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31
美联储正在为明年的衰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美国感到未来会很冷,所以先穿衣服。所以,美国金融危机将会在明年卷土重来,也许比此前的危机爆发还严重。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出现外需紧缩,国内产能过剩矛盾不解决,中国的长期发展就会越来越因缺乏需求动力而陷入低速增长,甚至爆发生产过剩危机。中国当前所有的问题,就是围绕着怎么创造一个新需求,但新需求不可能是战略新兴产业来创造的。我认为,经过结构调整,把“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矛盾解决掉,从而解脱外需萎缩而内需也打不开的困境,释放出被城市化缓慢而压抑的巨大需求,我们所有的矛盾就解决了。
南都记者龙金光 实习生任莉莉 发自北京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我国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冲击。在后危机时代,推进城市化,释放因城市化缓慢而被压抑的巨大需求,解脱外需萎缩而内需也打不开的困境,既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已成为共识。
10月27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多处提到城市化问题,如“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等。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指出,推进城市化,亟待加大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形成了以城市化为中心带动改革与发展战略全面调整的格局。
美国金融危机明年会卷土重来
经过结构调整,把“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矛盾解决掉,从而解脱外需萎缩而内需也打不开的困境
南都:在您看来,我们是否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
王建: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至今仍深陷其中,必然再经历一次金融危机。从国际来看,目前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3000亿美元的刺激政策,说明美联储正在为明年的衰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复苏中的美国经济没有问题,它为什么现在继续推出新的宽松政策?说明后面有更大的危机。美国感到未来会很冷,所以先穿衣服。虽然还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以什么程度爆发,但从美国现在的举措可以看得出来,后面一定是大爆发的,否则用不着这么去做。
日本泡沫破了以后,之所以15年没走出来,是要消化当时不良债券。现在美国形成庞大的不良债券,但我们没有看到他怎么处理这个债券。他只是把不良债券藏起来,希望争取到解决问题的时间。另外我们虽然看不到不良债券是多少,新的坏账还在。原来的不良债券不仅没有消化掉,新的债券还在。所以,美国金融危机将会在明年卷土重来,也许比此前的危机爆发还严重。
南都:在外需萎缩的背景下,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可以理解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经济增长的引擎?
王建:国务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是为了找到新投资的出口,继续拉动中国增长。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生产过剩。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出现外需紧缩,为保增长,我们的四万亿投资又形成了很多项目,这么多项目产能释放又是出现在十二五中期,使中国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增加投资来扩大需求的办法之所以走不远,就是因为投资增长的最终结果是扩大供给。所以扩大投资不是在解决矛盾,而是在累积矛盾。
国内产能过剩矛盾不解决,中国的长期发展就会越来越因缺乏需求动力而陷入低速增长,甚至爆发生产过剩危机。中国当前所有的问题,就是围绕着怎么创造一个新需求,但新需求不可能是战略新兴产业来创造的。
我们的目标提出未来新兴经济产业到十二五末占到8%,8%当然不是经济主体了。中央提出来的目标不是要靠新产业、新技术解决增长瓶颈,摆脱中等发达陷阱。是现在没有新的投资方向,需要开拓新的投资方向而提的。不投不行,投了又更矛盾,我们就投一些新的东西,就没有所谓长短的问题。
释放出一种新需求,我认为主体在于经过结构调整,把“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矛盾解决掉,从而解脱外需萎缩而内需也打不开的困境,释放出被城市化缓慢而压抑的巨大需求,我们所有的矛盾就解决了。
中国只能走大城市化的道路
城市化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渠道,推进城市化应当分成“存量”与“增量”两个阶段
南都:在你看来,城市化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王建:是的。我们应当看到,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还在恶化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居高不下的结构性失业和就业不足,公共部门负债不断膨胀。美国推出新的宽松政策,使中国面临内外需紧缩。
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将使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往“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很难持续。包括高投资、高出口和“人口红利”在内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的衰减趋势不可避免,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稳妥推进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巨大需求。
而城市化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渠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城市化对创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城市化将对生活服务业、城市公用业、医疗、教育、金融、电讯、文化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产生巨大的需求,第三产业又是创造就业最大的行业。
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是我国消费率低、投资消费失衡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没有缩小国内城乡和区域差异,过去的高速增长好像并没有受到这些差距扩大的约束,这些差距将会成为是否能维持高增长的一个重大障碍。如果出口和投资增长的疲态不改,消费增长将是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在这个阶段,即经济增长在需求上将由过度依赖于投资增长的老模式,转为主要依赖消费需求的释放。而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及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形成明显的约束。
南都:我们应怎样去推进城市化呢?
王建:推进城市化应当分成“存量”与“增量”这两阶段。“先存量”,就是说先把已经稳定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庭,转换成城市人口。而增量城市化,即通过政府规划使原有城市改造、扩容与新增城市建设,引导中国的城市化向建设大都市圈方向发展。
南都:城市化向建设大都市圈方向发展,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王建:由于中国的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只能走大城市化与大都市圈的道路,它可以大幅度节约交通用地的需求。
以城市化带动改革全面调整
住房问题将会是城市化的阻碍之一,就要求进行二次房改,就是有一半人由政府来解决住房问题
南都:在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土地、住房、教育等问题,应如何去解决?
王建:城市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然是总战略,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那就一定会牵扯到很多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一动,次要矛盾也跟着变。一个大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一定改变原来的利益分配结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统一的考虑。
高房价之下无城市化,住房问题将会是城市化的阻碍之一,就要求进行二次房改。因为199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房改,房改的主要方向就是市场化,大家都去买房子,中国土地稀缺使老百姓仍然是买不起房,我们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二次房改,就是有一半人由政府来解决住房问题,政府拿这个钱出来,给他们盖房,政府把这个土地批租出来是不可以再收钱的,就要为农民提供他们能住得起的房子,这就是一个改革。
如果大规模建廉租房,土地财政收入会减少,政府不愿意,土地财源没了,这就要求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为什么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因为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中央给地方派了责任,但资金没有给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就要去找钱,这就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需要改革。
另外,农民进城怎么进,他们的土地怎么处理,又牵扯到土地流转体制等配套问题,还有社保、医疗、教育,需要多少资金,等等一揽子问题,需要中央拿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以城市化为中心带动改革与发展战略全面调整的格局。
南都:你刚提到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那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呢?
王建:首先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就是要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先集中、后返还”的财政体制过渡。
南都:我们看到,实施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在十一五开始这个试点了,你认为这个模式怎样?
王建:省管县不是重要的,过去市管县有问题,那省管县就没问题了吗?最好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地方政府为了自己,分灶吃饭就形成独立财政利益,不愿当地企业向外发展。比如:福建的企业到广东去投资,福建政府不愿意,因为财源跑了,行政编制割断了资源配置。本质不在于省、市管县,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了省呢?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先集中后返还。
统筹:王钧 冯启若
统稿:李召 陈宝成
时事新闻中心、经济新闻中心联合制作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