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众多史实表明南京牛首山埋葬的确是郑和真体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7-31

 

  南京牛首山是公认的郑和墓穴。然而里面埋葬的是郑和的衣冠,还是郑和的尸体,一直以来没有定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究竟魂归何处,成了史学界郑和研究的一个最大谜团。

  最近,南京的几位专家经过多年细致详尽地研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牛首山郑和墓内埋葬的确是郑和真体!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距离郑和墓不足千米之外,有一个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小村落,世代在此繁衍的十多户人家,是当年郑和守坟人的后裔。数百年来他们始终遵循着祖训——为郑和看坟。

史学之争 郑和墓埋的究竟是衣冠还是真体

  牛首山位于南京西郊江宁区,郑和墓在牛首山半山腰。“这座山是有灵气的。”当地一位老农对记者说。

  1985年政府花钱重新翻修了郑和墓,这之前它是一个鲜为外界所知的土坟。今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江宁区投入500万元对郑和墓进行了整修。“这么一大笔钱花在文化设施上,在江宁并不多见。”刘文庆是牛首山南唐二陵管理所的副所长,同时也兼管着郑和墓公园。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墓道已用金山石材整修一新,除了新建的牌坊,还建起了一处500平方米的“郑和史料陈列馆”,7月5日,这里曾举行了隆重的祭墓仪式。

  郑和墓地居于一个小山坡上,占地面积约二十亩,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保持了回族及穆斯林葬礼的习俗、规格和风貌。

  墓园的建筑充满了象征意义。据刘文庆介绍,郑和墓的墓道有1405米,象征着郑和1405年首航;墓道有4个平台,每层平台有7级台阶,象征郑和七下西洋,共有28年的航海史;郑和的石棺上刻着波涛纹与云彩,象征着郑和的远航功绩。

  刘所长带着记者来到郑和墓脚下的湖边,他说这里能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郑和墓的墓道、石棺与牛首山的弘觉寺塔正好在一条中轴线上,而有传说称弘觉寺塔地宫中安放着郑和部分骨灰。

  这座存在了600多年的墓里埋葬的究竟是什么?是郑和的衣冠还是郑和的真体,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

最新研究研究最终确定郑和确实葬在南京

  “我相信郑和墓里是他的真体。”潘群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郑和研究十多年。

  据潘群介绍,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是“衣冠冢”的大致依据是郑和1433年4月去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

  也就是说,从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回历时3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又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达腊或爪哇。“而葬在国内的则只是他生前的衣服和毛发。”

  “郑和就算死在海外,尸体也应该回来安葬。”潘群告诉记者,《使琉球录》记载,洪武永乐年间,在外出使琉球等国的正副使者都会准备两副棺木,一旦形势危急,就要穿戴整齐躺入棺中,以备不测。如果放逐海上任其漂流,还会在棺柩上订上银牌,让见到者取银牌而不损伤棺柩。潘群说:“郑和是总兵太监、正使太监,下西洋的第一把手,作为帅将不可能海葬。”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郑和尸体是有可能被带回国内的,因为用水银保存尸体的防腐技术很早就有了。”

  江苏郑和研究会学者马光汝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将沐英在昆明病死,朱元璋下令将其灵柩运回南京,因为采用了水银防腐技术,尸体才完整地运了回来。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郑和家谱首叙》云:郑和“归葬牛首山,赐祭田万顷,诏以立功之处建立。”

  “这些都证明了郑和死后,皇帝给他赐葬在牛首山。”

  郑和病逝后,明宣宗赐葬郑和于牛首山,皇帝是不会赐葬空墓的,更不会赐葬衣冠冢的。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墓地附近有守坟人世代在此看守墓地。“如果这座墓只是空墓或者衣冠冢的话,明宣宗有必要命人世代在此守坟吗?”

  “况且郑和是回民,按照回族、伊斯兰教的习俗,人死后均为土葬,既不可能海葬也不可能火葬。”

  据此,今年7月中旬几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潘群、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季士家、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学者马光汝等,经过研究达成一致意见:牛首山郑和墓埋葬的是郑和真体。

守墓故事 守墓家族600年如一日忠心看守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的正南方,它相对的正北处千余米开外有一个只有十七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庄名叫“郑家冲”,村里人都姓郑。整个村子孤零零地与郑和墓遥遥相望。这个村子里的人称牛首山为“回子山”,称郑和墓为“马回回墓”。

  “我们都是郑和随从的后代,郑和死后我们祖上就给他看坟,之后我们世世代代为他守坟,为此明朝皇帝特赐我们姓郑,同时还赐给了我们一百亩良田,这些田地我们直到现在都还在耕种。”今年60岁的郑善福是郑和墓公园的看门人,他的工作是卖门票,此外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每天打扫墓地。

  “村里的老人去世时都会给家中的后人留下遗言:‘逢年过节记得给马三宝(郑和)上坟’,这个遗言已经传递了600多年。”郑善清老人须发尽白,牙齿也几乎脱落。今年77岁的他是郑家冲的长房,在郑家冲辈分最高。

  郑善清清楚记得他16岁那年,第一次给郑和上坟时的情景:父亲让他规规矩矩地跪在了郑和墓前,指着坟对郑善清说:“你记住了,这是马三宝的坟,从今往后你要像对待祖坟一样看好它,不能让它损失一草一木。”从此,郑善清时不时就到郑和墓周围转转,防止村里的耕牛啃坏了墓上的青草。

  “每年清明,郑家冲每家的户主都会聚在郑和墓前上香祭祀。”郑善福说,以前村中老的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抄四旧给烧了,现在的家谱是后来整理的,上面位居首位的就是郑和。

  据郑善福介绍,每年清明、冬至祭祀的时候家谱都会挂出来,家谱用大约3.5米长,6米宽白布做成,用毛笔书写。祭祀完了,每家拿回家轮流挂大堂高处三天后收起来,放置家中保存一年。

  郑善清印象中,郑和墓险遭劫难是在1951年。“那年,牛首山一带流传马三宝墓里埋着小金人,这个说法一流传开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差点给郑和墓带来了灭顶之灾。”

  一天,附近的村民扛着锄头准备上山扒坟挖小金人,听到这个消息,郑善清的父亲急了,他赶紧冲上山用身体护住墓地,向村民解释这是自家的祖坟,没有什么小金人。他当时声嘶力竭地喊道:“偷坟掘墓有罪,扒不得啊。”“就这样,凭着我父亲在这一带的威信,最终保住了郑和墓。”

  郑和墓里到底埋葬了什么,当地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就是郑和的真体,另一说是郑和的辫子。“但不管里面到底埋了什么,它都是祖训传下来要祭守下去的。”

    [新闻晨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