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3-20
两个Harrimania planktophilus个体,吻部位于左侧。该蠕虫属于肠鳃纲(Enteropneusta),在未卷曲的状态下长度约为3.2厘米。
伯吉斯页岩化石群中发现的Spartobranchus tenuis。上图为管穴内外的不同个体,下图为管穴内个体的特写。
一种现生的肠鳃纲蠕虫,其吻部位于左侧,未卷曲状态下的虫体长度约为8.8厘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8日消息,近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克里斯托弗·卡梅伦(Christopher Cameron)在伯吉斯页岩化石群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蠕虫生物。该化石群位于加拿大幽鹤(Yoho)国家公园内,其年代约为5.05亿年前。
这项研究将在线发表在2013年3月13日的《自然》杂志上。研究确认了肠鳃纲的一个新成员:Spartobranchus tenuis。现生的肠鳃纲动物主要在泥沙中穴居,在浅海和深海中都有分布,但在化石中难得一见。肠鳃纲是半索动物门的成员,与现在的海星、海胆关系密切。“与其他拥有硬质部分的动物不同,这些蠕虫没有牙齿、鳞片或骨骼,它们的身体柔软,因此化石记录非常稀有,”论文作者克里斯托弗·卡梅伦说,“我们在文章中描述了Spartobranchus tenuis,这种生物在科学上是第一次发现,它也将肠鳃纲动物的化石记录往前推了2亿年,即寒武纪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一时期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半索动物门确定于19世纪,关于该门动物进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包括其起源问题,及其中两大分支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分支分别为肠鳃纲和羽鳃纲(pterobranchs,也包括笔石纲graptolites)。克里斯托弗·卡梅伦是研究半索动物门分类、演化和生物地理学的专家,他说:“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是,通过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肠鳃纲和羽鳃纲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Spartobranchus tenuis化石与今天的肠鳃纲动物形态之相似令人惊讶,但它们还会建造纤维状的管穴,”这种管穴形态可能正是半索动物门两个类群之间联系的重要一环,克里斯托弗·卡梅伦继续说道:“古生代浮游生态系统中笔石类的辐射爆发,正是通过它们管穴的多样性确定的。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管穴在肠鳃纲的演化过程中丢失了,但在笔石类中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也保留在今天的羽鳃类动物中。”半索动物门也与脊索动物门——人类所在的动物门类——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
卡梅伦说:“我们的实验显示,肠鳃纲动物通过鳃裂孔进行过滤摄食,如同无脊椎的脊索动物(头索动物亚门)。” Spartobranchus tenuis很可能以过滤海水中的有机颗粒为生。在幽鹤国家公园的沃尔科特采石场(Walcott Quarry)页岩段,有成千上万的化石标本。研究者推断,在早期伯吉斯页岩环境中,Spartobranchus tenuis很可能扮演着将碳从水体搬运到底泥中的重要角色。
细节分析显示,Spartobranchus tenuis拥有柔软的身体,包括一个短的吻部,吻后与领部相连,之后一个拉长的躯干,躯干末端是一个球根状结构,可能具有固定的作用。完整的标本长度约为10厘米,其吻部长度约为0.5厘米。大多数的蠕虫保存在管穴中,有的管穴出现分支,表明这些管穴正是蠕虫栖息的结构。(任天)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