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27
近日,一张网友绘制的“中国血房地图”出现在互联网上,地图通过标签的方式把媒体报道过的发生过暴力拆迁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点击标签,就会出现对该起暴力拆迁事件的描述。地图创建者“血房地图”呼吁人们,拒绝购买在非法、反人性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新房。(《南方都市报》10月26日)
“血房地图”的出现,会直接遏制乃至消灭野蛮拆迁,让拆迁队住手,让一旁装作很傻很天真而一无所知的某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收手,而使拆迁户在得到法律保护基础上平等、有尊严地参与谈判吗?恐怕还不能这么乐观。一方面,媒体报道并经互联网传播的轰动性案例,仅仅是相关事态的一个切面,仅仅收录轰动性案例的“血房地图”注定不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野蛮拆迁的全貌。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提升危机公关的操作水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予以规避。另一方面,在扭曲、畸高的房价面前,房奴和准房奴们很难出于良心,而谢绝可能便宜的“血房”。
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抹杀“血房地图”的意义和功能。这样一幅电子地图的编制,在较大范围内延续了对某一个、一批野蛮拆迁事件的媒体声音和网民注意力,可以称为正义感周期的拉长。在功能上,“血房地图”实现了互联网功能与公民精神的结合,会产生口碑传播效果的叠加放大。
那些在野蛮拆迁事件中担当不光彩角色的官商,将由此面临时间更长的“围观”———他们如果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出现类似丑闻,或者得到超乎官场规则的提拔、获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谋求境内外上市发展,等等,很可能与血房事件联系起来,成为其在体制内、媒体面前、资本市场中难以回避的诘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图首先对应的是一个个市、县、乡地名,也就是说,有助于人们意识到,少数官商合谋造成的野蛮拆迁,本质上是对公权力和商业自由的劫持,是对地方形象的长期、严重“污染”。
由于其收录的案例来自境内媒体公开、合法的报道,体现出公民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非法强拆行为行使监督和批评的权利。这反过来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血房地图”及其一类网络活动组织形式的安全性,最大化地赢取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积累起来,必然成为倒逼官场规则、政绩工程模式和开发商低价运作模式发生调整的重要动力。
□郑渝川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