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03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新华社评论员)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义重大而深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工作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的本领不强,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要适应新形势,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必须深刻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力量。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路线,群众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不能忘。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牢固树立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牢固树立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在团结和依靠群众开展工作的实践中。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为人民谋利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群众关切。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绝不干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尤其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在增强法治观念上下功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把实际情况和工作部署向群众讲清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开展工作,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把群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实效。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说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肩负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新华网]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 人民日报11月2日署名文章: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五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郑青原
再有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根本性保证。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新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群众工作也产生不少新情况,面临不少新挑战,出现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
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在获得执政地位之后,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不能忘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只能归于人民并造福于人民。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唯有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以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从群众中获得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做好群众工作。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但我们必须牢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我们必须牢记,在执政61年之后,我们所拥有的更多财富、更多资源、更多渠道,只能说明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上,在解决群众所忧上,在满足群众所盼上,应该有更大决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
树立群众观点,最根本的是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等。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首先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检验群众立场的标尺,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才能正确制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往不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正确对待事业、群众、自己,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标任务时充分考虑统筹好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要坚持正确把握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正确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监督、保证作用。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要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领导干部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只有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以党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全党同志务必牢记。
[新华网-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时事观察:群众工作如何直面新挑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大优势。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不少新挑战。
一方面,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党各方面的资源都更加丰富了;另一方面,则是当前许多党员干部感慨群众工作不好做。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类似“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之语,以及“人们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的感慨,都在警醒我们加强群众工作的紧迫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本期“时事观察”,我们请两位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对话人:
高新民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希贤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看待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对我们党意味着什么?
高新民:做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不掌握公共权力,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千百万群众的支持。中共召开一大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历经几次大的挫折,最后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群众的支持是决定性力量,换句话说,是中国社会的人心向背起到了最终的决定性的作用。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党形成了群众工作的一系列经验:一是准确把握中国社会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这是做群众工作的基点。二是明确党是群众的工具, 即“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三是党对于群众的领导资格不是自封的,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四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五是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空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六是正确认识群众中的不同利益要求,善于调节利益关系。人民调解制度,就是战争年代在根据地产生的。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十分丰富,是党的宝贵财富。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干部感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做好群众工作,我们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有利条件?
高新民: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群众基础发生了多方面变化,主要特征一是代际更迭,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二是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三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碎片化。另一方面,作为群众工作的施行者——党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少利益群体,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二是党的干部队伍发生重大变化,经历几次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两个方面的变化相互交织,又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结合在一起,对党形成了重大考验与挑战:
考验党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社会分配格局能否公正协调,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基层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的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个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这是最大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的不仅是微观的利益协调,还包含如何使群众利益诉求以制度化的渠道合法地表现出来。
考验党如何应对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各种诉求日渐强烈。当然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利益,但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协调,需要特定的制度、法律保障,这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力制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能够与这种变化相适应,有的则明显不能适应,习惯于用传统的强制性手段对待群众,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过领导者一句话就决定一个街道、一个村庄是否拆迁的行为;出现过仅因上访就把群众抓起来的行为;出现过仅因在互联网发表批评政绩工程就导致牢狱之灾的现象,等等,这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有很大差距。
考验能否最大限度地解决党风廉政问题。党风廉政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其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党风廉政问题有关。就干部队伍总体而言,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属于作风层面,如对群众冷漠,方式简单粗暴,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等,导致群众难以接受。但就其价值取向而言,本质上还是没有把群众当做国家权力和权利的主体。
而所有的考验,汇集到一点,就是群众工作事关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问题。
在新考验、新挑战面前,我们也有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利条件。就经济基础而言,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2009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三位,国家实力有重大进步,为党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最大的物质资源;就社会保障而言,从十六大以来,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建设方面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就基层控制而言,党的基层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有强大组织优势,基层大调解机制开始形成。应该讲,我们今天做群众工作,理论上、事实上都比过去具有更好的条件。
面对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如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新民:首要的是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二是进一步改进决策方式。通过民主决策,给利益相关方以平等机会介入到决策过程中,防止少数人控制话语权。以民主与法制的途径确保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使人民放心。
三是把服务融入到社会管理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
四是进一步在基层实行选举制度改革。以授权方式的改革,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促使各级组织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
五是进一步完善人大制度,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其真正反映人民意志。
六是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创新。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解决群众问题,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但一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最终还得依赖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视,因此,关键在领导。
张希贤: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首先需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新平台。今天党群工作中的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台的“老化”与缺失。群众是分散的,做群众工作必须有组织平台,否则就无从下手,困难重重。以农村为例,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今天,农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发展标准的农业“大棚”,发展现代的养殖业和推进农产品的工业化加工,都需要按着市场化的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使资金、经验和科学技术实现集群性组合,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就是2亿多进城就业的农民和城市城镇的就业、待就业的劳动大军,也极需要以街道和社区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普遍提高城市就业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否则,群众收入就无法提高,党群工作就根本无法开展。因此,必须适应新发展的需要,构建新的组织平台,把人民群众按市场化要求重新组织起来,使党群工作在新的平台上推进。 改革与创新群众工作,其次需要创新基层党的领导体制。今天的城市城镇,居委会和城中村、近郊村的党组织,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需要,应当创新城市基层社会党的领导体制。如潍坊市奎文区通过创建社区“大党委制”,对城中村、近郊村进行成功的改造,使村民实现两个83%。一是“村改居”,每个新居民实现83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二是原村的资产“变现”为企业化发展后,每年收入的83%为“新居民”分红。城市拆迁和城中村、近郊村的改造过程中,避免了群众的震荡,实现了平稳有序的转变。同时,“大党委制”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和学生放学后提供“日托”服务与疾病救助等,也有效地做了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今天的农村,也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用农村社区党工委逐步取代村党支部。除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外,全国各地农村普遍是1/5到1/3的人进城入镇就业,青壮年主力走了,农村年轻党员和积极分子队伍进城了,许多农村党支部已经无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因此,不对农村党组织设置创新,很难承担起新时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如山东省诸城市委把全市1249个行政村党组织改革为208个农村社区党工委,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服务半径两公里,建立起标准化的社区图书室、社区卫生医疗室、社区网吧、社区养老院和社区文化场地等,农民的土地流转、政府的公共服务、农民的科技培训、就业咨询服务、老百姓的公共文化生活等,都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来提供。在几千年的传统乡村解体后,人民群众心灵归宿的新家园在社区得以构建,群众工作在这里得到了有效开展。实践证明,党群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是党在基层的领导体制问题。因此,新时期党群工作,必须有体制创新做保证。
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如河北省肃宁县委,创新农村党群工作机制,凡事都同群众商量,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实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农村维稳组织全覆盖,农村民主协商组织全覆盖,党群工作健康发展。对于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应当积极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开拓出网络群众工作的新天地。
[新华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