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1-27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可能会摔倒,但是,如果一个人摔倒后却无人敢来扶一把,就变成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了。前些天,一个85岁的杭州老人就碰到了这种情况,他摔倒在地上20分钟也没人扶他起来。此事发生后,某网站搞了一个“扶,还是不该扶”的网络投票,共有13万名网民参加了投票,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网民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仅有4.01%的网友觉得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
从参与投票的人数来看,这个投票有足够的样本性,可以真实地反映中国当下的现实。对此,有人认为,这与当年南京“彭宇案”不无关系,“彭宇案”一纸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在我看来,尽管这个评价有些言重,但此投票反映出的情况足以令我们警惕,因为它说明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不仅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怕做好事惹上麻烦),民众对法律也不信任(怕法院错判自己的行为)。
任何一个社会,信任都是使该社会能够正常运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一个社会的信任出现了问题,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还是企业的商业行为,抑或是政府的施政,都将付出极大的成本。这样的社会,也必定是个不和谐的社会。
目前,中国社会的不信任充斥于方方面面,但主要表现在官民的互不信任上。对老百姓来说,一些官员不但贪污腐化,还说谎成性;对官员来说,老百姓就像民谚所言“给点颜色就开染缸”,双方之间互相欺骗,互不信任,社会的裂痕也就在这种彼此猜忌中越拉越大。
传统中国是一个讲究信任和信用的社会,市场经济也要求社会有基本的信用。今日中国社会的信任之所以面临着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社会运动多次摧毁乃至国人本身缺乏信仰有关,也可能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有关,再或是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行为选择的日渐多元使得信任作为普遍的社会调节机制的作用受到影响,等等。但是,一个根本的因素应该归咎于我们的社会缺乏公平、公正所致,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过大与事实上的不受监督,以及在权力支撑下的资本的不受节制,共同造成了多数人尤其是普通百姓的权益高度不平等。
例如,中国的政策制定从来都是自上而下,民众鲜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也无须征求他们的意见,民众除了被动接受,别无选择。早期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剩余大体还能做到相对公平地分配,每个人多少能得到一些,所以,尽管老百姓无缘影响决策,但还基本信任政府。可越到后来,国民创造的财富越向权力和资本倾斜,这种情况下,政府纵然是出于好心办好事,也难以得到老百姓的理解与认同,再加上现实中权力寻租、暗箱操作、贪赃枉法现象比比皆是,久而久之,老百姓就视政府为不可信任,不惮以最大恶意来推测政府的行为。
社会信任断裂的一个后果,是政府的任何改革正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相反,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猜疑、冷嘲热讽甚至抵制。因为老百姓担心,自己的权益在改革中是不是又会遭到剥夺。这是当前改革缺乏共识,推行不起来的根源。
所以,要弥合社会的信任关系,必须重建社会共同体。从上述杭州老人跌倒事件来看,虽然许多围观者没有去扶,但还是给老人送“被子”和“枕头”,给120打报警电话,说明多数人还是有恻隐之心的,我们这个社会还未到无药可救的地步,这是重建社会信任的基础。政府的施政也开始注意到老百姓的反应和评价,努力拉近和民众的距离。现在的问题是,不能让老百姓再“被代表”,而是要让他们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参与公共事务,特别是在涉及到他们利益的时候。另外,法院在判决类似案件时,不能再出现南京“彭宇案”这样的情况。总之,做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被动接受者,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新的社会共同体的建立,才有可能。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