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来西亚探访郑和遗迹:“中国山”的传奇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7-17
马六甲的芭东大市场,许多“巴巴”和“娘惹”在这一带居住。集市从每天清晨一直开到中午,里面还能品尝到许多中国南方的传统小吃。 ●郑和带来中国公主 三宝山用马来语拼作Bukit Cina,Bukit意为“山”,Cina是“中国”的意思,可译为“中国山”。为什么当地华人叫它三宝山,马来人却称之为“中国山”?原来,“中国山”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友好使者郑和曾经到此,而且还缘于马来西亚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美丽传说。 在马来西亚文学名著《马来纪年》中,记载了一个明朝公主远嫁马六甲的故事,讲的是马六甲使者结束访华,准备回国,明朝永乐皇帝决定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请使者护送公主到马六甲。抵达后,苏丹曼苏尔为汉丽宝的天姿国色惊叹不已,于是命她皈依伊斯兰教,迎娶入宫为王妃,汉丽宝和随从当时都住在这座山上,因此马来人称它为“中国山”。汉丽宝的故事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并改编为话剧和大型歌舞剧。 据《马来纪年》记述,苏丹在位迎娶汉丽宝的时间是在1456—1477年间,而郑和卒于1433年,时间显然对不上。不过,北京大学的孔远志教授说,许多当地人还是相信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认为是郑和把汉丽宝公主带到了马六甲。几年前他在马来西亚大学任教时,当地学生请求他回国后一定要找出记载郑和护送汉丽宝公主来马六甲的史料。然而,中国史籍中并没有关于汉丽宝的记载。 ●“巴巴”和“娘惹” 汉丽宝的故事不仅折射出早在600年前中国就与马六甲交好,而且反映了早期中国移民与当地民族联姻的史实。从“中国山”下来已过午后,向导黄先生带记者到不远处一家小吃店歇脚。小吃店服务员的皮肤是棕色的,但模样很像中国人,而且还会讲点客家方言。黄先生告诉我,他们全部是巴巴和娘惹。 传说跟随郑和船队的一些中国水手来到马六甲时,和当地的马来族姑娘结婚,他们的后代男的叫“巴巴”,女的叫“娘惹”。因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马来文化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巴巴文化,成为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博物馆展示有巴巴和娘惹的资料图片,描述了当年随郑和船队定居马六甲的华人与马来人在生活上的融合。 如今的巴巴、娘惹早已融入马来社会,马来华人认为他们最早是郑和水手的后代。在当地,凡是关于中国的美好传说,必会联系到郑和。马六甲郑和研究会负责人林源瑞说,马六甲的华人有20多万,占马六甲人口近1/3。这里的华人都把郑和当作自己的祖先,因为华人移居马六甲始于明朝郑和下西洋。 ●追寻“官厂” 在采访马来西亚民间研究郑和的专家李业霖时,他提及郑和船队每次必在马六甲停留休整、以等顺风继续西行,郑和看重马六甲的重要地理位置,并将这里作为继续西行的中转站,还在此设立“官厂”,装卸、贮存货物。郑和船队的到来使这里很快成为贸易集散地,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马六甲郑和研究学会的陈瑞燕女士介绍说,郑和当时是在满剌加河边,即现在的马六甲河西岸空地上建官厂。马六甲河有一个“人”字形分岔,其中一支与大海相通,郑和的船队就是由该支流进入马六甲的。 李业霖说,马六甲河记载了郑和作为友好和文化传播大使的辉煌历史。当年郑和宝船一到,人们都争相跑到马六甲河沿岸,用当地土特产交换郑和带来的丝绸和瓷器,马六甲的贸易由此繁荣起来。陈瑞燕说,郑和在马六甲永远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在每年到马来西亚的游客中,有75%选择到马六甲,这些游客必定造访三保山与郑和历史博物馆。马六甲州行政议员曾说,马六甲的旅游业蒸蒸日上,“郑和遗迹游”是这里的王牌。(记者 刘歌)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