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26
作者:长平
番禺居民在接访日抗议垃圾焚烧项目的时候,梁文道先生撰文称:“我一向对广州的市民文化喜爱有加,相信,广州会是下一个‘可爱的厦门’。”有媒体在年终盘点时,要求我评论此文,我说:“首先要向文道报喜,如他所期待的,广州成了‘下一个厦门’,甚至比厦门更令人欣慰——— 不仅番禺居民反对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经停止,番禺区及广州市领导还把民众的对话要求看做是公民社会的成长。”
上周日,我在丽江花园对话现场门外,听到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宣布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经停止的消息,真的有一些情难自禁。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我拦住几位对话者询问,他们都表示非常满意。一位亲历对话的记者在开心网上写道:“我看见了这美好记忆的成果,也看见了历史。这个冬天非常美丽。……番禺事件,让我看见,那更好的生活在路上。”有些煽情,甚至可能有些天真,但是相信,这是很多亲历者的真实感受。
番禺经验值得总结。如果我们可以掐头去尾地认为它已经告一段落的话,根据我的判断,这是近年来抗议时间最短、冲突最少、政府官员最主动、参与者最轻松的一次公共事件。它改写了群体性事件的定义,使其不再是面目狰狞的负面概念,而是一个官民互动的民主通道。
从媒体集中报道的9月底算起,此次事件的持续时间不到三个月。其中的大多数日子,居民们都在寻找材料,分析现状,理性探讨,从而找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他们极具创意地,提出了非常有本地特色的口号“不被代表”。在当下的语境中,这个口号充分体现了公民个体权利意识的自觉。只有“不被代表”,政府官员才能听到真正的民意;只有“不被代表”,才能产生真正的代表。
承认并接纳公民的抗议权利行使,官员的执政能力才会在与民众的互动中成长。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的每一次讲话都留有余地,没有把不同意见逼到死角。番禺区区长楼旭逵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诚实地说出项目运作中不够尊重民意的事实,而且迅速响应民众提出的垃圾分类主张。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不仅答应居民对话的邀请,而且把时间提前,变被动为主动。从这些官员的表现中,我们看得见民主的绿芽。与此同时,以为靠强硬就能压制民意的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大概正在闭门思过。番禺居民在捍卫自身权益的同时,对他与该项目的利益关联提出质疑,公众也在等着进一步的解释。
在向另一家媒体推荐年度人物的时候,我把广州媒体(记者)列入其中。在此事件中,记者和评论员的敬业精神有目共睹,而几家媒体也用行动阐释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服务于公众利益方面,所有媒体都承担着共同的道义。
前天,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一项新的规定,要求今后环保、物价、拆迁等领域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重大民生决策的拟制、审核、公示、审定四个阶段,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调查论证。虽然没有明说跟反对垃圾焚烧项目的关系,但是番禺居民仍然可以为此骄傲,因为从此以后政府在尊重民意方面的每一个进步,都有你们的功劳。
尽管可以喜滋滋地进行经验总结,但是民主并不是一个等待收获的果实,而是一个融入日常生活的过程。番禺事件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永远也不会结束,它跟生活一样漫长——— 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垃圾处理和民意表达就永远是一个问题。一旦不再坚持“代表自己”,你就随时可能“被代表”。
梁文道先生在那篇文章中,以香港的历史为镜鉴,从事实和逻辑上为公民的抗议权利正名——— 越是尊重这项权利的社会,越能保持稳定与祥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句话是:“并不是回归后的香港反而变得更西化,学到了更多美式示威的神髓,而是香港政府和市民都变得更成熟,更能摸到一种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之道。”番禺居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