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05
刘云山:国以才立 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新华网消息,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今年4月11日同“四个一批”人才建设第二期研修班全体学员座谈时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切实加强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全文如下: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一个国家只有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才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大师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人们提起英国,就会想到莎士比亚;提起法国,就会想到雨果;提起俄罗斯,就会想到托尔斯泰;提起印度,就会想到泰戈尔。纵览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正是有孔子、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才有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正是有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坛巨匠,才有了唐诗宋词的千古流芳;正是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一代大师,才有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灿烂辉煌。在新的时代,传承中华文明、创造先进文化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当代中国人的肩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力,必须培育一批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体,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造就一批有广泛代表性、社会知名度高的文化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兴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思想大家和文化大师的时代。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就是要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培养各门类的拔尖人才。可以说,这项工程是宣传文化领域的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对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宣传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有194位同志入选。两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制定出台有关规章制度,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帮助大家了解国情、开阔视野,组织部分同志到企业、农村进行调研,赴一些国家进行考察。去年,从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选派4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地方挂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同志们普遍反映,入选“四个一批”人才,是一种荣誉和信任,更是一种激励和责任。这两年,许多理论工作者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理论成果丰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许多新闻工作者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到一线采访,推出了大量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新闻报道。许多文艺出版工作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奉献了一批反响良好的精品力作。总的看,“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在社会上特别是宣传文化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各界也寄予厚望。目前,工程已列入全国“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宣传文化领域的优秀代表,同志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仍需要加倍努力,永不停步、永不懈怠。
第一,坚定信念,保持崇高的理想与追求。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是事业的基石。宣传文化工作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者、生产者,承担着以文化人的重要职责,尤其要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讲理想,当然要讲个人的奋斗目标,但个人的理想、自我的设计,应当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这样,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学大师巴金说过:“如果不是想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如果不是想对和我同时代的人表示一点友好的感情,如果不是想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为什么要写作?”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才使得巴金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心灵记录。冼星海之所以成为人民音乐家,也是因为他把个人理想同民族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幸福同全体人民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民族危难之际,冼星海放弃法国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切身感受民族的苦难,倾听人民的怒吼,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等不朽乐章,极大地激发了华夏儿女报效祖国的斗志。历史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自然应该成为每一位宣传文化工作者自觉的精神追求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不断培育养成的过程,最为关键的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使自己的心灵与祖国相连,使自己的情感与人民相系,使自己的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用更多优秀的作品和成果反映时代进步潮流,讴歌人民的英雄业绩,抒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第二,开阔视野,努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传播手段广泛运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宣传文化工作领域在不断拓宽、内涵在不断丰富。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长远的眼光,就难以适应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成为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宣传文化事业的舞台有多大,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视野就需要有多宽、有多广。我们应当放眼全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进一步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借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但历史上也吸收过西方戏剧艺术的有益经验。梅兰芳、程砚秋曾远赴欧美一些国家考察,积极借鉴西方戏剧发声技巧、舞台设计等方面的优长之处,进一步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力。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程中,我们应当有放眼世界的胸怀,有面向世界的气概。宣传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经验。宣传文化工作者应当胸怀全局,无论是理论研究、新闻报道,还是图书出版、文艺创作,都要坚持从大局出发,有利于推动党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凝聚历史智慧,引领时代发展。宣传文化工作者应当具备把握未来的能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将总结历史经验、反映现实问题和把握未来趋势结合起来,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揭示本质、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
第三,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宣传文化工作者应当把掌握过硬业务本领作为毕生的追求,潜心学习、苦心钻研、虚心求教。入选“四个一批”的同志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有的同志已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但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特别是现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继续学习、不善于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功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本领域的新知识,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都要认真学习、勤于涉猎,不断提高综合素养。过硬的业务本领离不开苦心钻研,要有真本事必须下苦功夫。王羲之的墨池,怀素的笔冢,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他们正是在长时间的苦练中不断提高,才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从古至今,学术大家、艺术大师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是扎扎实实的勤学苦练。现在,时代发展了,条件改善了,但勤学苦练仍然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发扬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千锤百炼中练就过硬的本领,打牢坚实的基础。过硬的业务本领还离不开虚心求教、相互学习。思想的火花往往在交流、碰撞中产生,艺术的灵感往往在切磋、沟通中迸发。当年,徐悲鸿和齐白石都是具有相当造诣的大师级画家,他们两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成为我国艺术史上同行之间彼此尊重、共同提高的典范。我们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善于向他人学习,虚心向同行求教,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努力打牢知识根底和业务根底。
第四,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攀登新的高峰。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理论的创立、艺术的进步,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思想大家、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勇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典范。齐白石花甲高龄“衰年变法”,自出新意,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境界。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深刻说明,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不创新就没有前途。现在,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创新时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文化来引领,创新的文化需要创新的人才来创造。宣传文化战线肩负着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宣传文化工作者要在倡导创新、促进创新的同时追求创新、实践创新,勇于解放思想,善于把握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造。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有超越前人的勇气,革除旧观念,打破老框框,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使我们的作品和成果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当代特征。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探索规律,自觉运用规律,积极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针对受众心理阐述理论、报道新闻、展示艺术,不断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推进文化的创新,要不断“向上”、“向前”、“向外”,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向上,就是要坚持正确方向,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向前,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向外,就是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宣传、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在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创造热情。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站在历史发展潮头,揽四方菁华,纳八面来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开风气之先,领时代风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
第五,脚踏实地,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古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宣传文化工作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尤其需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察实情、说实话,努力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中造就文化的进步。创造的源泉在实践中、生活中,一个有作为、有成就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应当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激发思想灵感,进行美的创造,使自己的作品和成果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贴近”,必须“三深入”,关起门来凭空想象,脱离实际、游离群众、远离生活,产生不了好的作品和成果,也成不了大家、大师。应当说,接触一些群众并不难,难的是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一定要深入基层,到农村、去工厂、进社区、下部队,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保持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安危冷暖,品味他们的酸甜苦辣。相声作家夏雨田在创作生涯的几十年间,每年都要到基层体验生活三四个月,与战士、工人、农民、运动员一起摸爬滚打,在医院倒痰盂,在澡堂服务顾客,想方设法走近各种人物,熟悉群众的语言和心理。他说,只有扎根生活、扎根群众,才能开掘出“笑”的矿藏。正是有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他才创作出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搞理论研究、新闻报道、文艺创作,需要有长期的生活积累,不但人要沉得下去,而且心要静得下来,不能指望一夜之间红遍天下,成为大家、大师。我们应当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认认真真地搞创作,甘于寂寞、不慕虚名、力戒浮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第六,德艺双馨,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不朽”之说,就是“立德、立功、立言”。惟有先立德,才可以立功、立言。宣传文化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理应具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做到德艺双馨。敬业、勤业、精业,是德艺双馨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常香玉有一句名言叫“戏比天大”,所谓“戏比天大”,实际上是把艺术当作生命,这是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观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海南日报有个记者叫甘远志,在采访中不幸殉职,年仅39岁。他在报社工作1095天,发表了1051篇稿件,几乎每天都要发表一篇,可以说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没有对新闻工作的极端热爱,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德艺双馨,还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邹韬奋当年主编《生活》周刊时,不论是编发稿件,还是刊发广告,都坚持对读者负责。他认为,登什么不登什么,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完全看内容。内容合适、健康的就登,否则,“虽出重金”也一概拒绝。这种做法,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近年来,我们针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买卖书号、抄袭剽窃等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整治,就是要维护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号召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既要积极倡导、宣传、研究和阐述,也要身体力行、自觉实践。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带头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努力贯穿“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用作品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社会风尚。入选“四个一批”的同志都是宣传文化战线的优秀人才,不少同志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越是这样,越要时常念及社会的培养,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厚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德艺双馨、德才兼备,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
人才的成长,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认真实施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宣传文化工作队伍。一要营造良好环境。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在学术研究中提倡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中提倡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努力形成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浓厚氛围,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真正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二要拓宽培养渠道。人才工程,重在培养。要采取多种方式,经常通报宣传文化战线的工作情况和重大部署,让大家及时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精神。这两年,我们组织“四个一批”人才挂职锻炼、调研采风、短期研修、出国考察等,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下一步,要注意改进方式,拓宽渠道,不断扩大覆盖面、影响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要把考察采风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把短期培训与脱产进修结合起来,把岗位培养与挂职锻炼结合起来,既培养又使用,既提要求又压担子,真正让大家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三要创造有利工作条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为“四个一批”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等提供经费资助。对大家的优秀成果和作品,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社会影响。要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制度,深交朋友,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多办实事好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四要发挥工程的带动作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要发挥工程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才成长。要经常组织“四个一批”人才与同行座谈、研讨,促进整个宣传文化队伍在思想、业务、作风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要组织“四个一批”人才到高等院校举办讲座、报告会,讲述成长历程,交流思想心得,介绍创作经验,引导更多合格后备人才加入到宣传文化工作队伍中来。要以“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为龙头,逐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老中青相结合、覆盖不同门类的优秀人才群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领域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宣传文化单位凡是搞得比较好的,都有一两个擅长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在宣传文化系统培养一批政治强、作风正、勇于开拓、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中宣部制定了宣传文化系统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办法,提出了相关目标与措施。今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经营管理人员,经过若干年的培养,使其成为宣传文化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个时代的思想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为宣传文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宣传文化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我们欣逢盛世,机遇难得,可以说,有才华就有施展的舞台,有创造就有成功的机会,有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一定要珍惜党和人民创造的条件,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机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不断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刘云山:发挥“四个一批”作用 切实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第二期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研修班4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11日在同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老中青相结合、覆盖不同门类的优秀人才群体,为繁荣发展宣传文化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文化领域的基础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目的是要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通过培训研讨、调研采风、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入选人员的培养,在社会上特别是宣传文化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已列入全国“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
刘云山: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加快培养宣传人才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即用5至10年时间,培养造就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编者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宣传文化战线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共同组织,中宣部具体实施的,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日前全面启动。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宣传文化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四个一批”人才是指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将有助于宣传文化系统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有利于凝聚人才人心,增强人才在宣传文化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的能力,为宣传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证。
“四个一批”人才选拔办法规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人选一是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有较大的专业成就,三是要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0周岁以下。对于个别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可以破格推荐选拔。
巴人论评
但愿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实行人才排党主义
我们非常高兴听到中宣部开始由整治人才理念转变到建设人才理念。确实,自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出现什么为世界所倾倒的“人才”。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和社会不能长出“人才大家”,不能为世界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代言,这个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就会非常微小,更不用说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兴旺发达了。
我们知道,宣传部一贯主要承担着控制舆论、控制思想的所谓重担,实际上就是控制人民群众的言论和思想。长期以来,这种控制,实际上就是在封杀新思想、新文化和新发明。政治挂帅,以党为河界分流,社会会怎样呢?很显然,党派天马行空,势必堵塞言路 。人人惧言,就会制肘思想交流,即便具有发明创造想法也是不敢冒尖一步,甚至是为了发明创造的讨论都会受到政治猜疑,如此严酷环境怎么可能实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呢?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要能不断叠现影响世界的“人才大家”,我们一定都会感到非常奇怪!
人总是要思想的,要清洗掉人脑海中的思想,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要思想消失只有肉体灭亡才能办到。当然,中宣部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就是这样干的。现在,整死过千千万万人才的中宣部开始提倡“国以才立”了,这种变化确实很巨大,同时,我也有所疑虑。我希望这些宣传部门不只是口头上如此念经,更重要的是行动证明,而且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作为。如果借“养才”之名,干尽分疆划流、排挤异己之实,那就更不是在“扶才”“爱才”了。
在我看来,人才不是在数量上可以确定的东西,社会生生死死每天都会发生,新陈代谢是无法毁灭的规律。圈画人才是一种非开放、非公正性的做法,也极大地阻碍了人才的成长。据说,历史上甘罗十二岁担当宰相,这也说明人才是变化、成长、竞争的人才。那种建立人才圈子的作法,不仅剔除了人才正常竞争,而且也是在毁灭社会正义,抹杀人才,埋没人才。社会总是发展进步的,不是仅仅几个人才就能支撑的社会。圈画人才的一党专政之做法已经很多年了,成效怎么样呢?这确实是导致中国人才日益矮化的重要原因。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欠缺公平而正义的人才成长环境。
社会人才以党派分流,表面上看是保党繁荣的举动,实地里是在贻误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祸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这样的作孽早就应当停止了!不是我们有意怀疑党的能力,而是那么多活生生的事实早告诫我们必须有所防范:但愿这种戴有色眼镜的选才举动,不是新一轮大规模剿杀人才的“始作俑”!
俗语云:是不是狐狸,看一看尾巴就知道了。有时候,我们可能真的需要实践到这一步才行呢。
[特大狗官霸夜半注毒杀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