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ggy(北京 学生)
假如地球表面完全被海洋覆盖,会出现高智慧生物吗?最近,科学松鼠会的博客上,出现了一组这样的讨论。我们选取了一位讨论者的发言,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当然,凭空设计一种生物的构造和生活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上帝的活儿不好揽。也许现在就有一个和我所想全不符合的家伙,正气定神闲地在神秘海底漫步。我们一思考,他就会发笑。
■ 生存方式
1 最可能在哪里产生?
他们无法在深海中生存。这里温度低、压力大,影响动物体内碳酸钙的沉淀。深海动物的石灰质外壳、骨针和骨骼的形成速度很慢,外壳薄而脆或者很柔软。这显然不利于形成颅腔,因此也就无法保护大脑免受震荡。
同时,深海里食物稀缺,动物们多是依靠顶层掉下来的食物碎屑为生,大都进化出超大的嘴巴。为了平衡体重,嘴的特化就导致了脑的萎缩。而在深海热泉附近,生物群落虽然繁盛,但由于温度较高,那里的生物生长得太快。(热泉蛤类的代谢速度比一般的深海蛤快了500多倍)过于短暂的生命历程恐怕难于进行思考和交流,产生智慧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很大。
但他们又必须生活在海底———至少在进入“高智慧”阶段之前是这样。因为要建设文化需要固定的活动地点。这样才能将工具和信息存放流传下去。否则可能会出现以下谈话:“我的剑掉了。”“在哪里掉的?”“在左边裤子口袋掉下去的……”
所以他们应该生活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浅海区。而且是热带浅海区。这里温度较高,食物丰富,生物多样性良好,产生智慧生物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2 食肉还是食草?
没有陆地也就没有开花植物,因而也就没有果实和种子。所以那个时候的植食动物只能吃叶片和藻类。这部分营养不够丰富,需要大量进食才能满足需求———所以吃竹子的大熊猫、吃草的狮尾狒和其他大型食草动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吃上。
虽然吃肉,可他们却不会是“猛兽”。对凶猛的食肉动物来说,生存之道是速度和力量,智慧的用处不大。
那么,我们的智慧生物究竟吃什么呢?或许,该从他们的手出发:灵巧的手应该是从他们祖先适应于精细操作的肢体进化来的。而适应于游泳的鳍足过于特化,不可能进化出手。比较有可能的,是用来敲开或者掏出动物的软体以食用的触手。所以,他们可能是以海底贝类为食的———女孩子发现贝壳以后,会仔细地把珍珠拣出来扔掉,然后优雅地舀里面的软体来吃。
虽然脑袋的相对大小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对智慧的产生而言,它的绝对大小也同样关键。所以他们的身体应该不会太小,因为一个小的身体无法供给一个硕大的脑袋。但身体太大也不行。身体越大,基础代谢就越高,花在进食上的时间也就越长,(梁龙每天除了进食,可能什么事也不做)就像上面说的,智慧生物嘛,每天花在上网、购物、打游戏上的时间还是要保证的。
3 他们如何看这个世界?
声音在水下传播的速度是在空气中的4倍,而且可以传播的极远。所以我们的智慧生物或许具有发达的听觉,而且有可能具有回声定位的功能。
光的水下传播就比空气中差多了:光波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穿透能力弱,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粒的阻隔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或反射,而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和黄光,穿透能力虽强,但容易被水分子吸收。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在比较浅的海域内,海水中偏红色的光会多一些。如果这种生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话,那么他们一定对红光比较敏感。超过100米后,海水中偏蓝色的光会多一些,生活在这个区域的话,就会对蓝光更敏感。如果他们能够浮出海面,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是黄色和青色的。
水生动物没有体毛,不过体表可能会有黏液,尽可能减小运动时的阻力。但因为有比较精细的手,所以阻力还是较大,所以他们很难是个游泳健将。而游得不快,就有被捕食者吃掉的危险。这样就不能生活在太空旷的海底,而应该是地貌复杂、易于躲藏、大型捕食者不易接近的地方,比如珊瑚丛中。
最后,他们还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寿命: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总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被后人掌握的(光受个义务教育也要九年呢……)。
■ 文化科学
1 他们的文明从何开始?
伴随着洞开一线的璀璨文明,他们的先祖会如何解释世间万物呢:“……昔者,天地未分,元气鸿蒙,有生其间,历万八千岁,始振翼而起,激湍甚箭,狂浪若奔,清轻者乃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夫者,人面鱼身而赤,绝云气,负青天,去地九万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
他们的太阳神就是一条提着灯笼的鱼,在头顶巡游。看多了小鱼小虾自己从海水里“凭空冒出”的情景,他们会尊“水”为造物神。在他们眼里,水的“上面”或许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因为大多数水生生物在死亡以后就快速浮上水面,“升天”了。
他们的文字会出现得晚一些。在水里无法制作泥板,要刻甲骨文,又需要硬度较高的工具。考虑到在传声方面海水比空气有优势,他们会尝试用敲击声来传递复杂的信息———所以他们可能在发明文字之前先整出了莫尔斯码。
2 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他们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景物都落在97.6°夹角以内。这样就会觉得太阳移动的范围很小,很难觉察到东升西落的变化,所以他们很可能不会有东西南北的概念。(有三个自由度,还没有方向,天啊……)
为了减小阻力,他们不穿衣服。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用海带做比基尼,而是把自己的便便埋起来。
最爱美的女孩子也不洗澡。她们最喜欢往身上涂有香味的黏液,但只有你靠得很近了才能闻到香味。在海底,味道的扩散速度还不到空气中的万分之一。
因为海水传声又快又远,所以他们的歌手开演唱会的时候从来都不用扩音器。这样的坏处是,歌手会被粉丝们的尖叫声震晕掉。被声音问题困扰的另一类人是小情侣们。为了悄悄话不被别人听到,他们要跑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躲在海带丛里来说。否则就要戴上很丑的“消音口罩”,结果根本无法打kiss。
3 他们会发展出科学吗?
数学上采用什么进制取决于大家触手的数目或者指头的个数。如果他们长得像章鱼,很可能是八进制。因为不用耕种,也就不用丈量土地,所以他们的平面几何学无法在文明早期就快速发展。
在物理方面,他们可能很早就发现了物体上浮和下沉的奥秘。不过他们应该没有水平面的概念,水平面只能是作为“与铅垂线垂直的平面”而出现,或许叫做“铅垂线垂面”也说不定。定律“在铅垂线垂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会很早被发现。但“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的说法更难推翻,而且即使可以发现牛顿三定律,也很难发现万有引力。
气象学家只需要监测飓风就可以了,因为飓风会破坏浅海的珊瑚礁,造成他们的大量伤亡。天文学还是要的,不过在水下进行天文观测将十分困难,日心说的提出肯定是要大大推迟了。
海底无法点火,因此对化学的研究恐怕会极度地推迟。如果出现了化学研究,或许首先会是和气体有关的反应。他们的化学家做起实验来,烧杯底儿都是朝上的……
[新京报 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