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28
文/陈德 宋华龙
本报讯 近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科院兰化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自然降雨条件下植树造林输水保水材料”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合理、实施措施得力、配套资金到位、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入手,通过资源高值化和再生技术的开发,建立配套的“资源—产品—治理”体系,是生态恢复和治理的发展方向。为此,课题组以西部资源的高值化为背景,针对西部地区干旱缺水、高盐碱的土壤特点,以“源于自然、用于自然、融于自然”为研发理念,采用有机无机杂化和发泡技术,实现了保水材料的多次重复使用,解决了保水材料的耐盐碱性和雨水入渗性差等问题,为提高自然降雨条件下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提供了配套材料。
针对目前保水剂不耐盐碱、价格偏高等关键性问题,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西部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凹凸棒黏土,研制了低成本、耐盐碱和高吸水性的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在胜利油田建成了3000吨/年的生产装置,产品成本比现在商品化的保水剂低30%左右。2004年12月,该产品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产品是保水剂的升级换代产品,有机无机复合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的特色和创新点主要有:选用性能独特、价格低廉的凹凸棒黏土与丙烯酸或丙烯酰胺进行聚合,是一类新型的保水剂制备方法;具有高吸水、抗盐碱等特点;是一种既保水又具有改良土壤的新型保水剂;率先在国内外实现了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产业化,解决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格瓶颈因素。
针对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土壤板结严重、入渗性能差、地表水不能有效地渗入地下,导致土壤深层干旱、植被成活率低的特点,该课题组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泡研制了新型高效的地表水输导材料。其主要特色为:一是以淀粉为主原料的多孔输水材料,干态时坚硬,遇水变为海绵状。当降雨时它可最大限度地将地表水及时输送至树木的根部。二是自然降解,没有污染。该产品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据介绍,将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和地表水输导材料采用单独和相互结合的方法,在“读者林”基地和兰州市北山等地,利用自然降雨累计进行了1000亩以上的应用示范,树木的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30%左右,降低了保水剂和输水材料配套成本,二者的配套为无上水条件下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用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