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的真名叫华彦钧(1893-1950.12.4),这位至今仍然被中国官方学艺界称为“民间音乐家”的伟大艺术家,在有生之年能够演奏多达700多首乐曲。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仅仅从抢救的角度保留下了6首催人泪下的乐曲。每当我听到这几首音乐,我的心情十分凝重,不得不陡生敬意,勾起我对“瞎子阿炳”的无限怀念。同时,我也对当年不顾种种非议,抢救“瞎子阿炳”作品的杨荫浏、曹安和、黎松寿等人心存感激。
今天,凡是熟悉、学习和研究中国音乐的人,没有不知道“瞎子阿炳”。在许多重要国际性音乐演出会上,许多音乐演奏家没有不演奏他的代表作品。瞎子阿炳的音乐作品已完全为所谓的中国正统音乐家们所接受、器重、保存和发扬,并上升到了国家、民族艺术精品的大界。然而,瞎子阿炳依然在音乐界享受到是“民间音乐家”称号,仿佛他对于音乐理解和发展依旧不够中华民族级别一样,一直没有排列到“中国音乐家”序列之中。音乐界似乎也一直没有举行过纪念他的演出会。也不知道那些长期演奏他作品而出名的人们是否还曾向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献上过一束鲜花。就我真实的感情来讲,“瞎子阿炳”俨然就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而非独“民间音乐家”。
中国就是这样,民间的东西即便是世界一流,没有官方点头,仿佛她们根本不存在一样。我有时候想到,我们这个国家,象“瞎子阿炳”这样的“奇才”,不知有多少淹没在官方的自我喧嚣中。这真是悲剧,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剧,世界文化的悲剧!
“瞎子阿炳”的一生非常悲怆,一个伟大音乐天才的一生折射出了整个民族的多灾多难和坚强不屈。我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艺术天才感到自豪,但我同时又为他所经历的离乱之世感到心痛不已。假如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生前能够得到一些关照,获得社会一些帮助,国家稍有重视,他也不至于那么快地吐血而亡,真能如此,寄予他奉献给我们社会的文化精品和精神粮食,何止区区六首乐曲呢?!
事实上,中华民族之所以不被灭亡,我们从瞎子阿炳的遭遇中也可以找到一些根据,那就是中国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与创造远远在官方自觉意识之上。那么多朝代更替,历史上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但中国的“根”一直保存在老百姓之中。这个“根”就是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民源源不断、生生不已的创造精神。没有中国百姓对“根”的眷恋和传承,中华文化就会消亡。“根”得不到保存,中国再大也会灭亡,中华文明再辉煌也会消失。正是有这个“根”的存在,中国人民才能够相互团结,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聚成一个整体,中华民族也才因此而存在。
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多局限在“皇设”体制方面,局限在对一党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上,而对于老百姓的文化创造一向“不理解”,也不愿意理解。“官方文化”和“百姓文化”之间存在很多不融合的地方。甚至有些“官方”学者认为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文化创造。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历来独树一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必然存在多种文化,但各民族之间又总是互相学习,相互交融,这种文化交融和传承使得中华各民族具有了共同的文化取向。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精诚团结起来之所在。
我们谈到文化的发展,我们不能不叹息“文化大革命”对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浩劫。十年沧桑,执政党的独裁全面扭曲了中国文化的面孔,文化的发展完全移殖上了“红色独裁”基因,几乎到了文化传承断代的危急边缘,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现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在新时代下又当如何发展呢?每一个文化人对这个问题都应当有所深思。如果中国文化不融合中国老百姓的积极创造和传承,在来势汹汹的外界高技术冲击下,找不到一个良好结合方式,那么,我们的文化只能日益趋于自我消失。多少个“瞎子阿炳”携带创造文化而去的悲剧就会成为我们文化逐步衰竭的佐证。
就一个国家发展来说,鼓励文化创新,包括科学发明与发现,当永远成为国之常策。我们的国家、社会和民族永远需要世界第一的创造与发明,包括能拿到诺贝尔奖的那些东西!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在文化和创造文明上独树一帜,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新陈代谢没有不包括文化领域的自我更新。一国文化弱化,其国发展必然受制于人。我们今天在技术上受限,如果我们再不奋起,发展到将来在文化上受限,那我们还有何种面目去面对先辈和后人?!
但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又绝不是一个党派单纯文化理念就能解决的,更不能按一党专有之文化理念去改造全民族的文化。单一的文化实际上是对文化发展与创造的毁灭,也是极其危险的。包容多种文化存在,多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才可能使文化发展具备不竭之源的发展基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基础,就无所谓保存与发展;任何文化和文明也唯有人民才能包容、保存并发展。
但愿中国文化发展中少一些“瞎子阿炳”的悲剧,多一些文化“伯乐”!
谨愿此文作为对“瞎子阿炳”的无限崇敬和纪念!
[巴人 2006-03-19]
相关资料
“瞎子阿炳”简介
华彦钧(1893.—1950.12.04),民间音乐家,别号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独子。华清和号雪梅,精通音乐,擅长演奏各种乐器,以琵琶最精,阿炳自幼便随父学习各种民间乐器。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疾,逐渐恶化,二十六、七岁全瞎了一只眼。三十岁离开了道门,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三十五岁双眼全瞎。从此流浪街头,被称为“瞎子阿炳”,华彦钧这一名字反而被人淡忘了。
阿炳一生遭遇坎坷,但爱憎分明,用自己的歌喉和手中的乐器,对社会上的邪恶势力、卑劣行为进行抨击。阿炳演奏的音乐深为当地群众喜爱,这与他广泛学习分不开。他的艺术根底扎实,又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他演奏的乐曲大多经自己移植改编,有些完全是自己的创作。据说,他演奏的曲目有七百多首。目前流传于世的六首乐曲,是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杨荫浏、曹安和、黎松寿等专程去江苏无锡找阿炳抢录、记谱的。原打算来年再录,不料数月之后,阿炳吐血病故了。一生只活了五十八岁。但是,他的音乐传到了世界各地,感动了无数听众。
阿炳留存于世的六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蜚声国内外,成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