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7-22
文/马红漫
真正影响相关产业的并不是“房地产”,而是建筑业,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家电、装修等都是因为建筑业的兴旺而被带动。房价下跌恐慌论纯属杞人忧天。
楼市调控“组合拳”发力至今,房价坚挺而成交萎靡。恰恰在这一敏感的“攻坚期”,“房价不可下跌”的声音再度放大。对此,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等三部委近日分别强调“楼市调控不会松动”。
相关部门坚持既有调控路线的公开表态,让渐次模糊的市场预期有所明晰。但应当看到的是,楼市调控基调不动摇的关键在于,放弃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政策目标,转而寻求“实现房价理性回归”的政策诉求,让降价成为政策导向的表现。
时下,对楼市影响较大的言论有二:一是“房价下跌幅度不能超过25%,否则对谁都没有好处”;另一个是“一线城市房价下跌10%或许是政府容忍的极限”。这些言论激起涟漪一片,仔细品味难免心生疑窦:房价下跌的极限到底是多少?究竟是25%还是10%?这两个数据的论据又是什么?
在这些反对楼市调控继续深化的声音背后,主要有如下定性理由的支撑:其一,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拉动经济的作用非常重要,房价下跌将会殃及数十个关联行业;其二,房价下跌将会让已购房百姓的资产缩水、银行坏账激增,社会及金融安全受到威胁。
其实,这些支持高房价的理由只是采用了“障眼法”罢了。对于经济拉动问题,真正影响相关产业的并不是“房地产”,而是建筑业,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家电、装修等都是因为建筑业的兴旺而被带动。房地产与建筑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通过高房价获得了建筑投资之外的暴利,而被炒高的房价其实与下游行业需求并无直接关系。
以此而言,如果说房地产市场低迷伤害了下游产业需求,那么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幅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不是向高房价利益群体低头。购房者与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现实困惑实则为楼市调控的“阵痛”。如若任凭“一房独大”的经济结构肆意发展,那么就意味着购房挤占开支、挤占消费,银行坏账扩容问题将会积重难返。长此以往,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将无从谈起,宏观经济将会因此被房地产业深度“绑架”。更何况,自住购房者往往会对自身还债能力有合理考量,房价下跌并不会新增经济负担,顶多是为自己的“误判”心有不甘而已。只有那些投机者才会因房价下跌而饱尝资产缩水之痛,并因资金周转困顿而加剧银行坏账风险。坚持楼市调控只会驱赶走这些风险因素,而不是放大。
房价下跌恐慌论纯属杞人忧天,当前楼市调控的核心就是为供求双方营造自由博弈空间,让市场自发寻求合理的价格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房地产业要放任不管,相反,排除楼市“杂音”主管部门大有作为。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保持了38.1%的高位增长,远高于去年同期。这表明,现有调控政策的震慑作用尚未真正体现。此时就有“房价下跌恐惧论”甚嚣尘上,实为杞人忧天。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