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6-29
如何培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
主持人: 袁志勇 本报记者 田晓冰 通讯员
嘉 宾 : 马俊如 国家高科技战略研究组组长
吴 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科技部第一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单于日前公布,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205人,平均年龄41岁,国家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可见一斑。名单公布后不久,科技部又开始部署第二轮创新推进计划的组织推荐,按照科技部的部署,第二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要加强对35岁以下人才的支持力度。由此可见,科技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视。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支持青年人才成长的政策相继出台,表明青年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状 ————
青年科技人才使用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要让政策落到实处,必须了解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据您了解,当前社会在支持年轻人做科研方面还存在哪些弊端?
马俊如:人才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造就青年人才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的地方。要想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关键是要有造就青年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应抓住普遍规律性,用一些鲜活的案例作佐证和启示,不断修正我们造就青年人才的工作方法。
邓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今天看来,我们仍然不会评价知识和人才,包括青年人才,我们习惯用显性、有形的表现来评价无形智慧的价值。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懂得评价脑力劳动者的贡献,就不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也难以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此外,我们关于人才的管理还有待创新。我们善于用幼儿园管理儿童的方式来管理青年高端人才,用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方式来管理脑力劳动者,却不会用“激励智慧火花喷发”的新方式管理脑力劳动者。如果你对搞创新的人没有创新的管理方式,创造力如何产生?
因此,造就青年人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评价体系和人才管理方面强化政策创新。“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十大人才工程的第一项,应承担更多的造就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让他们能脱颖而出。
吴江:尽管我国在青年科技人才使用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阶梯仍然不够顺畅。中科院调查显示,48%的青年科技人才认为担任行政职务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有利于取得学术上的成就和得到更多学术研究资源”。《中国青年科技奖项调查报告》显示:科研资源主要由中老年科学家占据,年轻一代科学家上升空间和通道受到限制,影响了更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成长。青年科技人才往往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才能获得更多学术研究资源,这种“曲线救国”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大程度上会断送一些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同时,青年科技人才有效激励措施也不足。1981—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三名获奖有的获奖年龄分布中,45岁以下所占比例大约在10%左右,35岁以下的更少。青年科技人才很难在国家重大科技奖励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不利于调动青年投身科学事业的积极性。国家虽然设立了针对35岁以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奖,但分量仍然不够。此外,青年人才现实收入水平较低、子女入学困难、住房得不到解决等问题也阻碍了他们潜心从事研究。
———— 发展 ————
人才政策体系逐步营造良好氛围
主持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青年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策都带来了哪些变化?
吴江:近年来,青年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支持与投入力度也逐步加大。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人才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和“大学生基层培养计划”。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千人计划”,2012年出台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是3类高层次人才之一。这些政策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逐步营造一种良好的支持青年人才的政策氛围。资金方面,以国家杰出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的资助情况为例,2010年的资助项目数是2001年的10倍多,资助总金额增长了13倍,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体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的增长速度。国家杰出科学基金单项平均资助额度从2001年的78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96万元。从资助总金额上看,这两项针对青年的基金项目资助总额占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总额的20%左右。
其中,2011年实施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不久前公布了第一批入选对象名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际上可视作是一项关注、关心、关爱青年,鼓励青年成长的战略安排。在该计划的五大任务目标中有两项直接指向青年科技人才:一是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到2020年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二是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在其他3项目标人物中,青年人才也是重要的遴选对象。
———— 建议 ————
多途径让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政策落到实处
主持人:第二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已经启动,在支持青年人才成长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吴江: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尽量保证更多符合条件的青年科技人才进入选拔视野。政策知晓率不高是很多扶持政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是要完善优化政策,尤其是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遴选条件,建立遴选指标和标准体系,建立宏观管理体制。在保证地区平衡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参选者享有公正公平的申报或参选权利;遵循规律,强化创新取向,强化能力要素,控制资源的马太效应,让更多资历较浅、但能力较强的青年科技人才入选。
三是要听取多方意见,及时调整政策细则。政策的制定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细则方面更不可能兼顾各方利益。因此,科技部人才中心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听听地方政府、科研人员和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对政策的实施进行科学的调整。科技部在日前举办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管理培训班”上,组织地方科研管理人员参与讨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方式就很好,值得推广。
四是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建立政策实施评估机制,围绕政策目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实施第三方评估,建立入选对象退出机制和相关责任人问责机制,力争让有才华的年轻人得到有力的支持。
马俊如:此外,还应该营造一种保证青年人集中精力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一是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容许失败的社会氛围,减少舆论压力。不要因为入选对象年纪轻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要求,科学是容许失败的,对他们的正常失败要给予更多的宽容。
二是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服务条件,解除后顾之忧和具体事务干扰。青年人正处于成家立业的关键时期,养家、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等都是青年人才经常碰到的现实问题。科技部人才中心在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时对这些问题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调研,立足部委和有关媒体,为青年人才多说话,让他们能潜心搞科研。
三是避免过度关注,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别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在公众的“放大镜”下。
四是营造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研究的环境,鼓励他们独立主持科研项目。
《科技日报》(2013-6-14 七版)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