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美第三轮量化宽松预期升温 全球警惕再遭“灌水”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8-28

 

美第三轮量化宽松预期升温 全球警惕再遭“灌水”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26日将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外界对于美国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预期再度被点燃,因为正是在去年的年会上,伯南克释放出信号,将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尽管市场有所期待,但分析人士多数预计近期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接二连三的量化宽松不仅无助于美国经济复苏,而且会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引发新一波通胀洪流。

市场鼓噪 政治作祟

由于受到美欧债务问题的连续打压和对美国及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加重,全球股市近期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暴跌频现。

然而,就在伯南克讲话前夕,美国股市截至24日出现了难得的三连阳,幕后原因正是投资者普遍期待伯南克将再次祭出量化宽松的狠招,给低迷的市场打一针“兴奋剂”。在美国政府被高额债务捆住手脚,无力扩大财政刺激时,投资者们自然把救市的希望寄托在了掌握着货币政策的美联储身上。

英国《卫报》近日刊文指出,去年伯南克发出了清晰的信号,美国准备第二次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受此刺激,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华尔街股指上涨了8%。英国金融城和纽约华尔街的市场惯性认为,既然伯南克在2010年那么做了,今年可能再做一次。

墨西哥一家金融咨询集团经济分析师鲁文·多明格斯也猜测伯南克最终将选择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已连续四周走低的全球股市将受此提振而一扭颓势。俄罗斯阿洛尔投资公司分析师纳塔利娅·列辛娜认为,如果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金融市场反应会非常积极,股市上升的态势至少会维持到今年年底。

除了市场的鼓噪,对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升温还基于政治上的揣测。

美国著名投资人乔治·绍罗什在法国《世界报》18日刊发的专访中指出,美国的经济决策首先出于政治层面考虑。从目前情况看,美国需要采取刺激政策来提高产出和提振经济增长,但提高公共开支的政治压力导致美国政府无法采取这类措施,因此美联储被寄予厚望,很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降低借贷成本,鼓励投资和消费。

近期出台可能性不大

时隔一年之后,美联储是否真的会再度开动印钞机,开始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跟市场的热捧形成鲜明对比,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量化宽松并非明智之举,近期出台可能性不大。

美联储下属的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前行长罗伯特·麦克蒂尔23日说,他并不期待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听到关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重磅消息,鉴于美联储此前的量化宽松政策未能带来银行信贷活跃的局面,伯南克可能会继续就美国经济目前复苏疲软的态势进行表态,并表示美联储会延续当前的货币政策。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联储近期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

洪平凡说,去年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时,美国通胀率仅为1%,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5%。因此,美联储希望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防止通货紧缩;二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促进投资和就业。但目前,美国的通胀率按照美联储的指标来看约为3%,不存在通货紧缩风险,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2.1%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因此美联储很难再次运用量化宽松政策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俄罗斯投资分析师谢尔盖·格卢什科夫也认为,伯南克可能会让投资者们的预期落空,因为从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极为有限。

格卢什科夫指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只是推高了原材料价格并加剧通货膨胀,如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只会恶化美国通胀形势,有可能彻底击溃本已十分脆弱的经济复苏。

美国《华尔街日报》22日撰文称,市场投资人士预计美联储会宣布新的刺激经济举措,但问题在于,美联储给经济注入新的流动性只能帮助提振股票等资产价格,对于美国新增就业和经济增长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

全球严防通胀洪流

从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如果美联储执意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不仅救不了美国经济,而且会给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带来严重的投机和通胀问题,并最终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前美联储资深顾问艾伦·梅尔策认为,美联储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给未来留下隐患,也会带来负面外溢效应。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再次开闸放水,将加剧美元的全球流动性泛滥,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加重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掣肘各国货币政策,并导致大量热钱涌向新兴市场,催生资产泡沫。

去年11月,美联储推出总额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项已于今年6月底到期的政策不仅未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推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高,新兴市场饱受高通胀之苦。

今年上半年,印度通胀率始终徘徊在9%的高位上下。为应对严峻的通胀形势,印度中央银行自2010年3月以来已连续11次上调利率,但通胀形势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部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中国的通胀率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也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创出37个月来的新高。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近日呼吁拉美国家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发达国家将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转嫁给包括拉美地区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

俄罗斯北方资本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师马克西姆·扎伊采夫指出,要切实推动美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在原则上与量化宽松政策不同的措施,例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国家采购等能够保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措施,而不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一味地把资金投向金融领域。(执笔记者:尚军;参与记者:牛海荣、蒋旭峰、李明、王亚宏、刘恺、陈寅)

    [新华网]

伯南克吹风纽约股市立涨 美国经济复苏弱于预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26日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令投资者期待美联储可能会考虑推出进一步经济刺激政策,市场信心提振使当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上涨,结束了此前连跌四周的惨烈局面。

  26日纽约股市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道琼斯指数波动范围达到约400点。由于伯南克讲话并没有涉及任何关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信息,投资者情绪一度失望,导致三大股指下滑超过1%。但约半小时之后,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伯南克在讲话中暗示美联储在必要时会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投资者在消化伯南克讲话后逐渐恢复信心,三大股指重新站回开盘点位。

  伯南克在讲话中提到,美联储“还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供选择”,这令投资者相信,在必要时,美联储将会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政策。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商务部宣布,2011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长率从此前的1.3%修正为1.0%。此前市场的平均预期为1.1%。

  此外,密歇根大学和路透社联合宣布,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终值为55.7点,低于此前市场平均预期的56.0点,该数值初值为54.9点。

  到纽约股市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涨134.72点,收于11284.54点,涨幅为1.21%。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涨17.53点,收于1176.80点,涨幅为1.5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60.22点,收于2479.85点,涨幅为2.49%。

  分析人士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于市场预期表明目前消费者仍然缺乏消费动力,这将进一步影响工厂开工意愿和企业雇佣意愿,进而影响生产和就业一系列指标。不少投资者仍对此感到担忧。

  相关

  中国概念股震荡上行

  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复苏担忧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决定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市场信心,纽约股市本周延续了震荡走势。

  中国概念股本周震荡上行,纳斯达克中国指数26日报收于187.64点,全周上涨5.4%。

  网易(NTES)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总营业收入为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净利润为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59%。

  26日,加拿大安大略证券委员会(OSC)下令暂停对嘉汉林业的股票交易,指出嘉汉林业可能存在虚报公司营收或夸大木材持有量的行为。嘉汉林业此前受到投资研究机构浑水公司关于财务信息的质疑,其股价今年以来已下跌超过80%。

  现场

  伯南克避谈量化宽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26日出席美联储年度经济座谈会时说,美国经济复苏不够强劲,弱于美联储预期。

  伯南克认为,降低失业率对美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他同时警告,今后若再次出现国会两党就经济议题长时间博弈的情形,美国经济复苏将“严重受挫”。

  如一些分析师所料,伯南克当天并未释放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

  伯南克当天在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谷地出席美联储年度经济座谈会并发表演讲。

  他说,美国经济复苏强健程度弱于预期,但长期前景仍然乐观。

  “美国(经济的)增长基础并未因过去4年(市场)震荡而发生永久性变化,”伯南克说,“经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还可能伴随挫折,但……复苏进程不会为(美国经济)留下较多伤疤。”

  看好长期前景的同时,伯南克话锋一转,称市场近期动向令人担忧,美联储将把定于9月举行的政策会议会期延长至两天,以讨论对策。不过,他没有说明美联储可能推出的货币政策细节,没有提及备受市场关注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伯南克在演讲中重点强调政府拉动就业对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短期而言,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会缓解艰难经济时势造成的困境,有助确保经济开足马力前行而不是让一些资源闲置,”他说,“不过,道理虽然如此……多数得以支持经济长期强劲增长的政策并不在中央银行的职权范围内。”

  美国经济增长最近几个月放缓,拖累就业市场复苏陷入停顿。尽管7月份失业率小幅回落至9.1%,但新增就业岗位仍远远不够。

  伯南克同时警告,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经济议题展开的政治“拉锯战”如若重演,将严重损害美国经济复苏进程。

  解析

  新政策缘何迟迟不出

  在各方关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会否出台的关键时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6日在该机构年度经济座谈会上没有明确透露出QE3的信号,让翘首以待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分析人士认为,在内外交困下,美联储难以把握如何以及何时出台新刺激政策,市场对伯南克的期待明显“过高”。不过,出台QE3的可能性一直存在,需谨防其负面影响外溢。

  美联储此前多次表示,一旦经济增长需要,将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措施。目前,美国经济已在持续放缓,受信用评级下调冲击的市场更是急需新的稳定剂。从常理来看,美联储已具备了实施新刺激政策的条件,为何却迟迟没有出台呢?对此,专家指出,这是因为美联储和伯南克当下被多重压力围困,行动能力不够,行动时机也不佳。

  首先,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效果不明显,美国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美联储去年11月宣布出台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并在今年6月底到期,而美国实体经济却没能看到实质效果。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幅为0.4%,为本轮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第二季度经济增幅也仅为1.0%。实体经济的恶化从事实上否定了QE2的效果,以至于美联储内部也对是否继续推出新的刺激政策存在很大争议。

  第二,目前并不是刺激政策的最佳推出时机。一方面,很多投资者此前已预期美联储会在此次会议上宣布新的刺激措施或者释放相关信息,市场对这一消息已有所消化,如果“按时”出台刺激政策,效果会打折扣。另一方面,还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很可能以推出新的刺激政策来助力竞选连任,如果过早出台政策,其“加分”效应不能延续到大选期间。

  第三,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遭到国内外的广泛批评,美联储对外部压力有所顾忌。本轮危机以来,除了维持零至0.25%的历史最低利率,美国还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造成美元大幅贬值,给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造成严重的输入性通胀,美国也由此遭到各方的谴责。

  尽管伯南克当天没有明确提及新的刺激政策,但并未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仍留有操作的余地。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在经过权衡和犹豫之后,最终还是会选择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只是操作方式存在“明做”或“暗施”的区别。

  专题据新华社

     [南方都市报]

国际金价单日暴跌5.6% 黄金避险情绪减弱引发

  此前连续暴涨冲高至1911.89美元/盎司的黄金,24日突然暴跌,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每盎司狂跌104美元,收于1757.3美元,跌幅高达5.6%,创下2008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纽约市场现货金价收于1828.28美元/盎司,下跌3.63%,创下18个月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受此影响,昨天,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金收于360.8元/克,跌幅达2.5%.截止昨天下午6点,国际现货金价跌至1711美元/盎司,盘中最低至1702.4美元/盎司。与黄金大跌同步,欧美股市显著反弹。

  金价缘何暴涨暴跌?金价会否就告别牛市掉头向下?就此,南都记者综合采访获悉,市场对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上升、避险情绪减弱,以及投资投机大户获利了结引起恐慌性抛盘,是引起金价暴跌的主因。但若欧美经济形势仍不确定,此次回调,料难改变金价上涨的趋势,反弹后很可能再次冲高,年内或达2000美元/盎司。

  金价大幅回调 12月合约金单日暴跌5.6%

  国际金价24日急速暴跌,全球瞩目。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金价走势令众多投资者惊慌失措,到纽约市场收盘时,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每盎司狂跌104美元,收于1757.3美元,跌幅高达5.6%,创下2008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纽约市场现货金价收于1828.28美元/盎司,日下跌68.9美元或3.63%,创下2010年2月以来的18个月的单日最大跌幅。

  这是国际金价连续第二天下跌。23日的金价已经下跌了30美元,应是对投资者的警报。另一个警报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上市交易基金SPD R G oldT rust的黄金持仓量截至23日下午大幅减少近25吨至1259 .57吨。数据显示,上周SP D RG oldT rust的黄金持仓量高达1290吨,接近历史最高纪录1320吨。

  此前,受美欧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投资者不断寻求避险,国际金价自今年7月以来屡创新高,累计上涨幅度曾高达25%,不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者追捧黄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不少民众也热衷于投资黄金。金价也接连创新高,在8月23日亚洲早盘时段,国际金价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最高达1911.89美元/盎司,不料随即下跌。

  金价下跌带动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下跌。到纽约市场尾盘时,当天9月份交货的白银期货价格下跌2.76美元,至每盎司39.51美元;10月份交货的白金期货价格每盎司大跌60.3美元,至1819.8美元。

  Q E3预期升温 黄金避险情绪减弱

  金价大幅回调与欧美股市显著反弹同步。当日美国三大股指平均涨幅为3.56%,欧洲三大股指平均涨幅0.94%.有分析认为,23日出台的欧美经济数据依然糟糕,其中美国7月新屋销售年化月率下降0.7%,为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和欧元区8月份ZEW经济景气指数均大幅低于预期。经济的持续恶化,为美联储实施Q E3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股市出现大涨,黄金避险情绪稍微减弱,导致部分获利者在高位进行了了结,引发了金价大幅回调。

  粤宝黄金首席分析师朱志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24日金价大跌,主要是黄金上市交易基金SPD RG oldT rust减持引起的市场恐慌性抛盘。目前黄金价格涨得很高,前期入场的投资者也多有获利,当黄金E T F减持时,便如风向标一般,带着市场倒头下跌。而前述黄金基金之所以减持,除跟美联储推出Q E 3的预期升温、利比亚局势趋于稳定等因素有关外,在朱志刚看来,主要是基金等投资投机大户想获利了结。

  虽然市场有人猜测伯南克将屈从于市场压力而作出启动Q E3的暗示,但无论伯南克本人还是接近他的官员,均未发表任何可以支持这种猜测的讲话。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黄少明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美国经济虽然糟糕,但并未衰退;而在美国经济连续两季度下滑、可能出现滞涨时,美联储才会重启Q E3.

  年内或仍冲高2000美元/盎司

  朱志刚分析,今年以来,黄金行情走势跟往年有些不同。本来黄金作为保值产品,价格变动应该比较平缓,主要受供求关系、金融动荡、地缘政治等影响。而在最近的上涨行情中,金价从1500美元/盎司蹿升到1900美元/盎司,有偏离黄金基本面之嫌,在朱志刚看来,主要是黄金E T F等大型投资投机基金操盘的结果。他分析,目前世界上黄金现货总量有限,仅17万吨,另外每年新增黄金产值也只有3000吨,“按目前金价计算,17万吨黄金共折合人民币62.9万亿人民币,跟股市等其它资本市场相比,黄金的盘子很小,容易被操控。”朱志刚说。

  在朱志刚看来,目前黄金的泡沫已经很大,就黄金的生产成本来说,只有约500美元/盎司,国内即120-130元/克,现在的金价远远超出该水平。而此轮黄金牛市也已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尾声。就短期来看,他预计黄金还会跌一跌,跌至1614美元/盎司即60日均线附近,会有支撑。随后黄金会再度冲高,突破2000美元/盎司的可能性很大。而当美国经济好转、以及Q E 3等政策出台时,黄金牛市就很可能结束,金价将掉头向下。

  不过,渣打银行商品分析师朱慧的看法有所不同,她告诉南都记者,渣打银行仍长期看好黄金,此次下跌很难使市场逆转。她分析,不论从对抗风险还是黄金基本面来看,黄金上涨都有足够的支撑。首先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即使Q E 3推出,欧美债务危机何时解决、经济何时根本好转,都很难确定,这就会支持很多买盘。而从现货供需来看,黄金矿山投资周期长且产量有限,供需十分紧张。朱慧认为,目前的下跌只是对前期短时间内急涨的修正,相信在1720美元/盎司附近就会止跌反弹,并会再创新高,今年内很可能突破2000美元/盎司。

  民生证券8月23日亦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国际金价年内将上冲2000美元的预测。报告称,在没有强势货币的世界格局中,黄金仍是投资避风港,成为首选投资标的。此外,从供需面来看,下半年是黄金消费旺季,价格继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南都记者辛灵

    [南方都市报]

靓丽业绩背后存隐忧:银行逾期贷款“抬头”增幅普遍超10% 

新华网广州8月25日电(记者华晔迪、王凯蕾)眼下,银行半年报正陆续出炉,上市银行再度展示强劲盈利能力,然而,靓丽业绩背后也不乏隐忧。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多数银行上半年都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但逾期贷款余额相比年初却出现激增,增幅普遍在10%以上。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逾期贷款既是监测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预测不良贷款率的前瞻性指标,逾期贷款增多会否引发未来不良贷款大幅上升,值得重点关注。

银行逾期贷款增幅普遍超10%

截至24日,已有10家上市银行披露半年报,多数银行净利润增幅都超过30%,其中,民生、深发展等一些中小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超过50%,建行、交行等国有大行增幅也多在30%左右,多数银行同时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

不过,靓丽业绩背后,多数上市银行逾期贷款额出现“抬头”,且较今年年初普遍出现超过10%的增幅,有的甚至达到25%;粗略计算,截至目前公布的10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已接近1900亿元。

记者查阅财报发现,已公布中报的三家国有大行逾期贷款额较年初增幅普遍在10%的水平。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建设银行逾期贷款总额为619.3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0.09%;中国银行逾期贷款额为690.61亿元,较年初增10.13%;交通银行增幅为约11%。

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增幅则更为明显。除华夏银行较去年末有所改善逾期贷款减少11%外,其他银行逾期贷款无一例外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利润增长较快的民生、深发展逾期贷款额增幅分别达到25%和16%,浦发、光大增幅则达到22%和18%。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逾期贷款中相当大一部分为新近出现,数据显示,建行、中行3个月内逾期贷款额分别较年初增长40.6%和36.1%;股份制银行中,光大、民生、深发展3个月以内逾期贷款占比也分别达到61%、54%和54%。

不可忽视的“还款能力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称,逾期贷款既是监测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预测不良贷款率的前瞻性指标,多家银行出现逾期贷款额明显增多,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部分贷款发放对象还款能力不足。

来自中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至今,部分银行逾期贷款往往在中报时出现反弹,年末时回落至年初水平以下。2007年中期6家、2008年中期9家、2009年中期6家、2010年中期8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均较年初回升,其中90%以上会在年末回落至年初水平以下。

究其原因,“一方面,贷款重定价因素导致次年付息额增多,部分个人贷款客户可能并未留意,导致部分个人贷款未完全付息即全部列入逾期。”中信证券分析师朱琰指出,另一方面,贷款逾期暴露相对分散、而银行处置相对集中,比如银行不良资产的清收和核销集中在下半年,而此部分逾期贷款下降对于整体逾期贷款规模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下半年。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仍坚持认为,今年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逾期贷款额明显增多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部分贷款发放对象还款能力不足,这其中,债务规模巨大的地方融资平台偿债能力堪忧。

尽管尚无更细致的数据表明当前银行逾期贷款增多来自于地方债务逾期。但此前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达10.7万亿元,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审计署透露,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存在风险隐患。

近期陆续公布的各省市审计报告也显示,一些省市债务规模很大,部分地方负有偿还责任和担保责任的债务占综合财力的比重甚至达到93.18%。一些省市政府也承认,个别市县债务率较高,偿债能力不足。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数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期,会否引发不良贷款大规模上升值得重视,事实上,此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违约迹象,风险不可小觑。

是否意味着未来不良率大幅反弹?

不少投资者质疑,银行逾期贷款“抬头”是否意味未来不良率大幅反弹?对此,业内分析人士称,逾期上升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活力下降对于企业的影响,但上市银行对于不良余额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清收和下沉总体保持不良余额的合理水平。

广州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俞冲说,逾期贷款增加是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先兆,原因是多方面的。举例来说,如银行财报显示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余额增加,这表明有贷款应付本息出现违约,但期限未超过90天,由于逾期不超过90天,且银行未认定其出现还款困难,这个时候银行一般不会将其纳入不良类贷款。因此,单看不良率是不能反映这部分贷款质量变动情况的。

中信证券则认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国内紧缩的环境必然对部分企业造成现金流压力,可能集中于出口导向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部分资质较差的融资平台。因此短期内造成逾期上升是正常的,也将有一些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迁徙为不良贷款。另外,部分银行修改了逾期统计口径,比如当期按揭贷款逾期,之前的口径为只纳入当期部分,现行的口径改为整体贷款,造成逾期贷款金额上升。预计下半年银行将充分重视逾期贷款的催收和清收,逾期贷款金额应会出现减少。

    [新华网]

外电称萨科齐访华拟议金融交易税

  据路透社22日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于北京时间25日访华,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内容可能涉及金融交易税,这一有争议性的计划必须得到各国的广泛支持。

  针对近期严重恶化的市场形势,法德两国领导人8月16日举行会晤,双方提议开征金融交易税,作为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解决方法之一。但该项提议很快遭到了英国、瑞典、爱尔兰等国政府及欧洲多家银行业协会的质疑。

  英国财政部近日发表声明称,任何金融交易税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否则被覆盖的交易只会转到那些不征收这项税收的国家中进行。荷兰财政部长德亚赫也表示,这样的一项税收应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就会严重扭曲。在2010年9月份,欧盟各国财长就未能就金融交易税达成一致,原因就在于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此表示反对。根据欧盟的规定,税收计划必须经27个成员国的一致批准才能成为立法。

  英国银行家协会发言人布莱恩·麦尔斯也指出,金融交易税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否则就将触发金融市场的“扭曲”。他还表示,如果银行被征收金融交易税,它们将会把这种税收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预测,在欧盟范围内征收金融交易税将可生成2000亿欧元的收入。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征收这项税收还会引发有关巴克莱、渣打和汇丰这三家英国大银行是否还会将总部留在伦敦的问题。

  全球最大的银行间交易经纪商ICA P的首席执行官斯宾瑟21日已表态说,如果法德两国有关开征金融交易税的提议在欧盟范围内推行,该集团将把业务从欧盟迁至纽约和新加坡。他还指出,这种税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此外,由于法国今年是二十国集团(G 20)的轮值主席国,萨科齐和胡锦涛还可能讨论G20的议程问题。

  为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法国目前提出了一项建议:对G 20国家的宏观经济进行观察,对那些国际经济不均衡的国家进行劝告。该国G D P占G 20总量5%以上的国家将成为被观察国,这就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中国和印度。法国还提议,今后由IM F牵头对这七个国家用经济统计指标进行观察。

    [经济参考报]

步美债危机后尘 日本卷入“降级风暴”

  或成为下一个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中国6月曾减持逾5000亿日元日本国债

  本报讯 (记者沈玮青)继美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后,“降级风暴”袭向日本。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昨日(8月24日)宣布,将日本评级由“Aa2”下调一级至“Aa3”,前景展望为“稳定”。同时遭到评级下调的还有日本多家银行和政府机构。

  下调因债务不断积累

  穆迪昨日将日本评级下调,并表示日本巨大的财政赤字和自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不断累积的债务负担是导致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过去五年来,频繁的政治更迭导致日本政府无法持久有效地实行长期的经济和财政政策;而日本大地震、海啸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得日本经济复苏迟缓,通货紧缩恶化。穆迪认为,这将导致日本财政赤字削减困难,社保税制整体改革难上加难。

  据悉,这是穆迪继2002年5月后再次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Aa3属于穆迪主权信用的第四级,下调后日本与中国同级。此前,另外两家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给予日本的评级为“AA-”,与穆迪的结果平级,前景展望均为“负面”。

  穆迪同时表示,日本的经济前景目前仍较为稳定,日本投资者仍偏爱日本国债,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能以全球最低的名义利率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未来12-18个月内不会再下调日本评级。

  此外,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穗银行、瑞穗实业、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银行和政府机构昨日均遭降级。

  政府称国债信用不会动摇

  对于评级遭降,日本财务相野田佳彦昨日表示,日本的国债信用不会动摇。但日本媒体分析认为,随着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的日益严重,日本财政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状况。

  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达到943.8万亿日元,与GDP的比重可能达到224%。今年6月,中国净卖出5085亿日元日本中长期国债及84亿日元短期国债,这是中国在过去9个月里首次减持日本中长期国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昨日表示,日本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60%的警戒线,加之目前日本经济复苏缓慢,大量发行债券支持灾后重建,以及继续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债务负担会越来越重,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长马俊威则认为,由于日本国债的90%以上均为国内持有,因此外国投机者大量抛售国债、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 市场反应

  股市下跌债市平静

  由于穆迪下调日本主权的消息在市场预料范围内,日本股市昨日早盘并未受太大影响。但是随着日本大型银行也被降级,日经指数加速下跌,最终报收于8639.61点,跌1.07%。

  日本政府公债周三午后由盘初跌势转为小幅上扬。

  此外,昨日日元对美元走势也相对平静。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当天宣布,将新成立总额1000亿美元的“应对日元升值紧急基金”,并表示将通过国内“总动员”的方式紧急应对日元升值。(沈玮青)

  ■ 相关

  专家称对中国影响不大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一共净减持了4677亿日元日本债券,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净卖出日本债券最多的一年。而今年6月,中国净卖出5085亿日元日本中长期国债及84亿日元短期国债。

  此次评级下调对中国所持日本国债有何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长马俊威认为,影响不大。日元资产一向被认为是避险工具,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而日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日本国债还是比较安全且收益较好的投资工具。而且日本国债市场对此次评级下调反应平淡,加之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与美国国债相比数量较小,因此不必太过担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表示,在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疲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多。他认为,不要太在乎短期内账户上的得失,从长远来看,日元资产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避险选择。

  (沈玮青)

  主权评级“实时跟踪”

  美国、日本的主权评级相继遭下调,但下调后多久能重回原先评级呢?一评级机构内部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评级机构对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是进行实时跟踪的,根据一国的经济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她表示,调整主权评级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时间点,有时可能会先将其评级放入负面观察名单、或是将其前景展望调至负面,然后再调降评级,也有可能直接下调评级,“任何可能影响一国偿债能力的因素都将成为重新评估的依据”。

  据穆迪的资料显示,该机构确定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考察国家的经济弹性,即一个国家经济抗打击能力,主要考察因素包括人均GDP、体制框架或治理结构;第二要考察一国的财政稳健性,包括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应对风险的敏感性。在这两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穆迪就会给出国家相应的主权评级,并对此评级进行跟踪。

  另一评级机构标普考虑的评级因素有五个方面,包括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外部流动性、政府财政情况和货币弹性。(沈玮青)

    [新京报]

日本评级遭降影响还远未显露

  日本多年来受到“通缩”的困扰,如果因为信用评级的下调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将会进一步恶化其财政状况。

  自欧债危机久拖不决,美债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之后,日债也面临风险。8月24日,穆迪将日本公债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距至Aa3、展望稳定,随后穆迪又宣布下调了大部分日本银行的信用评级。不可否认,不断攀升的债务以及评级遭调降,已为日本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一直以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给日本的长期信用评级都不高,例如标普给日本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为“AA-”,而惠誉给日本外币债务的评级为“Aa”,分别为两者信用评级等级标准中的第四位和第三位。两机构还在今年4月底和5月底将日本当前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都表明日本的实际债务负担与财政赤字水平之高早已被市场熟知。考虑到穆迪更偏重于考察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及前景以及财政状况及货币政策,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主要指外债)及偿债能力,日本当前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早已超过200%,加之又受到大地震重创,财政调整能力已经非常脆弱,被下调信用评级在所难免。

  为什么日本政府债台高筑却没有发生债务危机?普遍的分析观点是:日本的政府债务有95%左右是由日本居民和国内机构持有,所以境外资本很难把握做空日本国债的条件。不过,这次情况可能不同了,毕竟,巨额的债务已经为日本埋下了“定时炸弹”。

  日本多年来受到“通缩”的困扰,如果因为信用评级的下调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将会进一步恶化其财政状况。当然,此前由于美国经济前景黯淡、欧债危机肆虐,资本市场把目光对准了瑞郎和日元,使得日元长期处于上行通道。如果信用评级下调能够让日元出现趋势性扭转,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或许是件好事———至少日本财务省无需再耗费巨资对日元进行干预。

  另外,正是由于日元借贷低廉的资金成本,使得近10年来,国际投机资本借入巨额日本债务,然后涌向世界各个角落进行投机赌博,成为世界各大金融市场热钱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本次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无异于是对各投机市场的釜底抽薪。如果参考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所带来的全球金融机构间资金拆借紧张状况,那么可以预期,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骤然紧张,甚至将造成所有投机市场瞬间崩塌。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并未理睬穆迪调降评级的举动,日元表现依然强悍,维持在历史高点附近窄幅波动。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已敲响了日元的丧钟,尤其是对日本银行业来说,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将更为深远和巨大,或许会给日本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王莹(上海 学者)

    [新京报]

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谁说了算?

  无论是以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直接投资,还是以外币直接投资,都在资本项目管理的范围内;在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如何管理首先是央行及其下属外管局的权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8月24日表示,该部已于近日下发《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公开征求意见,说是争取在9月开始实施。据此意见稿,商务部将允许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境外投资者,以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在中国内地直接投资。

  但这却是一个迟到的意见稿,按照意见稿规定所谓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外国投资者在境外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人民币,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等方式取得的人民币;二是外国投资者从中国境内所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获取并汇出境外的人民币利润以及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人民币。

  但由这两个部分来源的人民币资金,实际上在中国内地早已有大量的投资。比如于今年4月23日在香港挂牌的首只人民币计价的IPO股票,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集团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汇贤信托,其中有内地资产和项目,李嘉诚开发的北京著名的东方广场就是这只信托里的资产。

  而该意见稿规定“不能投资有价证券”更是难以落实。因为跨国企业,它们在中国的实体有大量的盈利是人民币的现金状态,这部分资金即使在公司内部也存在境内外结算,这些资金明显需要现金管理;而委托国内的金融机构购入中国国债,是现金管理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可以经常看到。

  何况在华外国企业用境外人民币,尤其是自己盈利结余的人民币事实上的投资就更多,更广泛———简单地说麦当劳设分店,花旗银行在都市楼宇里设A TM机,都可能属于境外人民币的投资范围。

  最大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因为直接投资,无论是以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直接投资,还是以外币直接投资,都在资本项目管理的范围内;在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如何管理首先是央行和外管局的权力。而央行此时并未有相应的文件说可以进行境外人民币的境内投资,倒是在1月份下过文件说人民币可以直接在海外投资。

  此外,今年1月份上海就已经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的试点工作。虽然上海的试点是极其谨慎的,但按照试点工作的相关规定,将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外商将其部分外汇资本结汇用于对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这项规定无疑与意见稿有所冲突,因为很难说这部分资金不会在境内外走一个结算来回的过程。

  不过商务部迟来的意见稿,倒是说明一个问题,即对人民币资本项目整体的放开(经常项目在1996年就开放了)在中国始终是羞羞答答的。当然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确需要十分小心,羞羞答答不过是这种渐进特色的比喻。但羞羞答答的制度性滞后,虽然没有完全阻隔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种货币的直接投资,但却显示出政府各部门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理解的相互矛盾。

  而现在恐怕是到了该统一法规的时候了。

  □陈宁远(上海 财经评论人)

      [新京报]

美债危机之后,金融市场化刻不容缓

  ◎ 南都特约评论记者 李靖云

  2011年8月的前十天,世界经济经历了震撼的十天。首先是美国两党结束提高债务上限的艰难谈判,接着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国债评级,这是美国国债获得3A评级以来的第一次被下调,紧接着全球股市巨幅震荡,美国道琼斯指数一日下跌638点,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日跌幅。美国震动,但对于坐拥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持有近24%的美国国债的中国而言则是危险与机会并存,既有外储财富缩水的危险,又有借助美国信用危机,加快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做大做强中国金融的机会。中国金融业如何确定自己的改革路径,已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浮动汇率制度背后的改革压力

  8月17日,在美债危机爆发不到一周的时候,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已经养成了国际经济一有风吹草动,美国政要便登门造访的习惯,也习惯于美国政要在中国表达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殷切期待。但拜登在临行之前接受中国媒体的专访时的发言,其实已经说明了他此行的目的,拜登指出:美国并没有衰落,正是在美国领导下的、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努力,才形成了G 20这一全球主要经济和金融机制。中国等新兴市场才增强了自己的代表性。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看球、吃面等一系列的公共外交活动仅仅是一个目的,确保美国领导的世界金融体系平稳工作。

  事实上,近年来Chim eric常常被拿来描述中美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表面上来看,这是说中美亲密无间,经济高度联系。但是深层次而言,如其该词汇的创造者美国学者尼尔·弗格森所言,这其实是说中美经济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组合。

  许多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出口创汇型经济。简而言之,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刺激出口,同时限制进口,力图保持经常项目的顺差,然后再利用强制结售汇制度将这些外汇收回政府手中。此外,政府还积极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旨在引入资金的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饱受世界所诟病的中国血汗工厂,仅仅是这套发展模式的一个表现而已。

  而为了配合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1994年中国实行了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了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是将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维持在1美元兑8元人民币的水平上。长期的低汇率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价格优势,中国企业对外出口翻倍。大量的出口带来了巨额美元,使得央行不断积累美元,积累了3万亿的外汇储备。

  在这一体系之下,中美经济有了戏剧化的分工,实体经济层面中国不断生产出口,美国不断地消费进口。而在金融市场方面正好反过来,美联储不断生产美元和美元债券,而中国央行不断买入美元。这种买进卖出,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这一失衡的产物。又因为美国掌握金融霸权,掌握了调整的主动权。可以充分体现美元是世界货币,转嫁危机。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所采用的两轮量化宽松手段,为美国金融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而其成本,美国的持续贬值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则通过美国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成功地转嫁到他国。而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中国其实也就成了风险最大的被转移国了。

  而就金融体系而言,出口创汇型经济模式之下,央行实际相当于美联储的一个分支机构。其主要工作就在于不断积攒美元,同时根据手中拥有的美元数量,投放人民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弱势地位。如此,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措施,美元实际不断贬值,而人民币实际在不断升值,对货币当局而言,想要继续保证汇率的稳定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购买美元,投放人民币。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就明言,2003年之后,央行实际上已经不再给各大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但是由于企业出口能力太强,外汇源源不断流入,导致央行被迫发行大量本币,冲销外汇。M 2几年内增加到70万亿,C PI屡创新高,盖因于此。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种尴尬处境直接反映了以美元为本位的人民币货币制度之弊,对人民币而言要想摆脱这种被动处境就必须改弦更张,别做它途。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全部

  那么人民币如何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被动地位呢?当前最为热烈的呼声就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想要迈进的方向。就在拜登访华的同时,李克强副总理访问香港,一共宣布了36项惠港措施,其中有11项均为金融领域,其要害在于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地位。之后,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从试点的20个省(市、自治区)扩大至全国。这被认为是美债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步骤。

  但是说新也并不算新,事实上从2008年9月中国货币当局就已经推出境内企业试点人民币结算,参与试点的企业由最初的365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6.7万多家。与此相对应的,2011年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亿元,高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093亿元,是2010年第一季度184亿元的近20倍。此番李克强访港以及六部门的联合通知可以视作这种国际化步骤的继续。

  从国际货币计价、结算和储备的三大职能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大致如下,先从跨境贸易的计价与结算开始,推动跨境直接投资的计价与结算,最后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看起来这个路线图清晰明白,进退有据。但是从现实而言,在当前中国发展模式而言,这种国际化很有可能是看上去很美,沦为跛足的国际化的可能性很大。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初衷是通过本币的国际化减少美元的流入。但根据央行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季度人民币贸易结算3603.2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202.3亿元,进口结算金额2853.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95.9亿元,进口结算金额351.3亿元。也就是说,2011年第一季度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只占到全部贸易结算金额的11.05%,货物、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贸易进口结算占全部贸易结算金额的88.95%。也就是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基本是用于进口支付,而出口企业却继续收取外方支付的大量外汇。国际化非但没有减少美元的流入,反而刺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迫使央行投放更多的人民币以冲销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前任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就认为,此种国际化实际是行政推动的国际化,在国内进一步金融改革前,人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际是拔苗助长,效果并不理想。面对余永定的质疑,夏斌则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开始的时候,外汇储备反而会增加这种现象,早在预料之中,虽然有这样的风险,但只要加快国内外汇储备制度的改革,风险其实是可以化解的,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动了。”

  如果我们细究的话,可以发现尽管余、夏两位观点针锋相对,并无根本性的冲突。夏斌所说的外储制度的改革恰好是余永定所说的国内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余永定反复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建立在稳定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而夏斌也强调金融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转变。作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权威观察家,余夏两位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殊途同归,落脚点都很一致。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部分,并非是根本目标。要想真正摆脱金融受制于人的状态,中国政府的着力点还是在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化改革。

  金融业的发展关键还在于推动市场化改革

  在改革之前,中国一直是采取的金融压抑措施政策,既没有金融企业也没有金融机构。改革之后,发展金融业附属于经济发展战略,货币制度并不独立。金融政策服务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金融企业也依附于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而生,仅仅是出口的助推器,其本身的资源配置作用并没有发挥。这实际导致金融市场僵化,越来越计划,越来越非市场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吴庆即指出,自2003年以来,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实际已经有逆转的趋势。

  以利率为例,虽然放开了银行间拆解利率,债券利率也市场化了,贷款利率的上浮天窗也打开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存款利率却迟迟无法市场化,表面看来可能是改革时机不成熟,开放存款利率可能导致汇率进一步上升。实际上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牵动更多利益集团。长期的负利率状态,意味着制造业获取资金更为容易,同时也意味着银行可以长期依赖贷差便可获取高额利润。而根据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的估算,只要中国利率完全市场化,比如存贷款上升几个百分点,那么中国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以及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大部分就会消失。可见,企业和银行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低利率的基础上的。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资金价格扭曲,加上中国政府的“父爱主义”传统,央企,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信贷门槛低。导致这类企业盲目投资,扩大产能,反过来带动出口,又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见仅仅是汇率市场化,并无法解决人民币的尴尬处境。而另一方面,利率无法市场化,又造成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乏力。因为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吃贷差获利,对理财产品的发展没有任何积极性,这就造成民间获取资金渠道狭窄,融资市场难以发展,更加造成了金融市场的萎缩。

  也正因为此,余永定就曾特别强调,利率市场化应该优先于汇率市场化。如果没有稳定健康的国内金融市场的建立,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最后仅仅是一种行政推动的国际货币,非但无益,反而会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利率和汇率看似不相关,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高度相连。这也说明中国的金融改革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简单,更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改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从来没有过如此强大的经济体的本币非国际货币的先例。但是诚如夏斌所指出那样,中国未来十年金融发展依旧要立足于国内,加快金融市场化,有限国际化。简言之,国内金融市场化应先于金融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围绕国内金融市场化展开。只有建立在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人民币才能真正成长为国际货币。

    [南方都市报]

美国能凭借美元霸权全身而退吗?

当前,美国债务问题仍未止血,国际金融市场风高浪急。继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惨遭降级之后,与美政府联系密切的房地美、房利美公司、美国五大保险公司、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投资公司等也遭城门之火,“谁被下一个降级”问题令大西洋两岸人心惶惶。

这场由美债危机引起的市场信心危机仍未完结,前景何去何从、美债问题路在何方引起各界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标普降级“没什么大不了”,君不见降级后美债价格反而跳涨了吗?美国可以倚仗美元霸权,通过货币贬值、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QE3)政策、制造恐慌促使世界资本回流等“歪招”减少债务负担和转嫁危机。总之,美元还是那个美元,美债还是不得不买,市场情绪发泄后还会一切照旧。

更多舆论认为,今时不同往日,美元霸权难以成为美国避免债务危机不断深化蔓延的“金钟罩”、“铁布衫”。

从世界经济形势看,当前发达国家增长失速,发展中国家通胀升温,全球投资、消费需求疲弱,市场信心十分脆弱,全球经济前景堪忧。美此时出台QE3或推动美元长期大幅贬值,都将大大推升全球通胀压力,加剧新兴经济体热钱冲击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大范围的贸易战和货币战,全球经济将面临“金融原子弹爆炸后的寒冬”,届时美国将自食其果。

从国际政治和外交层面看,世界其他国家对美量化宽松等损人利己的做法早已相当反感,有些国家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警惕和反对美国出台QE3。美日前也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承诺“采取负责任政策,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美如逆流而动,将严重损及美国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和形象。目前,国际社会要求改变美元“一家独大”、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呼声高涨。

从美国自身发展看,失业率高企、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QE3或许可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和消费,但解决不了美国经济深层问题,反而会加剧美国现在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给奥巴马政府带来政治、经济等负面影响,无异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

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紧密相连。“美国经济好世界经济就会好”观念已失之偏颇,“世界经济不好美国经济很难好”应成为各界共识。总之,美国需要拿出政治决心,真正做到量入为出,同时与世界各国加强沟通合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保护债权人利益,才能挽回世界对美经济信心。郑熙文

    [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巴人论评:美欧债危机难分难解 经济衰退狂浪肆虐 全球股民绿眼朦胧

美国主权信用遭标普降级 94年来首次从顶级跌落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