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28
上海静安区胶州路高层住宅发生的大火,令人对生命真谛的感知又得到再次加深。这场大火发生以来,已有58人丧生。依据中国传统,11月21日是死者的头七日,亡者的魂魄最后一次返家告别。上海数万市民与死者家属陆续前去拜祭、吊唁,若流动的花海,从清晨至子夜不曾停息。
吊唁现场,除却痛失亲人的遗属以传统的方式祭奠和泣别无辜而去的逝者,上海市的主要领导一大早集体来到火灾事故现场,鞠躬默哀,追念亡人;更多的是自发前来的市民,他们送别不幸的同胞,也打出“上海不哭”的挽联劝慰生者坚强。
在中国传统的现代认知当中,上海人常以一种精于算计的“小市民”形象出现在文艺作品或茶后谈资之中,“小市民”所指摘的是居住此地的人缺乏公共精神,斤斤计较,常以过度的情绪表达个人的微小得失。而这次,人们看到了一个蔚然的文明社会景象:数万市民自发前赴凭吊,不同的个人或组织免费发送鲜花,市民组织的乐队奏起了哀伤的曲子。这一切,情感饱满,而行动有序。一个不一样的上海市民阶层景观呈现在世界面前,没有了“小市民”的自私自利,而是彰显大爱的公民精神。
或许在于他们懂得了,密集的高楼与繁华并不是赢得世界尊重的唯一条件,只有人的文明程度才能决定这座城市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胶州路上这栋不幸的高楼的居户大部分是处于基层的普通上海市民,虽然与之相邻的是上海乃至全国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西路。吊祭的现场更有大量普通市民,以及恪尽职守默默维持秩序的警察与以志愿者身份出现的公务员。在这样一个寓意多元层级的狭小空间,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同一列队伍肃穆而井然的前行,没有意外的冲突,只有共同的悲伤。
这是罕见的进步,在过往一些公共问题的处理上,地方上的社会互动机制或多或少隐藏着互不信任。而此次上海的吊唁活动表明,中国民众已经具有高度的公民精神,前提是,只要允许他们行使公民的合法合理权利,表达他们的感情,他们也会遵守公民的义务。彼此尊重,就会有良好的社会互动。
这是一个正反馈机制,上海政府迈出了信任市民的一步,而市民同样以文明的姿态履行其责。事实上,只要尊重各自的权利,人人彼此平等,社会往往就能生出信任与文明,一种无需过多管制的自发秩序就会产生。我们期待政府更多的信任和尊重赋予其权力的公民,而民众则会以尊重和信任予以回报,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开始,也是文明社会的起源。
以人为本的社会互动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而这场大火也凸显了中国城市化的危机,一些地方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在这个高楼最多的商业大都市,火灾揭示了建筑施工期间未能施行安全标准;缺乏设备的消防警察对高层火灾几乎束手无策;高楼的设计也缺乏必要的避火层;尽管存在巨大风险却依然因为个别公司而使用劣质的保温材料;而身陷火灾的市民反应也表明防灾知识的匮乏。
中国的城市化以奔跑速度前进,许多城市拥有了耀眼的高楼,城市管理水平也需要跟上这个脚步,安全风险必须得到重视。事实上,一次火灾就表明了城市生活的巨大风险。这需要中国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和执行各种法律法规,因为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财富,城市应该为人而建。
[21世纪经济报道]