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访中国古代著名红灯区 八大胡同文化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12-12 李香君故居在南京著名的夫子庙,我们要走过秦淮河上的一座文登桥。旧时秦淮河两岸妓院林立,可能也和夫子庙当年是科举拔贡的地方,士子云集有很大关系。那些旧妓院当然早已不存在了,可是从秦淮河两岸的房屋建筑来看,还依稀保留了一些当年的风韵。 在明、清两代,南京和北京、大同、扬州、苏州这些地方都有中国著名的红灯区,上海到了清后期才繁荣“娼”盛起来。那时,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八大胡同、上海的四马路,都变成红灯区的代名词。 现在,秦淮河两岸的建筑物都装修得很新,很整齐,河上停泊着一些游舫。望着这些游舫,我在想几百年前,有多少骚人墨客在这里吟风弄月,有多少红粉佳丽在这里浅斟低唱? 李香君故居就在离文登桥不远的地方,门面不大,似乎被周围的饭店、宾馆、卖雨花石的店、卖南京土特产盐水鸭的店淹没了。不过,在300多年前,这里绝对不会有这么多的楼,也许这个李香君的居住地已经是很不错了。 我们走进李香君故居,许树铮先生已联系好这个展览场所的负责人康先生出面接待了。康先生不久前刚从部队转业,来此不久,可能也认为不必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所以只是陪同而来,没做什么介绍。这个故居占地不太大,是一栋两层的木质结构楼房,楼上楼下各有四五间房,还有一个天井。天井里有一个李香君的塑像,矗立在竹叶摇曳之中,可惜,旁边放着一个洗衣机,真有些不伦不类。这个故居,处处显得陈旧、凌乱,虽然地处闹市,但似乎少有人来。康先生说,秦淮地区旅游局正准备把这个地方整修。他带我们到楼下背面的一个厅去,那个厅紧靠秦淮河边,说以后这里要办一个茶室。在这个厅,推开窗户就是绿波粼粼的秦淮河,在我眼前仿佛映现出一种中国仕女画中常见的图景:一个古装美女,手执纨扇,凭窗眺望,风情万种。 走进这个楼房,赫然看到门上挂着一个“媚香楼”的大匾。我和刘达临教授的眼睛都为之一亮。我们的馆藏中不是也有一个大的横幅题字“媚香楼”吗?那几个字写得古朴、苍劲、有力,和这个匾差不多,可是我们不知道“媚香楼”竟是李香君的妆楼名号。现在才知道,这个名号取自《左传》中“兰有国香,人皆媚之”这句话,李香君的名字由此而来,“媚香楼”的名号也由此而来。我们问了康先生,又查了资料,证实了这一点,我对刘教授说:“对我们馆的那件藏品,真不能等闲视之呢!” 李香君是晚明的名妓之一,那时的名妓有所谓“秦淮八艳”,这“八艳”是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顾媚、寇白门、董小宛,这些人在中国历史上都很有名,而且在晚明激烈的政治斗争、民族矛盾中,她们中间有不少人都卷进了斗争的漩涡。李香君不仅以貌和才艺著称,而且更以她的品格与气节记载在中国的历史上。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明代中后期的宦官作乱是这个社会腐朽的表现,也加速了明朝的覆亡。明武宗时出现了一个大太监刘瑾,明熹宗时出现了一个大太监魏忠贤,这些野心家、阴谋家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残害忠良,他们的所作所为遭到了朝野许多正直人士的反对。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他还设立与领导东厂这个特务机关,做尽坏事,人们称他的党羽叫“阉党”。明思宗(即崇祯帝)上台后,诛魏忠贤,清除阉党,整顿朝纲,但是阉党中还有一些人漏网,阮大铖就是其中的一个。 阮大铖曾投靠魏忠贤,捞了不少钱,虽然漏网,但是名声很坏。当时在知识分子中,有一个叫复社的文字社团,他们议论时事,指点江山,要改变弊政,对阉党残余大加鞭笞。阮大铖很惧怕他们,知道复社的一个骨干分子侯方域要和李香君“梳栊”(妓女第一次接客),但是财力不够,就托人以三百金代李香君办嫁妆。婚后第二天,李香君发现了这原来是阮大铖出的钱,就义正辞严地大加谴责,把头上的首饰都拔下来,连同嫁妆中的其他物品一起退回去,侯方域对这种“清者自清”的举动也十分赞赏,把阮大铖弄得十分狼狈。 从此,阮大铖和侯方域等结下了仇,后来,他设计陷害侯方域,逼得侯方域出走。他又和马士英等阴谋家、野心家在崇祯帝死后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朱由崧是个昏君,他就位后重用马士英、阮大铖这批坏人,把朝政搞得天昏地暗。 当时,有个权臣叫田仰的,要以重金讨个秦淮名妓做小老婆,阮大铖就动上了李香君的脑筋,多次派人逼婚,李香君抵死不从。在最危急的时刻,李香君头撞镜台,血流如注,洒在纸扇上,有人把这斑斑血迹画成桃花,李香君以此为信物托人寻找侯方域,表示思念之情,这就是有名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故事。 以后,李香君又被逼赴权臣之宴陪酒、陪唱,她眼看国难当头,而这些权臣还只知道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于是奋不顾身地在席上痛责这些权臣,差一点送了命。以后,又经过了许多悲欢离合,她和侯方域重新相聚,不论多么艰难困苦,始终以民族气节相勉,最后双双入道…… 这一段故事,以后被清代的大戏曲家孔尚任编成《桃花扇》,于是更出名了。《桃花扇》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总结了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揭露了统治阶级腐朽的本质,歌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和一些爱国志士的高风亮节,于是李香君也随着《桃花扇》而名传千古了。 在李香君故居的展厅里,陈列着李香君的事迹,放置着几把扇面和琵琶之类的展品,当然不可能是当年原物。在房柱、墙壁上挂着一些后世文人所写的歌颂李香君的诗和对联,内容和书法都不坏。这栋楼的二楼据说是当年李香君的生活场所,有一间卧室,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新房,他们成婚后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幸福时光。床上锦衾香温,案上琴弦待续,我们因为有办博物馆的“职业特点”,很注意这些东西是不是原物,当然它们是原物的可能性很小,那些家具、陈设也不太可能保存到三四百年后的现代。可是,有这么个样子,布置出一个氛围来,供后人怀思古之幽情,涌联翩之浮想,也很好。 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故事,都被大文学家、大诗人写成诗、文、戏剧,人以文传,文以人立。例如,《长恨歌》与杨贵妃,《圆圆曲》与陈圆圆,《桃花扇》与李香君都是这样。我对《桃花扇》不熟,刘达临教授却琅琅上口地背诵,例如“儿女浓情何处消,桃花扇底送前朝”,他说这充满了历史兴亡之感慨。又如“这云情接着雨况,刚搔了心窝奇痒,谁搅起睡鸳鸯。被翻红浪,喜匆匆满怀欢畅。枕上余香,帕上余香,销魂滋味,才从梦里尝”,这一段描写了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初夜欢乐,刘教授说它“无一亵字,但尽得风流”。再如,李香君在抗劫自残时所唱的“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等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从李香君故居出来,刘教授和梁白泉教授等谈了许多名节、气节问题。中国的古人十分重视气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提到过一系列这方面的典型,这是大大值得发扬的。李香君这件事说明了一个“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风尘女子都这么爱国忧民,真足以使那些动摇投敌的“须眉男子”汗颜三尺。 李香君故居旁有一个“乌衣巷”,似乎是新盖的。因为有一首著名的唐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说晋代的王、谢等大家族都居住在这个地方。梁白泉教授说:“晋代的王、谢这些大家族,分布面很广,怎么能说就居住在这个地方呢?”我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句常被引用来形容社会高阶层向一般阶层的转化,所谓“王、谢”可能只是一个泛指,如果把它太实化,反而有些虚假、硬凑了。不过在现代各地都大兴旅游业的情况下,这种硬凑的还不少呢! [转载千龙网]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