酷似骆宾王,这个风烛残年的僧人难道就是曾经声震大唐的诗人骆宾王吗?在这个千年古刹将演绎一个怎样动人而传奇的故事?

  字幕 公元684年农历11月 扬州兵败

  扬州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史学界对此众说纷纭。学者骆祥发通过多年的研究考证认为骆宾王逃亡了,那么骆宾王有可能逃往何处,终老何地呢?

  字幕 公元709年,浙江灵隐寺。

  这晚,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被贬职江南的路上,夜游灵隐寺。

  眼前的景色让宋之问诗兴大发。他脱口而出首联,“鹫岭郁岹峣(tiaoyao,高远的样子),龙宫锁寂寥。”可是后联却怎么也续不上来。

  正在打坐的老和尚,看到宋之问琢磨的挺费劲,就随口吟出一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后欣喜万分,于是把全诗做完。他反复吟诵自己的这首诗,觉得老和尚赠的诗联实在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第二天一早,宋之问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已不见踪影。询问寺僧,原来续诗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这是中晚唐之交的孟棨在他所撰写的《本事诗.征异》中的一段记载,这则故事在骆宾王兵败逃亡的传闻中,传诵最为广泛。

  孟棨在本事诗中说,骆宾王落发之后,遍游名山,到了灵隐寺,终老而死。那么骆宾王出家灵隐是不是确有其事呢?如果骆宾王到过灵隐寺,是不是真的终老于灵隐呢?

  采访周智:骆宾王确实到过灵隐寺,有史料记载为证,与宋之问联诗以后就离开灵隐寺了。

  於潜《骆氏宗谱》记载,骆宾王从灵隐续诗后到了於潜。

  於潜《骆氏宗谱》中明确写到,骆宾王兵败后,他的儿子崇德从义乌来到了於潜,随后联系到出家在灵隐寺的骆宾王,于是骆宾王自灵隐寺联诗后,来到了於潜。

  但是骆宾王究竟藏身在於潜的什么地方,宗谱却没有提及。

  於潜《骆氏宗谱》记载,崇德是“变易姓名”来到於潜的,他进了赵家做上门女婿,改姓赵,以后才又恢复了骆姓。进了赵家以后,他联系到了父亲,而此时骆宾王已落发灵隐寺 。

  这一天周智来到了棠公山村附近, 棠公山村是赵氏宗族世居的地方,很久以前崇德应该就住在这里。周智希望能在这里揭开骆宾王的谜底。

  棠公山村象许多中国的乡村一样,已丝毫看不出历史的影子。

  棠公山的寻访并没有让周智得到期望中的结果。

  站在山坡上眺望,在虞溪西岸的山坳里,是曾经建于晋代的妙乐寺。

  遗憾的是,这座千年古庙已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小庙是在原来的庙基上建起来的,村民告诉周智,这个庙里住过骆宾王。

  村民的话一下子让周智想起了儿时的记忆。

  采访周智:我先前到过妙乐寺,听妙乐寺的老和尚说,这个庙里先前住过骆宾王。

  意外的寻访让周智兴奋莫名,一年来的考证没想到以这样的结局出现,虽然这是他期待中的结果,但是仍然令他将信将疑,难道骆宾王真的曾在妙乐寺住过吗?

  出乎周智的意料,这里的老人都曾见过庙里住过的老和尚,他们和周智一样小时候也听说过骆宾王住在这里。只是文革中老和尚不知去了哪里。

  周智:因为庙小香客少,是比较安全的地方。而后他义乌的亲属逐步逐步到於潜,在他的周围居住下来,因为义乌到於潜水陆交通非常方便。

  实地考证和可靠的史料记载使周智确信,骆宾王确实是终老於潜的。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既然骆宾王终老於潜,在於潜应当有骆宾王的墓葬,可是在於潜并没有发现骆宾王墓。

  骆祥发对终老於潜说提出了质疑。骆祥发认为,仅仅依靠宗谱的记载来推断骆宾王的行踪,有失偏颇。因为骆氏宗谱关于骆宾王的记载有许多版本,仅就义乌宗谱和於潜宗谱而言,对骆宾王几个儿子的名字记载都不一样,可见宗谱的记载不一定可信。

  采访骆祥发:家谱里面许多东西不太可信,因为中国的家谱是很早的,很早的家谱都在那种帝王世家,真正一般老百姓家里作谱,宗族里面作谱,都是宋元以后,那么前面这段历史怎么办呢,一般都是请人家给他代写的。

  看来凭借宗谱来断定骆宾王终老於潜还需要更加有力的佐证,那么骆宾王兵败后究竟去了哪里呢?

  研究骆宾王一年多来,骆祥发已经习惯了对一切不盲从,他决定重新审视灵隐续诗的故事。

  骆祥发在字里行间寻找着,突然,一个莫大的疑问闪现在他的脑海,骆宾王和宋之问是很好的朋友,怎么在灵隐寺中见了面互相不认识呢?

  孟棨在文中说,宋之问是在被贬放还,回江南的路上夜游灵隐寺的。

  查宋之问的生平,宋之问只有在武则天退位后,有三次被贬的经历。

  采访骆祥发:那么宋之问第一次贬是贬到泷州,泷州这个地方在现在的广西。那么他是逃回来了,一到那边以后,他又逃回来,逃回来住到洛阳一个朋友家里面,后来那个朋友同另外人说准备诛杀武三思,那时候武则天死掉了,武三思还是掌权的。宋之问听到,他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马上把自己朋友出卖。

  公元709年,宋之问第二次被贬,到了越州,就是现在的绍兴。

  采访骆祥发:如果说他在灵隐碰到骆宾王,只能在这次。这次确实经过灵隐寺,虽然没有放还,但他可能路过那里去游灵隐寺。

  因为其他两次被贬,宋之问不可能经过灵隐寺,所以宋之问只能是在709年,被贬越州时路过灵隐寺,那么骆宾王是不是因为扬州兵败的事不方便与宋之问相认呢?

  采访骆祥发: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朝廷已经派郗云卿去搜求骆宾王诗文,而且可能过程已经结束了,对骆宾王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平反了,他即使把自己真实姓名露出来,根本朝廷不会去问他,不便见面这个可能性不存在。

  既然不是由于扬州兵败事件无法相认,那么是不是骆宾王听说了宋之问卖友求荣的事,耻于与其相认呢?

  采访骆祥发:那也没有这种可能。 如果说他耻于与宋之问见面的话,那他何必给他说诗呢,那他不续就可以了,这个可能性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骆祥发还发现《本事诗》中还有种种矛盾之处。

  采访骆祥发:当时如果骆宾王真的在人世,他已经是九十岁了,当然可以称为老僧。老和尚是可以说的,说宋之问少年这个是不成立的,宋之问是675年中进士,到那个时候他至少也是将近花甲了吧,60岁了吧,那么总不好再叫他是少年。

  宋人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指出宋之问和骆宾王如此熟悉,在晚年相见没有不相识的道理。

  骆祥发认为,灵隐续诗的种种矛盾之处,使人很难相信《本事诗》的记载是真实的,所以骆宾王灵隐为僧的传说,很可能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杜撰。那么扬州兵败后,骆宾王究竟去了哪里呢?

  字幕 公元1514年 南通黄泥口

  姓曹的农民在这里挖池塘,已经挖了大半晌。

  累了半天,曹某放下铁锹准备休息一会,这时他看到自己脚下露出了一块石碑。

  拂去上面的泥土,墓碑上赫然题着“骆宾王之墓”几个字,原来这是一座古墓。

  他把棺盖慢慢撬开,看到的一幕顿时令他毛骨悚然,一个穿着整齐的人躺在里面,

  然而一分钟不到的功夫,这个人又瞬间消失在曹某的眼前。

  这是明人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的一段记载。

  当这个故事真正传开的时候,已经是明末了,首先传播这个消息的是崇川人邵干,崇川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通。邵干写了一组《骆宾王遗墓诗》,投寄各地,广泛征求和者。

  采访骆祥发:正在诗传开那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叫李于涛的人,他也是来和这个诗的,那么在他这个诗前面,有个引言,里面他提到,他说是他祖先是徐敬业,他说他那个家谱里面明明白白的记在那里面,徐敬业兵败以后,徐敬业的儿子李絅同骆宾王一起逃出来了。

  刚刚消失的线索似乎又浮出了水面,骆宾王如果没有出家灵隐寺,是不是有可能在扬州兵败后直接逃到了黄泥口呢?但是从明人朱国桢和邵干的记述来看,似乎多了一些荒诞不经的色彩。然而李于涛的出现,却又让这一切看起来不象是凭空的杜撰。

  李于涛,自称是开国元勋徐勣三十七世孙。他在《和骆宾王遗墓诗引》中说,扬州兵败时,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李絅一起逃出隐身在邗江的白水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通一带的芦苇荡。

  采访骆祥发:逃出来以后他(李于涛)没讲到说骆宾王到灵隐做和尚,他说在那里面辗转了一段时间以后,骆宾王死掉了,死掉以后,李絅给他买了棺材给他安葬。

  李于涛在文章中强调,这些事情都详细的记述在自家的家谱里。李于涛的家谱记载和朱国桢的记述相吻合,看来骆宾王埋骨黄泥口并不是捕风捉影。

  骆祥发采访:这则记载一出来以后,过了段时间就传开了。传开了以后,很多人都跑到南通去看,去找骆宾王的墓。大概那时候,可能墓地那个地方水已经来了,已经把它淹掉了。

  上天似乎有意在捉弄人,这时的黄泥口墓葬已无影无踪。

  采访骆祥发:黄泥口发现骆墓,如果说同李于涛家谱能够合得起来,如果李于涛这个家谱很早以前时候就记录下来了,从唐朝时候就记录下来,那这个黄泥口骆墓的真实的可能性比较大

  骆祥发在《通州直隶州志》中找到了进一步的佐证。

  《通州直隶州志》记载:(骆宾王)败匿干之白水窝,即今吕四场也。捕者求之不获,遂客死海上。

  采访骆祥发: “通州”是现在的南通,“白水窝”就是上面提到的白水荡;“吕四场”大概在南通的东面,河港很多的地方,芦苇丛生,海边那些地方,骆宾王在那一带逃亡一段时间以后,他身体不是很好就死掉了,埋骨在那个地方。如果同李于涛家谱联(系)起来,黄泥口发现骆墓这个事情联系起来,那么地理位置是差不多的,那么骆宾王埋骨黄泥口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滔滔江水掩埋了历史的遗迹,黄泥口的骆墓已无从寻找,也没有人能够见证。我们只能透过尘封的史料去揭开历史的谜底。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扬州兵败后骆宾王真的逃到了南通,客死异乡了吗?

  这是位于骆宾王故里——义乌上枫塘的骆宾王墓。

  义乌《骆氏宗谱》明确记载,骆宾王兵败后,先是藏身于灵隐寺,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死后就葬在义乌县东三十里的上枫塘。

  如果真如义乌骆氏宗谱记载,骆宾王是终老于义乌的,又该如何解释於潜《骆氏宗谱》终老于於潜说呢? 如果义乌墓葬是真正的骆宾王墓葬,黄泥口发生的事情又该如何解释?

  这一天,周智来到了一位和他一样沉迷于骆宾王生死之谜的老人家里。

  周智把心头的困惑告诉了朋友。老人告诉他,在於潜过去一直有一个风俗,就是人死后要停棺三年,然后把骨头入土安葬,叫拾黄金。

  周智的心头一下子豁然开朗。

  采访周智: 有句古话叫“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骆宾王死掉以后,依照於潜的风俗,停厝三年,拾黄金,运到义乌非常方便。所以於潜不会有骆宾王墓,真正的骆宾王墓是在义乌。

  周智认为,骆宾王终老於潜后,遗骨最终运回了义乌,所以在义乌出现了骆墓。

  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在上枫塘骆墓上。人们渴望能从这个千年古墓上找出答案。

  如果这个古墓下面确实埋藏着骆宾王的遗骨,那么从骆墓的修建时间或许就能够推测出骆宾王扬州兵败后的行踪。这样的话,也许一个千年的谜团马上就能够揭开了。

  翻开骆氏宗谱,骆宾王墓是在明朝弘治年间和清朝乾隆年间经过了两次重修。但是骆墓是什么时候初建,又是何人所建的,宗谱却没有记载。

  从当时骆氏后裔记述的1496年明朝年间的重修文章来看,骆宾王墓初建时候的规模是十分壮观的。从初建到明朝年间的第一次重修,依据宗谱中“八百年完整如故”的话来推算,骆墓应当建在骆宾王死后不太长的时间里。

  采访骆祥发:但仔细拿来分析起来,当时做那么大的墓恐怕有点问题,因为扬州起兵,凡是参与起兵的人追捕是很厉害的,亲友抓到之后杀掉,所以当时姓骆的家属四散逃难,那个时候要给骆宾王建那么大一座墓可能性不是很大,从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他这个墓是很古老的,时间应当在中宗复位以后。

  因为那时候徐敬业祖父的墓给他修起来了,义乌骆姓亲属也趁这个机会给骆宾王造了一座宏大的墓,有没有遗骨,真正是不是骆宾王的真骨很难说。

  1933年,自称骆宾王四十世孙的骆奉升在他所辑的《骆文忠公墓考》文集中,收录了从明朝一直到民国以来,历代探寻骆宾王墓迹的文章。其中大多数人认为黄泥口发现的骆宾王墓可以和李于涛的家谱相互印证,应当是骆宾王的遗骨所在,而义乌上枫塘古墓则是骆氏子孙思慕祖德而营建的衣冠冢。

  唯一能够证明黄泥口是真墓葬的只有李于涛的家谱,可是没有人见到过这份家谱。黄泥口和义乌墓到底哪个是骆宾王的真墓,已经无法得到考证,所以扬州兵败后骆宾王究竟逃往何处,终老何地,也就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但史学界普遍认为骆宾王终迹南通的可能性最大。

  扬州兵败时,骆宾王年事已高,经过这样一场重大的打击,他的身心满怀凄凉,曾经充满期望的武装起义,转眼却成了一场流血悲剧,满腹的豪情渐渐在他的心头熄灭。

  这个初唐著名的诗人,孤身一人,遁迹荒野,辗转在黄泥口一带,在一片搜捕声中度着惊魂不定的日子。

  逃亡几年之后,骆宾王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

  他的离去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

    [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