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24
文/沈洪溥
刚刚披露的9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对于未来货币流动性泛滥的担心。根据数据来估算,过去十年,货币当局“印钞机”制造的M2已增长450%,不加遏制地继续下去的话,可能会引发包括恶性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资产泡沫高涨乃至严重金融危机等恶果。
我们迄今没见到与此有关的人士与机构对此做出些必要的解释。如果一边是宏观调控吆喝市场忽而紧缩忽而扩张,一边是看得见的手一天不停歇地印票子,民众难道不觉得其做法“人格分裂”么?
流动性问题揭开政策逻辑矛盾幕布的一角,但却足以得窥全豹。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所倚重者,无非货币、财政而已。财政政策以税收、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作为“三板斧”,虽然有时略有鲁莽,但却也无大的过失。惟独货币政策,尽管经过几轮周期历练,也通过数量化管理、信贷窗口指导乃至利率、准备率等积累了经验,但仍然缺乏足够强的市场公信力。其根源即在于对流动性的放纵。无论调高利率、准备金,还是正回购央票,都没有有效改变流动性扩张的趋势。至于信贷窗口指导,和商业银行的几轮博弈下来,“雷声大,雨点小”,信贷规模控制的效果有限,已近于虚声恫吓。
吊诡情境在于,一边是财政政策有条不紊、有利有节地进行收和放,一边是货币政策几十年如一日地虚张声势,不停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从此出发,过去三十年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是投资拉动奇迹,说白了就是数量型增长。这种模式并无秘密可言,只要有足够多的土地、劳力资源,在合适的外部需求支持下,依靠不断追加资本投入,就可以实现总量的不断提升,直到有一天外需萎缩与产能扩张形成严重矛盾,或者资本追加速度无法配比庞大的经济规模,才会让貌似强悍的泥足巨人轰然倒地,原形毕露。
政策的“人格分裂”特质还带来了微观主体无所适从的问题。在庞大的流动性注入之后,所有的经济成员都被拖入了一个赌局。有实力参与竞逐资产泡沫的胆大或有力者胜出,而缺乏资本支持或谨小慎微者则被洗出局。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楼市,十年前买房者较同期不买房的同龄同类,今天的财富实力何止胜出两条街?而随着流动性扩张速度加快,赌局的门槛也在提升,参与股票等小赌局的穷光蛋们,完全只能等着输光家底,而参与楼市大赌局的豪客们则几乎依靠无节制的资金支持,人为制造出了一个看似多赢的支柱产业。有数据证明,过去十年,沪深股市上涨不过两倍,而国内楼市均价则上涨超过十倍。
如今,资产泡沫的快速膨胀不仅异化了经济生态,而且异化了人的思维,几乎全部的社会成员完全换上了依附于流动性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自上而下都被抽取了反制意识,眼睁睁地看着一切世间美好被不断泡沫化。
从现状看,与国际间典型国家比较,我国的M2/GDP超过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周边的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严峻局面表明矫枉必须过正。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展现了让人民富起来的执政理念,凸显了重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但要通过“十二五规划”落实系列的远景蓝图,不尽先将流动性这只老虎重新塞回笼子是不行的。
历史上,货币主义者曾建议美国当局货币增长量保持与经济增长配比节奏。这虽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者的一家之言,但我们也不妨洋为中用。很是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公开宣示货币政策规则表明系统整改的态度,这既可以考验遵守政策纪律的效果,也可以检验治疗与财政政策之间“人格分裂”症状的疗效。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