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1-09
衣锦还乡的荣耀
文/李兴濂
中国历史上,马上打天下的帝王和英雄们都有一个嗜好,就是在打下天下后,总要衣锦还乡,回到故里,荣耀一番。这是因为他们大都有一段苦难卑微的历史,最了解这种辛酸史的莫过于眼看着他们长大的父老乡亲。如今,经过一番拼杀闯荡赴汤蹈火终于出人头地,象征富贵威严的锦衣绣袍加身,怎能不在香车宝马万人拥戴中打道回乡,好好告慰父老乡亲光宗耀祖呢!于是,我们看到,衣锦还乡成了中国封建文化背景下功成名就的帝王们示威显荣的一种重要形式。
西楚霸王项羽虽为楚国大将项燕之孙,但自秦灭楚,项燕兵败自杀后,项家家境便一落千丈。一心想灭秦复楚的项燕之子项梁见侄儿项羽身材魁伟,机灵聪明,有意将其培养成大器。然而,项羽却读书读不进,习剑没兴趣,曾令项梁大失所望。后来,项梁借助陈胜吴广起义之势,带领一帮吴中青年杀了会稽太守,率八千弟子渡乌江,过淮河,整合包括刘邦在内的各路义军,形成强大的反秦势力。章邯之战项梁战死后,项羽被楚怀王封为长安侯,号鲁公,担当起了义军首领,破釜沉舟大战巨鹿,入关中,进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封十八诸侯,自称西楚霸王,似乎霸业已成。此时,有人建议,关中四面环山,土地肥沃,可以建都。可是,称霸后的项羽却有小儿心性,急切地想在江东父老面前炫耀一番,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身穿锦绣在夜间行路,有谁看见呢?”于是,为了光宗耀祖,项羽选择了建都彭城,在父老乡亲面前风光了一回。谁料,一位吃了豹子胆的家伙放肆地讥嘲了他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当然此人为此掉了脑袋。
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英雄,不衣锦还乡,犹如衣锦夜行。项羽可把中国封建文化下帝王们胜利后的示威显荣摆谱心态表达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衣锦还乡荣耀了一番的项羽,最终败在了刘邦手下,唱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无脸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则是对这种示威显荣心态的悲剧性反证。
当年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刘邦喟然叹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于是,“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圆了帝王梦的刘邦首先想到的是衣锦还乡,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平定了英布叛乱后,班师回西安途中,路过家乡沛县,索兴驻上几天,邀约家乡的父老乡亲庆贺欢宴。酒酣兴至,往事历历,如云如烟,感慨万端,他一定想到当年他这个被乡亲称为市井无赖酒色之徒,如今已坐天下,刘邦情不自禁,击筑而歌,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20名儿童为之伴唱,刘邦舞之蹈之,好不得意! 刘邦虽然如此得志衣锦还乡,但元代散曲家雎景臣写的《高祖还乡》,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 揭露了 “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的无赖行径,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
由此,我也想到了1959年6月25日,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伟大胜利”的凯歌声中,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毛泽东把韶山冲百十号父老乡亲都请到家里吃白米饭,红烧肉,一片乡情融融。离别故乡32年了,往事依稀在目,一件件浮上心头。毛泽东一定想起当年乡亲称他“三伢子”,想到穿着破长衫和草鞋,撑着一把油纸伞离开故乡的情景,也一定会想刲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时受教授冷眼的情景……如今日月已换新天,衣锦还乡,好不荣耀。于是,他吟出了诗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无疑,无论是帝王还是英雄功成名就者,衣锦还乡是荣耀的。但这种还乡的荣耀中,又包含着多少洗刷过去卑微的心理,多少光宗耀祖的俗气,多少新桃换旧符式的历史轮回!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