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11-22
资料图:美国军方在2008年进行的电磁炮发射试验。
人民网北京11月17日电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网站报道,我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6所正在研究“高能电磁发射技术”,项目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但距离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仍有一段探索的路程要走。
报道称,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开展“五个新一代”技术的关键时期,电磁发射技术作为一种在速度、射程、杀伤力、反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革命性的新型先进发射技术,无疑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二院206所“高能电磁发射技术”青年创新工作室(简称“青创室”)负责人李艳明介绍称:“化学能发射技术爆发力卓越、毁伤效能高,至今仍然在现代战争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存在发射过程不可逆,控制应急性差的缺点,而且受火药性质限制,传统发射方式炮弹出口速度已接近极限,而随着人类使用能量技术的提高,将电能应用于武器装备是武器发展的必然。”
报道指出,206所“高能电磁发射技术”青创室依托集团公司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研究,将“导弹通用电磁发射技术”和“用于近程弹幕防空的电磁发射技术”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利用电磁力将载荷推进到一定速度,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导弹发射性能及出口速度,减少导弹运载机构质量,压缩发射装置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并构建导弹电磁发射装置通用化平台,实现多次循环发射和导弹发射快速响应,从而降低发射成本,大幅提高武器系统作战性价比。该技术适应未来舰船、陆基、空间发射等武器装备系统全面电气化的发展趋势,电磁发射必将成为引领军事技术革新的方向标之一。
电磁发射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发射技术,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技术难度和跨度都很大,初期的探索过程是漫长的。目前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方案,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青创室的成员们可谓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凭借着一股拓荒的拼劲和坚持,他们实现了这个看上去“不可能”的任务,项目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报道还指出,电磁发射技术距离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仍有一段探索的路程要走。
[人民网]
相关报道
无轴承旋翼技术催生我国第四代直升机
本报记者 张 强
■科报讲武堂
直升机最显著的标志是旋翼,即“旋转的翼”。旋翼系统是直升机无可争辩的核心,它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引人关注。中国航空新闻网近日报道称,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专家攻克了无轴承旋翼技术,而这项技术是第四代直升机的关键技术。那么,什么是第四代直升机?无轴承旋翼技术究竟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势?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军事专家江河。
“应该说,我国直升机无轴承旋翼技术的发展,对我军用直升机发展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无轴承旋翼技术在新一代直升机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直升机旋翼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河说。
“准确地说,无轴承旋翼技术是第四代直升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江河指出,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升机技术发展就进入了第四代,也是当今最先进的一代。第四代直升机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较快的飞行速度,良好机动性、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武器系统,它在设计和材料使用上都有了大的变化,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隐身能力,最大飞行速度已达350公里/小时。其最明显的技术特征是安装第三代发动机;装有进一步优化的翼型、桨尖和先进的复合材料旋翼桨叶,无轴承或弹性铰式等新型桨毂;机体结构大部分或全部使用复合材料;操纵系统改为电传操纵,机载电子设备采用数据总线、综合显示和任务管理;先进的飞行控制、通信导航等系统。
众所周知,直升机旋翼相对机身以恒定的速度转动。这样就造成旋翼桨叶的工作环境要复杂得多,也就使得直升机旋翼的结构比固定翼飞机复杂,并导致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
江河介绍道,在20世纪早期国外就开始研究无轴承式旋翼技术,到90年代开始应用无轴承式旋翼技术,典型的有美国研制的RAH-66“科曼奇”和S-92,法、德、意和荷研制的NH-90,英、意研制的EH-101直升机等。
到目前为止,已在实践中应用的旋翼形式有铰接式、跷跷板式、无铰式和无轴承式。无轴承式旋翼是在无铰式旋翼基础上发展而来,无铰式旋翼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看无铰式旋翼还没有大的改观,只是没有了挥舞铰和摆振铰,却仍然保留了变距铰,因此也还不是真正的“无铰”。这使得无铰式旋翼结构重量难以减轻,结构简化也受到了限制。
“因此,无铰式旋翼合乎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取消变距铰。无轴承旋翼就是取消了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的旋翼,桨叶的挥舞、摆振和变距运动都以桨叶根部的柔性元件来完成。”江河指出,“无轴承旋翼的连接件采用复合材料,结构更为紧凑,重量大为降低,阻力大大减少,一般与无铰式旋翼相比,无轴承旋翼重量可减轻50%。这就可以使得直升机在机动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功能,或者增加携弹量等。”
中国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的无轴承旋翼技术,很多媒体将其解读为我国的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对此,江河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他指出,“较之美俄,我国军用直升机数量和技术发展还有一定差距。首先是产能小,数量和规模上与军事强国都有一定差距。其次是装备性能有差距,缺少先进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技术,如我军研制的直-10武装直升机总体上属于第三代水平,与世界强国的先进武装直升机仍有明显差距。”(科技日报北京11月17日电)
[中科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