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我们的创新链“断”在哪儿?两院院士大会后的热议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6-19

 

我们的创新链“断”在哪儿?两院院士大会后的热议

  新华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吴晶)为什么我们的创新总是“跟着别人跑”?为什么我们的科研力量“拧不成一股绳”?……这是两院院士大会召开后,来自高校的两院院士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同时,展开的热议。

  16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邀请18位来自高校的两院院士代表,举行教育系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

  “‘2011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很好实践样本。”来自中南大学的钟掘院士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构成完整的创新链,‘2011计划’的实质,就是把几个创新链整合起来,实现协同创新。”

  所谓“2011计划”,是指自今年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的创新链条尚未完整形成。在北京工业大学左铁镛院士看来,我们高校这么强大的力量,要研究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形成一个共同承认的平台。学校不要都奔研究型,不要都搞从专科到本科、本科到研究生这样一个路径。

  “要加强顶层设计,认真梳理、研究,最后形成一个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特点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计划。”左铁镛建议说。

  “如果做基础研究的只管跟踪、写文章,而搞技术的只在他熟悉的框架内作修补、改进,这样怎么能够引发出根本的原创性技术呢?”来自南开大学的葛墨林院士提出的问题使人深思。

  他指出,我国高校基础研究还处于小农经济、个体操作阶段,很少关心成果的潜在应用。这与目前的评价体系有关。目前我们的评价体系几乎全部以文章为导向,文章决定职称的提升、头衔和工资待遇。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至少应当有一部分要关注技术应用。

  “与美国相比,我国基础成果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鸿沟。基础研究者要搜索国际最新发展,向技术界普及,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不断有创新技术的出现。”葛墨林说。

  如何使科研活动过程更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怎样使年轻学者在宽松的自由思考的环境中进行创造……这是每个院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面临国家重大需求或重大任务时,大多是临时从高校内部在编人员中组织团队,其项目申请下来后,又各干各的,大成果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人问题,机制不灵活,用人效能不高。”郑州大学申长雨院士说:“我们应借鉴欧美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弹性用人机制,对提高我们的科技水平很重要。”

  要抓住一些要点,创造一些体制机制上有发展的平台;要教育学生树立和养成良好的学风,也要教会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术争鸣;不能让人才为了申报项目、应付检查疲于奔命,要让专家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

  院士们的话题不断延伸,主题始终围绕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大家的一些体会,对教育系统有重要启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教育部和各有关高校都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为两院院士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实施“2011计划”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国家需求,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创新驱动动力。营造更有利于院士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希望各位院士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带出一批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华网]

 

 

 

相关报道

中国创新需要复制航天体制

16日下午发射升空的中国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在18日14时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对接,三位宇航员将在天宫一号实验舱进行为期6天的工作和休息,为中国在2020年建立太空站计划迈出重要一步。

尽管美国与俄罗斯(前苏联)很早前就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甚至美国多次成功登月,但这不能抹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航天大国的事实。随着中国航天技术日臻成熟与航天战略的稳步推进,而美俄等国航天活动恰逢陷入低潮,这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逐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值得中国人骄傲。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对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投资感到困惑,认为应该将资源优先投入到教育和民生工程。这种将航天发展与民生对立的看法是错误的,中国确实应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但这是财政资源分配结构的问题,因为财政资源并非稀缺,中国政府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浪费并转移到民生事业,而不是将航天投入视为挤占财政资源。

航天事业对于一个大国的发展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因为太空正在成为新的战场,或者说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航天技术投入可以带来一系列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并培养出庞大的科技人才群体,为国家的科学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一项研究,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事实上,目前从计算机到手机等一系列新经济技术产业,几乎都是航天与军事技术的转化。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带动了美国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的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其派生出来的上千种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上世纪后20年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航天投入也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比如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航天工程的好处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宣传。因为媒体对于航天的报道过于政治化,多强调民族自豪感,而很少科普报道。现在还有将航天报道娱乐化的趋势,比如过于关注航天员成长和工作的故事,载人航天被媒体作为一个故事对待而非科学活动,从而阻碍了国人对航天意义的正确认识。

中国应该从航天活动中加强科学普教育并传播创造性的科学精神。现在的社会,从学生专业选择到就业,普遍趋向选择政府机构、金融与地产等高收入且稳定的部门,而工科专业被认为缺少升官发财机会。这种社会风气对国家的创新与发展不利,中国应该鼓励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倡导科学精神。

事实上,航天领域在中国普遍存在官僚习气的体制内是一个特别的部门。由于要确保技术与质量不能出任何差错,并追求技术进步,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在航天体系内地位很高,只要技术过硬,就会在技术路线体系内提拔重用,且薪水可能比行政体系拿的多。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80%是40岁以下技术人员。

这与中国其他研究领域论资排辈,且以大而空的论文决定职务的行政管理方式截然不同,以能力来决定其地位和收益,更能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与科学精神。中国应该在国家科研领域内大规模复制这种体制,正是因为科研机构的官僚化才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创新与进步,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体制创新和那些具有理想主义的年轻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链接

院士增选等负面新闻不断 两院关门讨论修改制度

中共欲弃权吞饮诺贝尔奖“零蛋蛋”苦思科技雄起 决定改进完善院士制度

越改革重大原始创新出产越艰难 胡锦涛院士大会讲话期望期望再期望

长江学者邹恒甫:那些狗屁经济学家捞钱误国误民

高校行政化一日不除 评职称腐败一日难止

中国科学的崛起障碍

党领导我们搞基础研究没有出路 青年不是想当官就是想当企业家

“论文博士”是权学合谋的怪胎 职称评审丑闻为何公然上演?

非常之事业须非常之人才 自然科学基金委心仪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

人大前校长炮轰现行高等教育 称大学与市井无异

方舟子:让院士恢复“荣誉称号”本义

科学道德从研究生抓起

院士和校长互为福利?“烟草院士”续写中国笑话

院士评选什么玩意儿:烟草研究副院长当选院士 其研究成果被指为骗局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烟草专家当选院士是科学界耻辱

从钱学森身上寻求“钱学森之问”

践行钱学森教育思想 探寻人才培养新途径

我国产生大科学家为何渐成零概率?

回答“钱学森之问” 宋健说:多些“淮海战役”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冒”出来

“寒门子弟进名校”如何不再难

“高考状元”为何难成顶尖人才

不必为屠呦呦落选诺奖而失望

别把学术反腐引向娱乐化

中国人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院士和行政官员不可兼得

当下中国,院士早已超出"荣誉称号"的范畴

寄望于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纯洁”起来

中美两国差异:教育中国多"天才" 美国多大师

中国论文抄袭率31%?学报总编"自报家丑"引争议

在中国谁会揪住官员假学历不放?

人才问题,关键还是解放人才

巴人论评:中国会不会亡?!

巴人论评:美国小公司制造“狼烟”与中共“跟踪”

巴人论评:社科院要先刮掉脸皮 再投产院士

巴人论评:院士队伍在“此地无银三百两”中继续"扩容"

巴人论评:微软拿技术创新之手扭断中国计算机软硬件脖子

巴人论评:中国学术贫困之根本原因何在?

巴人论评:制度适时创新决定中国发展 权力腐败必致于执政党灭亡

“狗”官与“狗”院士[评论]

巴人论评:科技发展规划必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巴人论评:缺失民主,中国的发展就是畸形化,必将危机重重

巴人论评:人才是推动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巴人论评:揭露学术剽窃联想到中国出版业

巴人论评:文凭是学历,诚实是品质

巴人论评:中国急需大批教育家有所作为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