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限期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引热议:时速太低不如骑车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6-16

 

限期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引热议:时速太低不如骑车

  新华网合肥6月13日电(记者詹婷婷 姜刚)刘娇是安徽省芜湖市天门山路上一家超市的收银员,由于住处离工作地点较远,她打算购买一辆电动自行车代步,可最近在中国引发热议的一纸文件让她犹豫了。

  日前,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市区按现有法规及国家标准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制定整改规范。

  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0公里”就是“国标”中的“一票否决”条款,不符合该标准的均为超标车,禁止生产、销售、上路。

  “买电动车,就是图个快和方便。如果时速太低,我还不如骑自行车呢。”刘娇说。

  在通知引发的热议中,有不少支持的声音。“看到电动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真觉得不安全!”在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朱敏认为,让电动车“慢”下来很有必要。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2009年,电动车事故造成死亡3600余人,比2004年增加了约6倍。电动车在城市交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一直让交警部门十分“头疼”。

  记者近日在合肥市的电动车销售一条街随机采访中发现,许多购买者在询问的时候非常看重电动自行车速度是否够快。在一家电动车销售点,销售员小赵告诉记者,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大多是符合“国标”的,即出厂时的标准时速是20公里。

  “很多人觉得时速20公里太慢,所以有不少市民要求拆掉限速线来提速。”小赵说。

  安徽省电动车行业协会会长陆体才表示,现在中国大多数电动车生产和销售厂家都按要求限制了电动车车速,但也还会有少数使用者自己或找行家改装,造成车速过快。

  安徽省路基亚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益军则表示,无论是速度还是重量,1999年的电动自行车标准早已跟不上技术的进步。

  现有“超标”电动车未来何去何从也成了部分民众关心的话题。合肥市民吴永亮说:“我家有两辆电动自行车,都‘超标’,要真是都不能上路,耽误了工夫不说,报废的损失谁来买单?”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表示,电动自行车标准的修订,国家已经明确了“四项原则”,是对企业的生产、路权的管理、以及消费者安全权益的综合考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利益都要兼顾到。

     [新华网]

禁行电动自行车是公权力对私权的侵犯不应出台

  ■经济人之苏振华专栏

  最近深圳市发出通知,从6月6日到12月5日,在主要区域24小时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对此,南方都市报昨天发表了王则楚题为《对电动自行车必须进行合法审查》的文章,文章指出,此类禁令应事先提交人大进行合法性审查,并要对利益受损群体进行经济补偿。

  这一看法,当然是成立的。但是,就禁行电动自行车这一具体议题而言,还不仅仅是一个程序问题,而是能不能提出这一动议的问题。

  首先看看深圳市禁行电动自行车的理由。深圳市给出的主要理由是,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增加了交通事故。据统计,2010年,深圳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268宗,造成64人死亡。此类理由,就是用某一种后果来对一种行为进行一个价值判断,其逻辑就是,某种行为造成了恶的后果,就应该予以限制。这样的逻辑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得把前后的因果关系紧密对应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的人之权利是否具有合理性,是不能用行使这种权利所造成的可能的后果来进行判断的。比如说,一个长相极为丑陋的人,走在街上让很多的人受到了惊吓,那么是不是可以禁止这个长相丑陋的人上街呢?显然是不能的,对于这种情况,只能是街上的路人自我约束,不要去看这个人,而不能要求公权力来限制这个人上街。这个道理很简单,其实就是说,自由上街乃是一种根本性的权利,这一行为尽管造成了某种后果,但仍然是不能允许公权力来干预的。的确如此,在人类社会中,有一些行为是不能受到公权力的干预的,这被称之为“基本权利”。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今天,对什么是“基本权利”是有相当的共识的,比如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都属于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是对基本人性的最低限度的保障,故而是不能允许公权力以任何理由来侵犯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就是这样一种基本权利。这与骑自行车、步行、开汽车一样,都是一种通行方式,本质上并无区别,同样也是会造成交通事故的,难不成都禁了么?故禁行电动车,是在侵犯基本权利,这样的行政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政府没有权力来干预这样的基本权利。

  进而,一项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政策所造成的影响。在深圳这样的城市里,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主要是低收入的务工人员,他们的工作奔波劳累,经常要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跑来跑去,比如送快餐的打工仔、比如一天奔波几个工地的装修工人,这个群体,是社会中最需要获得帮助和支持的群体。禁行电动自行车,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公共政策,是不能以伤害弱势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相反,应该为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在这一意义上,禁行电动自行车这样的动议是不能允许出台的。

  当然,真实的情况要复杂一些,电动自行车的确造成了一些交通事故,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加强管理就可以了,比如对行驶速度进行一些限制等。这好比菜刀被用于杀人了,解决的办法不是禁止菜刀,而是对菜刀的用途进行限制。即便是电动自行车的确造成交通事故的确很难管理,政府也只能是想办法完善公共交通,给居民出现提供更多的便利,吸引车主主动放弃使用电动车。这样简单地一禁了之,本质上是公权力对私权的过度侵犯。(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南方都市报]

深圳突然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市区行驶遭质疑

  央视《新闻1+1》2010年6月9日播出《电动车限令,为何陷争议?》,以下系节目实录:

  导视:

  解说:

  主要区域24小时 电动自行车深圳遭禁令。

  交警:

  从六月六日开始到年底不要上路了,注意安全吧。

  这是限行的通知,你要自然只有,深圳部分区域是不可以行驶的。

  解说:

  有些人拍手称快。

  深圳市民:

  (骑电动车)很危险,要是取缔的话就更好。

  解说:

  有些人叫苦不迭。

  深圳市民:

  禁行电动车的话,我们的工资也少了一半了,电动车送四六十个,自行车最多送二三十个了。

  李先生:

  你想一下一桶水四十斤,送五六桶水,自行车能承受得了吗?

  解说:

  安全隐患、管理难题、现实需求,一座城市如何平衡这多重考量?《新闻1+1》本期关注——“限电令”为何陷争议?

  主持人(劳春燕):

  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1+1》。

  电动自行车也就是电动车,让很多人是爱恨交加,爱它的人说电动车又经济又实惠,而且也很环保,恨它的人说电动自行车在街上横冲直撞,造成不少交通事故。到底怎么管,怎么治,反复了很多年。深圳有了50万辆电动车,现在最新的做法是限制电动车上路,这个“限电令”也是引发了很多的争议,一起来看。

  (播放短片)

  黄维江(罗湖交警大队东门中队交警):

  这是限行的一个通知,现在我贴到你车上,你要自己知道,现在部分区域是不可以行(驶)的。

  解说:

  近两天,深圳的一些电动车突然被贴上的执法通知,车主被交警口头劝告,电动车不能上路了。对于深圳50万辆电动车车主来说,6月6日是一个转折点,从这天开始,深圳主要区域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而这个决定来自深圳紧急下发的一纸地方“限电令”。

  字幕提示:

  2011年6月7日新闻

  口播新闻:

  今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深圳召开,为了给大会营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深圳从昨天开始限制电动自行车行驶。

  解说:

  消息来的有些突然,上个月26日深圳市公安局和交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6月6日开始,到2011年12月5日全天24小时深圳主要区域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深圳交警部门的解释是,近年来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大幅上升,影响了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此举也得到了一些市民的赞许。

  深圳市民:

  像这样转弯的话,他们都不理的,你像开车他就直接打尖过来,很危险的。我觉得要是取缔就更好。

  解说:

  虽然禁令已下,但是如今深圳街头还是能看到不少电动车的身影。深圳相关部门表示,本月是政策实施的缓冲期,以宣传教育和劝阻为主,从下月开始,违规上路的驾驶者将面临200元罚款的处罚。

  黄维江:

  往后延时一个月,是一个警告执法(期间),派发这个通知,还有一个口头上的教育,转变一下他们的出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啊,搭公交车啊。

  解说:

  安全隐患、事故多发,有公众为此叫好,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这会带来不便。

  深圳市民:

  确实是很不方便,你看我们在中心区那边上班的话,你不可能步行,那边又没有地方住,这是很困难的,公交车又没有。

  解说:

  深圳市民李先生平时经常要帮人送水或送货,电动车禁止上路让他措手不及。

  李先生(深圳市民):

  你想一下一桶水四十斤,送五六桶水,自行车能承受得了吗?从这里送到地王那边,一身汗也送不到。

  解说:

  灵活实用的电动自行车被认为是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深圳市5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里跑速递的起码有八九千辆,如今的一纸禁令让深圳的快递送货人员叫苦不迭。

  梁先生(深圳市民):

  一般送快递、送水自己方便,帮老板打工送点货。那就没自己(以前)那么方便了嘛。

  龚明豪(快递员):

  禁行电单车的话,那我们的工资也少了一半了。(以前一天快递)送五六十个,自行车最多(送)二三十个。

  解说: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广东省的快递服务量已经占到全国的约四分之一,其中深圳又占广东市场一大部分份额,辐射影响到全国的快递网络。

  快递员:

  钱也挣不到,还不辞工干什么呢,反正都是份苦工。

  郑艳玲(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

  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就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成本,深圳这个顺风速运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速运公司了,它在深圳就有1800辆电动车,之后用什么来替代?换成自行车,深圳也没有自行车道,企业可能换成面包车,我觉得应该出台一个停靠的特殊的政策,否则他走街串巷,我也要停在停车场,这个可能是不太人性化,政策出台应该给企业起码一年的调整周期。

  解说:

  面对企业成本剧增,华南部分快递企业甚至开始批量采购自行车。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说他们将不得不租赁更多站点,成本可能一下子提高40%。

  快递门店负责人:

  就是说像我们这些速递行业,看下是要办牌还是怎么样,最好是能继续使用电单车。

  解说:

  对于此次电动车禁令,深圳市有关部门称是依据《交通安全法》,该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制电动自行车,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经公开征求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金心异(深圳市政协委员):

  涉及到公众的权力和福利的这些公共政策,在出台之前都应该有一个比较长的沟通,让他们有充分的诉求表达,然后有一个充分的这样一个论证的过程。

  主持人:

  应该说这次深圳出台这个“限电令”,可能也是考虑到了可能会有的影响,所以它一方面在地区上也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进行限电,而是在一些重点地区进行“限电令”,另外在时间上也是半年,已经是考虑到了一些影响,但是为什么这一纸“限电令”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

  白岩松(评论员):

  其实在8月12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正式召开之前,我是很怕在深圳再传来禁这个,限那个,类似这样的消息,但是还是来的,因为又来了一个限电动车。虽然在他的这份通告里头只字没有说是因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等,但是大家还是容易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因为这样的通告也给了大家这样联想的空间,第一个,6月6日开始实施,然后7月1日正式开始罚款了,甚至扣车,这时候离8月12日的开幕已经很近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通告的执行期限从6月6日一直到12月5日,12月5日之后怎么样没说,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一个联想。我觉得很多政策的这种出台,大家希望它是多动智慧、多动脑子,少动手和最简单的笔,限和禁是最简单的一种管理方法。

  主持人:

  也有人说这可能是在试探民意,花半年的时间看看大家是不是能够接受这个“限电令”?

  白岩松:

  别,这不像是其它的事情,你试探一下,大家有什么意见你听听部分,这没有试探,上来就是改变很多的行业和改变很多人们生活的一个举动,它不是一个试探。你比如说从这一天开始,快递可能就不会那么快了?快递,快递在于一个快,但是相当多的电动车在深圳承担着这样一个快递的任务,但是他的工作量如果改成自行车的话,可能一下子减半,甚至更多,我假如作为在深圳的消费者快不起来了。还有送水,你想想我们可能一天、两天,最多两天就要换一次水,过去是打完电话没多长时间来了,现在很难,时间会拉长,这不是试探,这是直接带来人们生活的改变。

  主持人:

  对,可能执法者、管理者也没有想到,“限电令”也许能够让交通秩序得到一些更高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快递业,会影响到这些行业,这可能是没有想到的问题?

  白岩松:

  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没有想到特别有意思,没有想到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分好几个层面去理解,我们对决策出台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仅要求他想到这个出台了之后,他期待的那个结果会出现。比如说安全,那是,没了肯定这个领域里的不安全因素就会减少,这个他想到了,他期待这个结果,但是带来的综合反应,任何一个决策在出台之前是都要细致的考虑到的,只有都想到了,没有很多的没想到,一个公共政策出台的时候,才会被社会顺利的接受,只要一个政策出台的时候,只想到了你希望的,而没有想到别人希望的话,出台就会不顺利,就会引起争议。

  主持人:

  这个政策其实还给很多车主带来一个难题,因为“限电令”只有半年的时间,这个车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处理?

  白岩松:

  是,你比如说我们不是说所有的限或者是禁都投反对票,不一定。你看有的城市里头,包括深圳在内,和之前的广州禁摩托车,“禁摩”,虽然有一些争议,慢慢大家是接受了,因为它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过渡,比如说开始不上牌了,新买的车就不会再上牌了,慢慢的过渡,大家有一种预期。这个你注意到,新闻消息里是叫紧急出台,或者说突然出台,大家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这是前面。后面又来了麻烦了,就像你刚才问的这样,这个通告只写了到12月5日,那请问比如说我白岩松有一个电动车,或者劳春燕有一个电动车,我是卖还是不卖?怎么去处理它?我们怎么去期待12月5日之后的那种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这种预期不清晰的公共决策也容易陷入到争议之中。

  主持人:

  那我们也来说一个支持方的之间,支持方说不就是半年的时间嘛,为了大运会,为了大运会期间交通安全、交通面貌,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岩松:

  我想可能大家会有两种想法。第一个,办大运会更从容一点,不就是一个开心的大Party,这个城市原本是什么样,就把它的魅力很自然的展现出来就好了。第二个,的确可能一个大运会,这个城市会有压力,会出台一些相关的管理,但是这个管理需要在一个民主决策,像公众的听证会,更多的征求意见,让大家一起成为你公共政策出台的支持者,而不是相当多人的利益受损。我觉得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不能仅仅站在大多数人利益就觉得没问题了。不要说50万辆电动车,哪怕是5个人的利益,在一个城市当中,如果你出台的政策限制他的利益出台的过程不够民主,然后不够符合程序,不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的话,即使5个人利益受损,我们也要捍卫5个人的利益。

  主持人:

  看上去深圳是50万辆电动自行车,但是它其实关系到的不仅仅是50万个人的利益,电动车关系到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那么为什么电动车它会事故频发?它的危险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电动车到底应该怎么来管、怎么来治呢?稍候《新闻1+1》继续。

  导视:

  解说:

  主要区域24小时电动自行车深圳遭禁令。

  交警:

  从六月六日开始到年底不要上路了,注意安全吧。

  黄维江:

  这是限行的通知,你要自然只有,深圳部分区域是不可以行驶的。

  解说:

  有些人拍手称快。

  深圳市民:

  (骑电动车)很危险,要是取缔的话就更好。

  解说:

  有些人叫苦不迭。

  深圳市民:

  禁行电动车的话,我们的工资也少了一半了,电动车送四六十个,自行车最多送二三十个了。

  李先生:

  你想一下一桶水四十斤,送五六桶水,自行车能承受得了吗?

  解说:

  安全隐患、管理难题、现实需求,一座城市如何平衡这多重考量?《新闻1+1》本期关注——“限电令”为何陷争议?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深圳卫视资料

  解说:

  一辆蓝色的深圳本地牌的泥头车停在一边,而车的后面地上有一辆被撞的支离破碎的电单车。

  夏旭昆(深圳市交警局指挥科科长):

  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整体逐年大幅上升的趋势,电动自行车使用者普遍安全意识比较单薄,也没有经过任何安全培训,缺乏专门的安全驾驶技能。

  解说:

  近三年来,152人死亡,685人受伤,在深圳的本次限令公认的理由就是安全隐患,但是原罪是否都在电动自行车本身,还有驾驶者的意识则意见不一。

  金心异:

  自行车主要是在人行道上去骑的,电动车如果让它像原来自行车一样在人行道上骑的话,那显然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你要让它在汽车快速干道上行驶的话,那也非常危险。深圳的路况没有给电动车一个足够合适的路权空间。有一些小汽车很多情况下会把电动车撞到倒地上的。

  记者:

  你是希望深圳有一个专门的电动车的车道吗?

  深圳市民殷先生:

  希望倒是希望,但是实际上执行,几乎等于不可能。

  解说:

  市民希望拥有专门的电动车道让出行更加安全便利,但作为城市的出行管理者也同样拥有他的难处。

  1997年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其中在第三部分道路交通与市政工程设施一章中,提出自行车交通宜与机动车交通分离,自行车道可与人行道并建,设置时人行道宜在自行车道外侧,从此深圳开始了自行车与路人并行的时代。

  夏旭昆:

  为什么当年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而为一,由于非机动车出行的需求萎缩得已经非常小,整个深圳市一共才6万余辆自行车,这种情况下你再有一个三块板道路自然就浪费。

  主持人:

  进入新世纪电动车逐渐开始在深圳市兴起,发展至今已经超过50万辆,而深圳电动车的兴起与自行车的萎缩不无关系,但速度更快的电动自行车也带来了更大的道路隐患。

  夏旭昆:

  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机动车道两边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深圳的路网特点,在很多道路上没有开辟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如果电动自行车大面积发展的话,它会有一个严重的交通干扰。

  金心异:

  我们完全全盘改造我们的路网结构呢,还是说禁电动车呢,这两者可能要必居其一吧,所有的主次干道上都要有自行车道,有电动车道,这个我觉得非常不现实。现在的路面的压力非常大,两者相权的话,可能选择这种禁电动车。

  解说:

  而除了城市路网结构上的限制,深圳也与全国一样面临着对电动车法律认定上的难题,这也让这座城市对电动车的管理难上加难。

  金心异:

  电动车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法律界定,它到底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它又介于两者之间。

  夏旭昆:

  国家规定对机动车有个强制检验,有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但是电动自行车现在应该说是一个空白,现行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出厂的都没有一个强制检验。部分电动自行车根本没有限速阀,如果任由这样车上路,那它肯定是马路杀手。

  解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深圳对电动车上路的限制将于今年12月5日解禁,而最近国家四部委有关电动车限速20公里以下的讨论也愈演愈烈。那么解禁后的深圳,面对国家四部委的限速政令又会何去何从呢?

  夏旭昆:

  这个通告到期之后,我们将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广泛听取市民意见,总结实施经验,然后逐步扩展限电动车的范围。

  金心异:

  我觉得大都市的话,还是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要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地铁形成网络之后,可能是比较理想得出形方式。

  深圳市民殷先生:

  还会一直骑电动车,除非真的给没收了,我依然会开到30公里,不会只开到20公里。20公里的话会比单车还要慢。

  主持人:

  电动自行车为什么会事故率高,甚至会成为马路杀手,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因为没有分道行驶,是因为驾驶者的交通安全的意识太差,还是说现在的电动自行车实在是跑的太快了?

  白岩松:

  我更多的是觉得我们过去在这方面的管理方面刚开始没有足够的警觉,因此等他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的时候,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去纠正过去在决策,或者说在管理方面所欠缺的东西,刚才我也听到了深圳的交警谈到了意识薄弱,相关的培训都没有。那我们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不进行呢?为什么不用自己在方面添更多的麻烦,去减少用者以及城市通行这种麻烦呢?所以禁是最简单的方法,所以接下来恐怕我们也要以建设性的角度去看待深圳下一步该怎么走。

  主持人:

  您说到这个规模大的问题,深圳是50万辆电动自行车,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个数据,台北据说有100万辆摩托车,但是台北摩托车的管理似乎是很在轨道上。

  白岩松:

  因为它给摩托车专门划出的摩托车的通道,你想台北才260万人,但是有100万辆摩托车,而且摩托车过红绿灯的时候,他的道口都是提前的,可以保证他快速通过,而且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所以人们不讲规则有的时候责任不应该全打在用户的身上,管理是否足够严格,在过去是否足够的规范,同时在他通行的过程当中,给他提供相关的便利,也有人会开玩笑地说,台北不敢禁摩托,因为他那是给他的市长选举投票的,你要一禁,一百万票也没了。我们这儿也打分,市民打分,你这一禁50万个,可能50万个就不会给你相关部门打这个高分了。所以这么去举例我们想说的是有几个建议是可以有的,你起码应该有半年到一年的缓冲期,提前告知,让大家可以去做一个相关的准备,有的不买的就不买了。另外还有一个我特别觉得不该在夏天实行这个禁令。

  主持人:

  为什么?

  白岩松:

  如果要挪到秋天或者是冬天的话会更好。因为电动车的使用者往往是一个城市当中不是强势群体,要强势群体富裕的就买车了,他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他很多的电动车需要替代工具的时候,就会选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可是公共交通也有人说了现在你的相关线路不够。我为什么要说不在夏天出台呢?当他换成自行车去送水、去送快递,去送其他东西的时候,一身汗,热的够呛,对他的体力,对他的身体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政策应该也会有人性的这分析的一些更多的考量。这样的话一个政策的出台,因为它的温暖便更容易得到市民的更广泛的接受。

  主持人:

  我们在出台一个政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的更多一些,想的更加精细一些,把所有人的利益都考虑到?

  白岩松:

  我们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之后,现在城市的管理越来越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解决之道就要建立在一个民主和精细这几条道路共有,开放然后跟大家进行沟通,民主这样的渠道,听证会等等,同时一定要细,相关的数据进行调查。我很欣赏刚才交警调查我们是多少辆自行车,但是这是动态的,也许随着一段时间过后,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在欧洲比如说在德国的丹麦等地方,自行车的数量开始在一些城市当中已经超过了汽车的数量,在柏林这样的地方有专门的自行车车道,到处是骑自行车的。我们会不会也会有这种返潮,管理要有一个未雨绸缪的提前。所以我觉得透过深圳的这次禁电,我们不希望拥有如此简单甚至是粗暴的这样一个容易看到效果的方式,需要用一个更柔和、更精细、更开放的这种方式让大家都接受。

  主持人:

  确实我们也看到电动自行车为什么会闯祸,有很多种原因,比如说他跑的快的问题。

  白岩松:

  这个不能打在使用者的身上,要回到这个产业如何进一步的规范,别悄悄的已经把电动自行车伸展的跟电动摩托车差不多,那当然会扮演杀手的角色,这个时候国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这需要一个相辅相成大家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