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11
我国内地终于又诞生了并非来自房地产界的首富——— 李锂、李坦夫妇。虽然他们借以卓然出众的企业海普瑞公司,也借助了美国百特公司产品召回事件爆发在肝素原料药市场造成的空白,才得以在外销领域取得了超超高速的增长;也仍难以摆脱“关于肝素原料药已获得FDA认证的不止一家”等虚假陈述的纠纷……
但是,作为李锂、李坦夫妇赖以发家的中小板新股海普瑞据说仍受到了机构热捧,顺利戴上了史上最贵IPO头衔。在上市首日,更一气呵成,以175.17元(据说暗喻“要起我要起”)的惊人收盘价制造了超过700亿元的总市值,而李锂、李坦夫妇的持股市值也超过500亿元。
要知道,即使是国内仿制药、麻醉药龙头江苏恒瑞,上市十年后市值才不过300亿元多点,一夜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普瑞超过了一倍还多;前一位首富比亚迪的王传福,从1995年开始创业,15年间先干了8年电池,后又捣鼓了7年汽车,才因“新能源汽车概念”被股神巴菲特相中,一举成名。比较起来,李锂、李坦夫妇和1998年成立的海普瑞真算是短平快的传奇。
有意思的是,新晋首富亮相后,社会反响竟仍是质疑——— 从财富起点到企业估值,从认证资质到原料占有……全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这不由得让人疑虑,难道我国当真就不能制造一个干净透明的首富吗?
说绝对不能,好像太武断而牵强,但如果认真盘算一下,确也不大容易。
简单计算一下,一私人企业从1980年以1万元资本金创业,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干到2000年,不过资产几个亿。如果是2000年开始干,十年光景、百万家底,每年增长100%,干到现在,也才不到5个亿。这其中,我们诚然要承认技术、管理、机遇的作用,承认资本市场造富能力,但凭空出现上百倍的差别,在制造、医药这样的传统行业,确实让人很难信服。
难怪已有媒体报道,李锂昔日成都肉联厂的同事指称,其涉嫌利用国有企业的技术、资源支持,为自己未来创业铺路云云。
客观地看,不少民营企业,无论起自乡镇自办厂或是从老国企脱胎,多数都曾经在起家时得到过来自国企的资金、技术、原料、人才等支持,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借助资本市场,才有了今天的遍地亿万富豪乃至首富。这其实是一种跨制度的套利,是正常不过的情况,无需隐讳。但为什么社会大众就是很难谅解、很难释怀呢?一言以蔽之,我们先富起来的人对社会索取过多,付出过少。所以,每当首富易位,才无不招来议论乃至谴责,原因绝非仅是“仇富”意识那么简单。
逻辑上,跨制度套利形成个人超额收益的起点,是无法包装、遮掩的,总会面临是否公正的质疑。这里所指的公正,根本有别于公开,因为民众在意的并不是事后的充分辩解及从原理、机制上掰开揉碎地对过程的阐释,民众在意的只是那个起点的公正。对首富、富豪们而言,只要起点阶段存在任何一点点不透明的难言之隐或者未解之谜,就无法从根本上为自己解套。
要解决这个看似棘手的难题,不是通过金钱投放,搞更彻底的公关文宣扫荡,这只能让难言之隐变得更加隐讳;也不是通过帮闲背书,找寻更多理由申辩,试图为各种未解之谜提供答案。
要害其实仅在于两个字:分享。
在一个产权清晰、物权有保障的时代,我们的富豪们可以坦然地认领自己的巨额财富,但是,在“得到”和“确权”后,只有善用财富,致力于消弭社群间过度扩大化的差异,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此前,内地的人们已经多见来自港澳、经营各类生意的超级富豪修桥铺路建学校的事例,他们的过去现在人所共知,但得到的是交口称赞。
因此,国产的新富们且不忙为过去辩解,且不忙将自身定位为榜样,表彰自己是具有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出口创汇等题材的“民族英雄”,真正需要考虑的,其实是如何向社会宣示诚意,将怎样以毕生精力,去更好地尽到自身社会责任。(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