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17
前些日子,发改委的一位专家说,中国要三高: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
“高物价”老百姓都懂,而且大家都坚信,“三高”里面高物价来得最快,来得最猛,来得最没商量;“高人价”老百姓都期望,都盼望,都翘望,不过大家也都相信,高人价来得最慢,来得最疲,也来得最难商量;至于“高钱价”,专家指的是人民币汇率也会提高,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好处?一般老百姓也不知所云,有的专家说这是美国的一个阴谋,人民币一升值中国就会进入衰退,不过深圳的一部分家庭主妇们似乎不这么认为,她们经常到香港打酱油——— 也有专家解读,这是沾了人民币升值的光。
要这么说,咱和美国接壤就更好了,它让人民币升值咱就升呗,我们拿上强大的人民币,到美国加油,到美国买T恤,到美国看大片,到美国买房,据说这些消费美国都比中国便宜。美国太远,香港很近,过去讲“走俄国的人路,这就是结论”,现在要说,到香港扫货,这就是结论。
人民币升值固然有助于我们到香港展示购买力,但令人担心的是,深圳以至整个内地的物价轰着油门涨起来了,以至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香港都平过深圳。深港“换城消费”其实已经有些日子了,到深圳消费的,多是香港的中低阶层,尤其是到菜市场买菜的、下小馆子的,大都是退休族,而到香港购物的,则是深圳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购买的也是相机、品牌化妆品等高端的商品,现在,连洗发水、鸡蛋以及酱油都进入了深圳人的购物单,只要对比两地之间的人价、物价,问题就显而易见。
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我们的人民币增长得更多更快,中国的M 2/GDP已经是全球最高,达到了2∶1,也就是我们每创造一元钱的财富,就要发出两元钱来,而日本、韩国是1∶1,美国是0.8∶1。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多发的钱平均到每个国民身上,几比1都问题不大,而事实上这又是绝无可能的。
深圳主妇们到香港购物,能冲抵多少通胀?恐怕非常有限,符合常情的解释是,这只是让爱逛香港的她们感觉往返成本更低一点而已,省出来路费而已。简单的事实是深圳人的日常消费不能靠香港解决,只要深港两地人员往来自由,很显然,香港是拉不低深圳物价的,而深圳则完全有可能拉高香港的物价,现在有个新名词,叫“通胀输出”,搞不好我们得向香港同胞输出这玩艺。
货币发行就像倒出浓稠的蜂蜜一样,中间的部位堆积得最多,然后慢慢向四周扩散,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几万亿的钱先倒到哪里了?国家的大项目上,国有大企业那里,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外加难免的腐败,这些“蜂蜜”向中小企业、向一般劳动者流得很慢,摊得很薄,反过来,通货膨胀也是一大砣蜂蜜,不过它是向收入最低的人群堆积,然后慢慢向高收入人群扩散。
平心而论,到香港打酱油,打的是名牌酱油,对于深圳很多工薪阶层来说,这类东西再便宜许多也消费不起,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煤话车菜房,老百姓一日不可或缺的东西涨得太快,幅度太大了,这也基本可以下结论了。
想了半天,只有提高个税起征点,或许能让老百姓普遍舔到薄薄一层蜜。
□锐圆
[南方都市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