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14
当年的亨利号潜艇
水中沉睡的亨利号
科学家在调查该潜艇镇流器的管道
亨利号重见天日———
“有一种技术能够使船进入水下甚至到达水底,还可以再浮出水面。它有着巨大的体积,但是没有固定的质量,可以随时变重或变轻,上上下下任人控制……”这是1580年一个业余科学爱好者对潜艇的最初定义。此后,人们开始进行尝试,也制造出不少“准潜水艇”。不过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亨利”号的出现,人们才意识到潜艇也可以应用于作战,海战的作战方法也随之改变。不过,“亨利”号在惟一的一次成功出击之后,却神秘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在“亨利”号失事的那个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1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亨利”号重见天日,这个谜团将可能被破解。
据报道,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安全机构的专家们,日前开始对第一艘击沉敌方军舰的潜艇———“亨利”号展开研究。
4月25日,科学家们将移除这艘潜艇船身外部的锈壳。专家们认为“亨利”号船身的外壳将会提供其沉没的有关线索。
南北战争中,“亨利”号击沉大军舰后自己也在劫难逃。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爆发时,南北海军共有各型舰船42只,不过北方海军占有明显优势。鉴于此种情况,南方海军只得借用美国潜艇“开山鼻祖”富尔顿当年留下的潜艇设计方案和图纸,建造了几艘潜艇。1862年2月,在经过了两艘原型潜艇的航行试验后,“亨利”号顺利下水并马上开往前线。
1864年2月17日晚上8时许,在中尉乔治·狄克逊的指挥下,8名艇员奋力摇动曲柄轴,驱动着“亨利”号潜艇秘密潜入北方海军基地———查尔斯顿港,悄悄逼近北军的“豪萨托尼克”号巡洋舰,并成功地发射了一枚重达90磅的鱼雷。
晚上8时45分,“豪萨托尼克”号的瞭望手又累又冷,但他没有任何松懈。关于南方联邦秘密武器的传闻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突然他发现战船的右舷处有什么东西浮出海面,初看起来像是一头浮出海面喷水玩的小鲸鱼。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样的东西不太可能是小鲸鱼,他们的战船可能会遭到南方联邦的神秘武器攻击,于是他马上拉响了警报。战船上的水手们迅速各就各位,并向不明物体不停地射击,但已经来不及了。两分钟后,“亨利”号头部的“长杆鱼雷”猛烈地撞击着“豪萨托尼克”号右舷的水下部位。只听得一声巨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大型水面舰艇的纪录诞生了。
接下来便发生了潜艇史上的另一个奇迹。乔治·狄克逊中尉看到已经准确击中敌舰,便急忙指挥8名艇员改变方向,全力驶离作战区域。但狄克逊很快发现,虽然他们的推进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亨利”号不但没有撤离战区,反而慢慢地向正在下沉的“蒙萨托尼克”号靠近。就这样,狄克逊及另外8名艇员在完成攻击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同他们的潜艇一起,成了“豪萨托尼克”号的殉葬品。直到1995年,人们才发现此潜艇的残骸就在离事发点1000码之处。
科学家推测,“亨利”号沉没有三种可能性。
多年来,“亨利”号的最后一次出海以及它最终的命运,一直笼罩在谜团中。据科学家们推测,“亨利”号沉没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指挥塔上的玻璃舱门遭到“豪萨托尼克”号巡洋舰袭击并被击中,导致海水进入;第二种可能性是船员们吸完了潜艇中的氧气,以至于他们在到达岸边或者浮出水面之前就窒息死亡,导致潜艇沉没;第三种可能是“亨利”号在击沉了巡洋舰“豪萨托尼克”号之后,由于攻击距离太近,自己也被“豪萨托尼克”号舷部大洞的水流紧紧吸住无法逃脱,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酿成了一出同归于尽的悲剧。
科学家发现,当工作人员首先将潜艇内的遇难艇员的遗骸移走,然后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将遗骸所在的确切位置在电脑中进行标记时,发现每个船员仍坚守着各自的岗位。而且,遗留下的骨骼碎片也没有混合,在有些地方,骨架还倚在曲柄上。这表明他们都没动地方,没有任何逃生的意向。难道他们不是被水淹死的?
[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