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23
“三伏”是怎么算出来的
大凡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民谚:“热在三伏”。但是未必每个人都知道“伏”是什么意思,又是怎样计算的。其实,这“伏”字背后隐含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和“干支纪年”的知识。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总称为三伏。
比如今年,6月21日夏至,其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庚戌日),这就是初伏之始;10天后,7月30日又是一个庚日(庚申日),是为中伏之始;9天后,8月8日,正好是立秋,而紧跟着的8月9日恰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庚午日),自然就是末伏之始。所以,今年的三伏天共30天。
但是,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而不是像今年这样只有4个庚日)时,中伏就是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是20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詹婉容)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