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4-05
偶然还是必然?西南大旱加剧南水北调西线争议
虽然耗资千亿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010年尚未开工,但在国务院正式公告停止建设之前,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游说并未停止。
今春,西南百年难遇的大旱给了反对者一个理由。
民间科考队长杨勇1991年曾徒步考察雅砻江,是“反对派”。“如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现在在运行”,杨勇说,“西南大旱,又遇春耕期,又是枯水期,北方地区也是需要水的,水也不能停,到时候怎么办?”
刘树坤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而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野认为,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还是合理调配水资源。大自然有个周期性变化,今年西南旱情比较特殊,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与整个气候状况有关。
干旱,偶然还是必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按2000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为469亿元,第二期工程为641亿元,第一、二期工程合计为1110亿元,调水90亿m3;第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三期工程共3040亿元。第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前后开工。
关于西线工程,西南偶然大旱还是必然大旱成为新变量。
吕娟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这些天她在广西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官员们研究抗旱。
“这些地方也不是第一天开始干旱,2005年干旱也不小。”吕娟说。就西南大旱的原因,吕娟介绍,西南这几个省气候带比较复杂,有七种气候带,地形高差比较大,也很复杂,降雨量分布不均。
另一方面,当地工业农业都发展很快,用水量大大超过供应,再就是水利工程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今年降雨少,水库也蓄水不足,造成了一不降雨就干旱。
她认为,当地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水利设施。“至于未来当地降水量怎样变化,现在还不好说。”
杨勇说,这次大旱,反映了抗旱救灾应对能力脆弱,建了这么多水库,但没有很好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同时地方的产业布局,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粗放型灌溉造成用水大户,水利设施基本起不到作用,这时更应该要调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水利调度机制,根据气候水文用水量等数据分配水资源,还必须要有应急预案。”
取水是否影响西南诸省?
西南各省存在将来干旱频率加剧可能性,那么按照现有的西线工程取水方案,是否会影响西南诸省用水?
根据2002年底国务院批示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西线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调水50亿立方米,第三期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
2005年6月,水利部下文,鉴于西北地区缺水量较大,将规划的第一、第二期工程合并,推荐调水量80亿立方米。
其中,通天河调水75亿~80亿立方米,从雅砻江调水45亿~50亿立方米,从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调水40亿立方米,共调水160亿~170亿立方米,调水量约占引水坝址径流量的65%~70%,还有35%~30%的水量下泄。
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出,该方案从当地生态环境角度考虑,规划的下泄水量和调水量都是合适的。“从全河看,调水所占比例不大,通天河调水80亿立方米,占金沙江渡口站径流量的14%;雅砻江调水65亿立方米,占全河径流量的11%;大渡河调水25亿立方米,占全河径流量的5%。”
但杨勇认为,目前这个时间段,是枯水期,年径流量最小的时候,西线工程取水的地区这几年也都是暖冬,区域整个降水量和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以长江源区控制站直门站为例,六十年代建站以来峰值时300亿立方米,最少的一年是70亿立方米,两者相差很大。2000年以来,总体是呈下降的趋势,大概在100亿立方米左右徘徊。
张野分析,就长江而言,每年从长江口流出的水量达9000多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三线调水量不超过450亿立方米,不超过长江水量5%,因此从多年水量上来讲,旱情不影响调水,也没有长江上游无水可调的担忧。
滴灌系统与西线工程
复旦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戴星翼说,“与其调水,不如节约用水”。
他认为,中国的北方地区应该学习以色列,大面积普及滴灌系统。以色列北部地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也就500毫米,相当于陕北地区,以色列南部地区是典型沙漠地区,年降水量100毫米,但以色列农业仍很发达。
戴解释,如果搞滴灌系统的话,同样的水灌溉面积可以大十几倍。“但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对于反对者来说,一个“好消息”是,自从2009年度南水北调工程5000万元的研究经费至今没有下发,外界已经揣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经“耽搁”了下来。
但另一个消息是,2009年11月24日,水利部称,根据中央政府批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取水范围都在长江流域,不包括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河流。
这是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最近的官方说法。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仍排在日程表上。
名词解释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道
西南大旱影响粤西 未来或现较重春旱
新华网广州4月2日电(记者 吴涛)记者2日从广东省三防办、气象局获悉,因今年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及西南地区大旱影响,西江流量减少近六成。4月1日5个监测点达重旱等级,粤西粤东超过11万人用水受影响,受旱土地面积30多万亩。随着春耕生产用水高峰到来,粤西、粤东潮汕平原或将出现较重春旱。
据广东省气象局监测,广东3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六成多,尤其是西南部偏西的湛江、茂名等地偏少八至九成,粤东潮汕平原的潮州、揭阳等地也偏少六至八成。
广东省三防办常务副主任贺国庆说,截至3月31日,因降水持续偏少以及西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大旱,西江上游来水明显偏少,西江上的高要水文站流量为1150立方米每秒,比常年同期减少57%。受此影响,粤西地区春旱抬头,当前受旱面积28万亩,1.1万人用水受影响。粤东地区也因降水不足出现旱情,当前受旱面积5.5万亩,10万人用水受影响。据广东省三防办监测,受旱土地均以轻旱为主。
据广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新光介绍,截至4月1日,广东全省有5个监测点达到重旱等级,22个达到中旱等级,重旱点主要分布在粤西的雷州半岛。
贺国庆表示,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受冷空气影响,未来广东将出现小到中雨的降水过程,但未来广东降雨将持续偏少。随着春耕生产用水高峰到来,粤西地区、粤东潮汕平原地区将可能出现较重春旱。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