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22
不必惊慌于香港廉政公署的“沦陷”
廉政公署不“廉政”?这个看来不可想象的问题,在今日变成了现实。19日,香港警方36年来首次到廉政公署总部拘捕3名廉署调查人员。被捕3人分别是廉署总调查主任、高级调查主任及助理调查主任,他们涉嫌妨碍司法公正。(11月20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不能接受。因为在过去的许多年中,香港廉政公署在反腐肃贪上作出了杰出贡献,有不少的声音在强烈呼吁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习,建立属于我们的“廉政公署”以肃清官场。但现在,突然传出了廉政公署不廉政的消息,于是,悲观的人难免要问:香港廉政公署自身都难保廉政,那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吗?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原本值得学习的榜样,突然在最得意的方面,有了如此大的纰漏,任谁心里也是难以接受的。什么是天堂到地狱的距离?这就是天堂到地狱的距离。
不过,我想说的是,其实,廉政公署的“沦陷”,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反而,香港廉政公署的“沦陷”,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以生动而活泼的现实告诉我们,始终对权力保持一种天然的警惕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哪怕,这种权力在此前是多么合适,多么正当。
某种意义上,香港警方拘捕廉政公署的三名工作人员,未尝不说明,在香港,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原则,并不是摆设,而是真真正正地在起作用,他们并没有因为廉政公署36年来从未出事而就将其设置为“免检机构”。老实说,这种不松懈、不信任的权力监督原则,远比一个或几个廉政公署更有意义。
需要说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判断是非方面,总是喜欢秉持一种黑白分明的判断姿态。黑的一定就是黑的,白的一定就是白的,优秀的人物永远就是优秀的,罪恶的人物永远就是罪恶的。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所以人们才对廉政公署的沦陷觉得不可接受。但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有的时候,黑的也可以变成白的,优秀的也可以变成丑恶的,世界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所以,对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对任何事物———尤其是权力,始终存有一种天然的警惕与怀疑,才是必须且正常的。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制衡与监督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因子的根本原因。
基于此,我们对廉政公署的“沦陷”大可不必作惊慌状,反而,我们更应仔细体味,到底为何香港能够在权力的纠错上做得如此彻底。只有真正明晓了这其中的奥秘,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权力制衡与监督的精髓。相反,如果学不到这些,即便建立十个八个廉政公署,又有何用呢?还不是两三年就要泯然于庸碌中。 □曹旭刚
[南方都市报]
相关
县委书记“权力清单”破除“县太爷”现象
对于百姓来说,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的权力了不得,大到地方发展大计和百姓福祉,具体到个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县权最终都是能够说了算的。越往上权力是越大,但离自己的实际生活也越远。越往下权力是越小,离自己生活也越近,但这小权力对自己生活的干预和影响也越大,于是县权就成了百姓寻求公道的最前沿。
现在的县权确实很大,在权力运行中又存在诸多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结果导致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比如,县委书记用人权力独大,把一些有问题的官员用到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基层权力要位,也就成为了产生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再比如,县委书记大搞腐败,整个县域往往就搞得乌烟瘴气。还有,在一些关系群众利益问题上,有的县委不是充当裁判官的角色,而是冲锋在前与民争利。
县权在运行中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表明,县权这一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关键一环不改革不行。让县委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则是县权改革的关键一步。从中央部门印发的意见看,制定“权力清单”即“编制职权目录”,对“一把手”削权即“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让监督“硬起来”即“整合监督力量”,是此次县权改革的亮点。这样的改革,虽然只是权力改革的第一步,却开启了权力改革的大方向。
事实上,针对权力运行实际,权力改革应当顺应这样三个方面的方向路径:其一是削权,就是防止产生绝对权力,防止权力一手遮天;其二是制权,就是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对权力加以制约,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必须分开,同时要平衡,不能严重跛脚,导致权力最终都倾斜到一个人、一个部门身上;其三是监权,权力运行必须在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中,经得起质询拷问,同时也要对监视权力的目光产生畏惧。由此,此次县权透明全国试点,就具备了权力改革的试水意味,也成为权力改革的一大突破口。
当然,此次县权透明全国试点也仅是权力改革的第一步,不仅在实际操作中将面临诸多问题的实质性考验,同时也面临补充诸多后续和配套手段的问题。比如,针对“权力清单”,还需“责任清单”对应,有了“责任清单”,才算有了一把利剑高悬,了解哪个方面出了问题,自己就要被问责,同时又防止出现“无限担责”现象,厘清责任边界,谁的责任谁承担。
再比如,让监督“硬起来”,抽象列举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四个方面的监督力量。但是,如何整合这个力量才是难题,也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否则就会出现有关人士所说的县委书记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太浅、法律监督太晚”的局面。那么,如何发挥舆论监督在权力运行中的作用也值得改革者细加思量。
有正确价值取向,就顺应了改革的大势。有实质性动作,就值得公众给予期待。对县权透明全国试点乃至权力改革,我们格外瞩目。
县权这一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关键一环不改革不行。让县委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则是县权改革的关键一步。从中央部门印发的意见看,制定“权力清单”即“编制职权目录”,对“一把手”削权即“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让监督“硬起来”即“整合监督力量”,是此次县权改革的亮点。(陈家兴 原题:县权透明开启权力改革方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